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沈波 页数:199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在分析国內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目前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立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17l家国內企业的有效数据,较为广泛地研究了企业信息内容配置、信息技术配置和信息人员配置对企业财务绩效、运作绩效和人员效能的影响关系,并分析了组织变革在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全书主要内容包括: 1.绪论部分,主要阐述全书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內容、结构安排、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2.国内外文献综述部分,从信息资源的概念出发,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从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配置、企业信息资源与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全书研究的核心。本部分首先对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接着从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出发。说明研究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的理论轨迹,并着重阐述了企业资源理论对企业绩效的解释。最后,根据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提出本书的切入点。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目前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立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171家国内企业的有效数据,较为广泛地研究了企业信息内容配置、信息技术配置和信息人员配置对企业财务绩效、运作绩效和人员效能的影响关系,并分析了组织变革在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全书主要内容包括: 1.绪论部分,主要阐述全书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结构安排、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2.国内外文献综述部分,从信息资源的概念出发,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从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配置、企业信息资源与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全书研究的核心。本部分首先对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接着从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出发,说明研究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的理论轨迹,并着重阐述了企业资源理论对企业绩效的解释。最后,根据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提出本书的切入点。 3.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部分,首先考察企业信息资源与企业资源理论的紧密联系,指出企业信息资源是对企业资源理论的拓展;然后从协同、战略与技术三个角度探讨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在讨论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组织变革关系的基础上,基于企业资源理论提出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和相关的研究假设。 4.研究设计与方法部分,在前一部分提出的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基础之上,着重阐述了概念模型相关假设的问卷设计及量表的开发。研究主要从企业层面考察企业信息资源的配置,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相关数据。为了验证研究假设,笔者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几种不同的渠道发放和收集问卷。本部分从问卷设计、数据收集、量表开发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阐述本书的研究设计与方法。 5.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部分,综合运用一般统计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对量表进行内容效度、建构效度及信度分析,并针对提出的结构模型,进行研究假设检验。本部分共分为八节,第一节介绍结构方程模型,并提出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构模型;第二节进行测量模型的建构效度和生态性检验;第三节进行测量工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第四节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组织变革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程度;第五节进行整体模型的检验;第六节则针对本研究提出的结构模型,进行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七节对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第八节对本部分进行小结。 6.总结与研究展望部分,基于前五部分对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详细分析,阐明研究的主要结论和研究的实践意义。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本书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企业信息资源构成的三个要素出发,提出了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测度的三个维度——信息内容配置、信息技术配置和信息人员配置以及相应维度的测度指标。 2.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验证了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直接正效应,提出企业信息资源配置通过对组织变革的影响来间接影响企业绩效,研究了组织变革在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3.研究了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在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组织变革和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4.研究利用部分国内企业的一些实际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方法验证了研究的假设,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从而弥补了在企业信息资源与企业绩效关系这一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作者简介
沈波,1976年生。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CSSCl检索源管理学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编教材3部,参与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横向课题10多项,获省级二等奖2项。
书籍目录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和关键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关键概念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结构安排 1.4 研究目标和方法 1.5 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配置 2.1.1 信息资源 2.1.2 信息资源配置 2.1.3 信息资源与信息资源配置研究述评 2.2 企业信息资源与企业信息资源配置 2.2.1 企业信息资源 2.2.2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 2.2.3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研究述评 2.3 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 2.3.1 企业绩效的内涵 2.3.2 影响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 2.3.3 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述评 2.4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4.1 信息内容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4.2 信息技术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4.3 信息人员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4.4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3.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 3.1 企业信息资源——企业资源理论的拓展 3.1.1 企业战略资源特性分析 3.1.2 企业信息资源——带来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 3.2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的不同视角 3.2.1 基于协同的视角 3.2.2 基于战略的视角 3.2.3 基于技术的视角 3.3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组织变革 3.3.1 组织变革及其理论基础 3.3.2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与组织变革……4.研究设计与方法5.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6.总结与研究展望附录 调查问卷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3.2.2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波特(1980)以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作为企业异质性分析的核心,把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的分析范式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结合起来,提出决定特定市场结构特征和产业吸引力的五种基本竞争力(新竞争对手的进人、替代产品的威胁、客户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波特认为五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和产业吸引力(产业内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竞争战略应该是基于对产业市场结构和吸引力的认识,把握选择合适的产业和确立企业市场地位的战略。一个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或劣势的显著程度最终取决于企业在相对成本和异质性方面的作为,而成本优势和异质性又是产业结构所左右的,这些优势源于企业具有比它的对手更有效地处理五种作用力的能力。 波特模型把企业作为理论分析的起点,研究的侧重点放在市场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上,强调企业战略的选择,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实质上就是市场定位的过程,因此他的理论并没有突破SCP范式,只不过是把SCP范式应用于企业分析。 波特所倡导的定位学派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时,隐含了两个基本假设:一是产业内的企业(或战略集团内的企业)是同质的;二是即使一个产业或集团内存在异质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