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唐建华 页数:185 字数:146000
内容概要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准则和实务》由唐建华所著,是财政部发布了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其在技术上最大的亮点是全面贯彻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准则和实务》旨在对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进行解析,帮助注册会计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准则的精髓。同时,对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贯彻实施中遇到的难点和障碍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办法。
作者简介
唐建华,会计学博士,现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主任,长期从事审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曾任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理事,曾赴英国曼彻斯物大学学习并获会计与金融硕士学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节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及流程
第二节 风险导向审计与审计风险模型
第三节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节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形成动因分析
第三章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
第二节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
第三节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第四节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创新
第五节 关于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争议
第六节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引发的思考
第四章 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对审计准则制定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对美国审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第二节 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对我国审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第五章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解读
第一节 1101号准则解析
第二节 1211号准则解析
第三节 1231号准则解析
第六章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实务运用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风险导向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一、审计风险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受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综合影响。重大错报风险分为整个财务报表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两个层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该错报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模型 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39号、第47号、国际审计准则第200号及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审计测试范围”研究中均给出了不同版本的审计风险模型。 (一)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39号中的审计风险模型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在1981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39号——审计抽样》附录中提出了如下审计风险模型: 最终风险(Ultimate Risk)=控制风险(CR)×分析程序风险(AR)×实质性程序风险(TD) 模型没有把固有风险因素纳入。公告指出,固有风险的量化很难,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尽管审计经验显示,它可能大大低于100%,但是在模型中它被保守地假定为100%。 (二)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47号中的审计风险模型 1983年,ASB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47号——审计风险和重要性》。该公告全面地阐述了审计风险的概念和审计风险构成要素(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①。该公告对第39号中的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改进,重新引入了固有风险: 最终风险(Ultimate Risk)=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分析程序风险(AR)×细节测试风险(TD) 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47号中的审计风险模型在几个方面受到了批评。一是模型假设审计风险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而采用数理统计学中的条件概率原理,运用相乘的模型计算几项独立事件联合发生的概率。Cushing和Loebbechke(1983)怀疑这一假设的合理性,认为固有风险、分析程序风险和细节测试风险可能均取决于内部控制。二是模型针对的是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即账户和认定)的风险评估,而这些组成部分的风险评估与财务报表整体的风险之间脱节,模型没有能告诉使用者如何将对组成部分的风险评估进行汇总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风险(见Elliott和Jacobson, 1987)。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