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财经 作者:赵普 页数:402
前言
人活天地间,必有所为,有为才有位。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应该有其特定的使命和任务。人生是需要使命感的,这通常是获得成就感的前提。 每个人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就要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所谓个人的价值,是指其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和作用。要想让自己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更多肯定,就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提供更多的社会和他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万物皆有序。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找准自身的位置,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是实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环境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无论是个人还是个人赖以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组织,都必须同环境保持动态平衡,以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与交换。这种同环境的适应性,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同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 伦理作为一定时期人们普遍认同和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始终包含着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组织与社会的关系的调节和管理功能。作为一个肩负组织目标实现使命的管理者,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要用符合当今社会时代特征的伦理来武装自己及组织的成员,使自己和组织踏上自我成就的成功之路。 伦理学以人类道德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道德从体现于原始人的行为活动和相互交往中,发展成为人能够有所知觉、有所意识的一种社会风尚和规范,并进而对每一个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制约作用,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剧,起着重要的作用。
内容概要
管理伦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是现代企业发展之魂。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发挥管理伦理的作用,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本书系统全面的研究了管理伦理与企业文化相关知识。
书籍目录
上篇 自我管理的伦理法则 第一章 内得于己:认识自己,做你自己 第一节 定位思考 第二节 认识自己 第三节 做你自己 第二章 外得于人:成全别人,成就自己 第一节 人与环境 第二节 人与社会 第三章 同心断金:团队的价值 第一节 个人与组织 第二节 团队的创建 第三节 群体的知识 第四章 品格制胜:管理者之魂 第一节 管理者之魂 第二节 领导的功课 第三节 成长的阶梯中篇 组织管理的伦理法则 第五章 组织伦理:大义与正义 第一节 管理的理念 第二节 管理的目的 第三节 大义与正义 第六章 伦理经营:义与利之辩 第一节 赢利性组织 第二节 企业的伦理 第三节 经营与伦理 第四节 非伦理经营假设 第五节 伦理经营假设 第七章 管理伦理:荣誉与责任 第一节 伦理经营假设与管理伦理 第二节 伦理经营假设下的管理 第三节 管理伦理与现代管理理论 第八章 管理的伦理法则 第一节 伦理决策 第二节 责任原则 第三节 公正原则 第四节 平等原则 第五节 人本原则 第六节 效率原则 第七节 民主原则 第九章 基于伦理优势的竞争优势 第一节 志存高远 第二节 得道多助 第三节 顾客满意下篇 企业管理者的伦理实践 第十章 企业文化的产生 第一节 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文化 第二节 组织管理者的文化培育 第十一章 企业文化的塑造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企业精神文化的培育 第三节 企业行为文化的规范 第十二章 企业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设计 第二节 企业精神层的设计——MI策划 第三节 企业制度层的设计——BI策划 第四节 企业器物层的设计——VI策划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你是人吗?——自然个体独立存在与社会个体独立意识:社会性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曾有一段关于“人与妖的区别”的精彩台词,他说:“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妖要是有了人性,那就不再是妖,而是‘人妖’。”这段台词在令人捧腹大笑之余,也不禁让我们思考,什么是人性,人与人性有何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属性有二重性,即自然性和社会性,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唐僧说,人之所以是人,首先是因为他是“人他妈生的”,这是物种的问题,即人的自然性。在唐僧看来,妖是可以有人性的,有了人性,妖就不再是妖了。那么,人如果没有人性,还是不是人呢?人性究竟是什么?人是否生下来就有人性?或者说,人是否生下来就是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会有“成人”的说法,事实上,每个社会都有“成人礼”。可见,人从母体独立之时,尚不是完全意义的“人”。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需要具有“人性”,那就是社会性,需要意识觉醒,具有社会个体独立意识。我们知道,奴隶社会,奴隶由于依附于奴隶主,虽然个体在自然性上是独立的,但是在社会性上却没有独立性;封建社会,农民由于依附于地主,虽然个体在自然性上是独立的,但在社会性上也没有完全独立;旧社会,妇女依附于男子,因而也没有社会地位;今天的大学生,年满18岁,在法律上已经拥有了公民权,但是由于仍要靠父母养活,因而作为社会个体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以前的大学生,被社会尊称为“先生”,今天的大学生,被社会称为“学生”——人们常说:“包容他吧,他毕竟是学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