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胡玉明 编 页数:288 字数:412000
前言
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与会计学相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侧重于为企业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组织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途径将围绕企业组织核心能力的培植与提升,对内深化,对外扩展,以战略为导向,以价值链为基础,纵横交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鉴于此,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战略为经、价值链为纬”来构造本书的篇章结构,全面阐述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由此本书包括五篇(导论、从成本会计到管理会计、经营管理决策、管理控制系统、战略导向的管理会计),共十六章。 值得指出的是,本书作为财经版会计系列教材之一,理应考虑各教材之间的协调问题,但是。考虑到本教材的使用者未必使用整套教材,甚至可能只使用其中的一本教材。而且各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也不尽相同。如果教材缺乏相对完整性。将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试图保持教材的相对完整性。以体现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与财经版会计系列教材的《成本会计》和《公司理财》重复的章节。 本书是编著者在参阅国内外近年来出版的管理会计教材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作为一本教材。本书力图体现以下三个目的:(1)强调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即强调“三基”的培养;(2)体现“继承与发展”观念。既阐述管理会计基本原理与方法,又阐述管理会计的某些重要发展:(3)树立“环境——战略——行为——过程——结果”一体化理念,强调“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市场意识”。 本书是暨南大学会计学系胡玉明教授、江伟副教授和苏月中副教授共同合作的产物。全书由胡玉明教授负责设计总体框架和编写大纲。各章编写工作的具体分工是:胡玉明教授负责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江伟副教授负责编写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十四章:苏月中副教授负责编写第四章和第五章。胡玉明教授负责全书的定稿工作。
内容概要
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战略为经、价值链为纬”来构造本书的篇章结构,全面阐述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全书包括五篇(导论、从成本会计到管理会计、经营管理决策、管理控制系统、战略导向的管理会计),共十六章。本书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企业组织与管理会计
第一节 企业组织及其经营环境
第二节 现代会计的“同源分流”
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
第四节 管理会计职业化及其道德规范
第二章 多维成本观念
第一节 财务成本观念
第二节 控制成本观念
第三节 决策成本观念
第二篇 从成本会计到管理会计
第三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 企业组织的成本核算流程
第二节 标准成本法的含义和作用
第三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第四节 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第五节 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第四章 变动成本计算法
第一节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结合运用
第五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一节 本量利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
第二节 盈亏临界点分析
第三节 因素变动分析
第四节 敏感性分析
第三篇 经营管理决策
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
第一节 企业组织短期经营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 企业组织的几种主要短期经营决策
第三节 线性规划在企业组织资源配置中的运用
第七章 生产性资产投资决策
第一节 生产性资产投资概述
第二节 生产性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与计算
第三节 生产性资产投资方案的财务评价方法及其运用
第四篇 管理控制系统
第八章 全面预算
第一节 全面预算基本框架
第二节 全面预算编制原理
第三节 全面预算的实现形式
第九章 责任会计
第一节 分权管理模式与责任会计
第二节 责任中心的考核
第三节 内部转移价格
第五篇 战略导向的管理会计
第十章 作业成本计算法
第一节 作业成本计算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法基本概念
第三节 作业成本计算法基本原理
第十一章 作业管理
第一节 作业链——价值链优化与作业管理
第二节 以“作业”为核心的管理思维
第十二章 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成本管理工程
第一节 企业组织成本管理工程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价值工程:企业组织成本管理工程的桥梁
第三节 目标成本法:技术、经济与市场导向的综合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第十三章 质量成本会计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成本
第二节 质量成本核算
第三节 质量成本控制
第四节 质量成本报告
第十四章 环境管理会计
第一节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环境管理会计
第二节 环境成本的控制与报告
第三节 环境绩效评价
第十五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评价
第一节 企业组织价值创造模式的转变
第二节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评价
第十六章 企业组织激励机制与经理人激励薪酬
第一节 企业组织制度及其内在缺陷
第二节 企业组织激励机制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经理人激励薪酬
章节摘录
价值链观念可以揭示,哪些价值活动应该控制在企业组织内部,哪些价值活动可以借助外部市场,以外购方式从企业组织外部获得。从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来观察,企业组织还必须确定在企业组织应该内部控制的那些价值链战略链环节中,究竟又有哪些应该安排在国内,哪些应该安排在国外,哪些应该分散,哪些应该集中。 因此,基于价值链的视野,企业组织就是一个战略价值链环节的组合。有效设计的企业组织应该是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的集合体即价值链。企业组织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战略价值链环节的竞争优势。 3.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组织 同样地,从更广阔的视野考察,任何企业组织都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中,“为谁生产”涉及到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问题。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组织唯一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组织应尽可能高效率地运用资源以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给他们,企业组织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企业组织承担社会责任,那也仅仅是经济责任。在西方国家,19世纪之前的企业组织都不承担除经济责任以外的社会责任。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企业组织的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现代工业组织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如废气排放、噪音、工业污水、致癌物等日益明显,企业组织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企业组织社会责任观的这种转变,与企业组织理论的转变密不可分。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流的企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组织不仅属于股东所有,企业组织是独立于其股东的“法人实体”。这就要求企业组织的经理人不能仅仅站在股东的角度,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组织的唯一目标。与当时日益突出的、由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相联系,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企业组织必须站在自身独立的立场,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目标。而企业组织要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寻求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妥善处理企业组织与社会的关系。要妥善处理企业组织与社会的关系,履行社会责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流的企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组织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点,企业组织可理解为不同个体之间一组复杂的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交汇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实体。在这种法律实体中,交汇的契约既有经理人与所有者之间的契约、经理人与员工之间的契约,也有企业组织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契约、企业组织与供应商、消费者之间的契约、企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契约等①。企业组织是社会系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利益相关者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载体。企业组织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组复杂契约系统的均衡行为。这种复杂的契约系统的主体就是一系列目标不同且可能相互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组织就不能仅仅考虑某些利益相关者的契约而忽视另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契约,企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就是要全面考虑综合性社会契约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