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经济管理  作者:夏杰长,等  页数:2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高新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以及这种渗透可能产生的新的现代服务业行业或业态,也包括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与提升。本书首先界定了高新技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基于高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等相关概念,对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翔实的实证分析并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公共政策,接着阐述高新技术与服务业的耦合机理,分析了高新技术为什么不断向服务业渗透和高新技术与服务业耦合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利用发达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其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利用高新技术渗透力度较大的行业如研究产业、信息服务业、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相关案例对“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作了具体分析,针对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3G与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研究了3G与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的效应与政策思路。

作者简介

夏杰长,1964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宁县,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几年来,主要致力于公共财政与宏观经济、服务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夏杰长参加或主持了多项国际合作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和《财贸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有关财政理论与政策、劳动就业、服务经济和宏观经济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近100篇。主要代表作有:《反失业的财政政策》、《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公共经济学》(合著)、《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合著)等。论著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基于高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统计范围  三、服务业知识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两大趋势第二章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  一、三次产业演变规律与趋势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三、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公共政策选择第三章 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机理与实证检验  一、促进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的意义  二、高新技术与服务业耦合的动因和结果  三、高新技术与服务业耦合的实证检验  四、我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的互动特征  五、我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的实证检验  六、基本结论第四章 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互动  一、内涵和要求  二、制造业服务化——国际经验及趋势  三、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践检验  四、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融合与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五、促进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思路第五章 我国现代服务业研究开发规律与促进体系  一、现代服务业研究开发的内涵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研究开发的特点  三、阻碍服务业研究开发的因素  四、构建现代服务业研究开发促进体系第六章 我国研发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  一、文献综述  二、研发产业:日益重要的现代服务业  三、我国研发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四、促进我国研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七章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  一、信息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我国信息服务业的现状、问题和机遇  三、加快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政策思路第八章 3G与移动通信增值服务:效应分析与政策思路  一、3G概念及价值链的构成  二、国外主要运营商的3G业务运营情况  三、3G新增通信增值服务业务  四、3G运营策略分析及政策建议  五、我国发展3G增值服务的重点领域第九章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政策思路  一、创意产业:科技、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  二、集群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对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思考  四、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思路第十章 金融服务和科技进步的融合与互动  一、科技进步对金融业的影响及金融创新服务的功能  二、金融支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理论与现实  三、金融服务与科技进步融合发展的基本状况与政策思路:以北京为例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高新技术  一般认为,高新技术是指一种知识和技术密集较传统技术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技术。它包括高技术和新技术两个基本含义:高技术是指在一定时间里水平较高、反映当时科技发展最高水平的技术;新技术是相对原有旧技术而言的,指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它并不一定是高技术。目前,世界公认的高技术领域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  高新技术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高新技术,如蒸汽机、纺织机、发电机等。现在看来它们都不是高新技术,但在当时都属于高新技术范畴。目前,国际上对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认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产品的销售额中R&D(研究与开发)支出所占的比重;科学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是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产品的主要技术必须包括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  2.服务业  由于服务业的产品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即表现为服务的无形性、即时性、异质性以及知识性等复杂特征,所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服务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通过给出服务业的内涵,把从事生产、经营符合服务内涵的行业称为服务业;另外一种定义是排他性定义,或者说是统计定义,就是把不能划分为第一、第二产业的产业部门都称为服务部门。  这两种定义都引起过学术界的争论。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第一类定义的外延丰富地涵盖了有关服务行业的所有部门,但是其内涵的界定事实上是模糊的,不利于我们确定服务行业的边界。因此,为方便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我们采用第二类统计意义上的定义方法。那么,我们首先就界定何谓三次产业以及它们的边界。根据2003年5月我国新颁布的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  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又称为广义服务业。从概念上讲,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具体来讲,根据新标准,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长期以来,我国同时使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两个概念,两者的内涵基本相同。不过,在2003年实行新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标准后,两者之间的涵盖范围出现了一些差异。最为主要的农、林、牧、渔服务业被明确归为第一产业。但由于这一部分增长值的规模很小,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之间在数量上的差异是较小的。因此,在报告中如没有加以特别说明,两者的含义是等同的。

编辑推荐

  《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高新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以及这种渗透可能产生的新的现代服务业行业或业态,也包括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与提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物流较快,质量挺好的
  •   部分章节还可以,总体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