危机预测与转化研究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程伟力,谭凇 著  页数:206  

内容概要

程伟力和谭凇编写的《危机预测与转化研究》以危机的预测、应对和转化为主线,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作者对国内外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危机预测与转化研究》分为四部分:一是2007年对通货膨胀和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在准确把握通胀趋势的同时指出农民工返乡现象,并断言世界经济将面临三十年来最为严峻的形势;二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应对危机的内外经济政策;三是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对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历史规律、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的论证;四是对后危机时期若干问题的讨论。

作者简介

程伟力,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同谭凇合作的有关文章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成果要报》采用并获通报表彰。
谭凇,东兴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主持课题获中国证券业协会2008年度科研课题三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预测危机
一 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疑影重重
二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影响与化解措施
三 农产品涨价是诱发通胀的元凶吗?
四 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深入分析
五 新兴市场国家物价上涨原因、治理措施及其启示
六 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金融风险需要防范
七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两次扩张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第二部分 应对危机
八 当前世界经济困境的成因、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政策取向分析
九 从美苏经济崛起看“次贷危机”背景下中非合作前景
十 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及应对周期调整的方案
十一 各国政府抗击“次贷危机”新风暴的政策特点和可能效果
第三部分 危机转化
十二 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经验及启示
十三 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十四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及我国政策取向
十五 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衰退中继续保持增长
十六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特点及我国政策建议
第四部分 后危机时期相关问题研究
十七 通胀的历史溯源和前瞻:货币、商品及资产价格
十八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十九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
二十 不宜以人民币升值抑通胀
二十一 货币升值的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
二十二 使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二十三 当前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战略及其影响分析
二十四 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

章节摘录

  1.日本和德国先后走向升值道路  日、德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虽然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但技术、人才仍在,因此战后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均持续出现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现象,本币升值压力巨大。  (1)日本努力化解升值压力,最终日元仍被动升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重建时期,日本国内投资需求旺盛,带动了投资品的大量进口。为满足投资品进口需求的增长,日本政府采取了鼓励扩大出口的经济政策,出口的增长带来了充足的外汇,基本上维持了进口需求的增长,对外贸易基本保持平衡。这一时期,日本成功地保持了开放、平衡的经济增长路径。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日本贸易品部门从1968年开始持续出现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国际贸易摩擦激化,日本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日元不应升值,因为日本的经济还很脆弱,日元升值会损害国内的经济发展,支持日元升值的论点当时未受到重视。日本政府也不希望日元价值重估,除了采取经济措施缓解日元升值压力之外,日本大藏省与央行还极力劝说国内私人银行更多持有美元资产,以便国内货币当局减持美元资产。事后证明,行政干预无法阻挡市场行为,日元最终被迫升值。1971年8月,美国宣布实行以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征收10%进口附加税为主的新经济政策,日本随即放弃了保持22年的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比价,升值5.48%,从此转向实行浮动汇率制。  日元升值对无力适应新形势的纺织业、有色金属业等行业造成严重打击,日本采取了转产或向海外迁移的对策。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价格优势转向依靠技术革新带动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元大幅升值中,日本经济总体上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1981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是1971年的4.95倍。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危机预测与转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