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高志立
内容概要
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财政管理体制也相应地呈现出公共化趋势。经济市场化与财政公共化,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良性互动,大体勾勒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演进的基本脉络与线索,也是中国财政管理体制在公共化转型过程中,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根本原因。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区别于自然经济下家庭财政和计划经济下国家财政的重要特征。无论探究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还是经济转型国家,只有建立以“公共性”为本质特征的公共财政,才能在经济运行中有效约束和规范政府及其财政行为。因而,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财政就必然会向“公共化”转化与演变,从而最终成为“公共财政”,这是市场经济对财政根本决定作用的表现。市场经济不仅从根本上决定和约束着公共财政活动,而且也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两者互为促进、密不可分。
书籍目录
总报告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预算公共化:实践进展、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分报告一 政府预算公共化的基础理论研究
分报告二 政府预算公共化的历史演进
分报告三 政府预算程序的合规性考察
分报告四 政府预算公共化的实体性评价
分报告五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预算支出公共化的实证研究
分报告六 中国政府预算公共化的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
分报告七 河北省政府预算公共化的案例分析
分报告八 政府预算公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分报告九 政府预算公众感知度调查分析报告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预算编制方式发生重大改变,提高了政府预算的科学性。一是实行早编预算。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周期由过去的4个月(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延长到了目前的10个月左右(每年5月份左右开始编制下年预算),河北省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编制下年度预算,更加充足的酝酿时间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二是实行零基预算。打破了传统“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项目重要程度,分别轻重缓急排序,使项目经费安排与部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紧密结合,其中,基本支出预算主要采取了定员、定额和项目库管理方式,有利于预算的公开和透明分配。三是实行综合预算。统筹安排预算内、预算外和政府性基金,改变了传统预算只反映预算内收支、大量预算外资金只报账甚至不报账的粗放管理方式,增强了政府预算的完整性。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计划,提高了地方预算的完整性。四是实行定额预算和项目预算。基本支出按因素分类确定综合额度,实行定额管理。公用专项和发展类支出编制到具体项目,实行项目管理。五是配套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2007年)。确立了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清晰反映预算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向,并逐步将项目支出预算细化到经济分类,明晰反映各项预算支出的具体用途,方便了审议和决策。
编辑推荐
《政府预算公共化研究:理论、实践与路径选择》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