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财经 作者:甘藏春 编 页数:371
Tag标签:无
前言
针对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悔况,中央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正式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战略决策,地根与银根一起成为重要的调控闸门。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总量、结构、布局、价格、利益等政策调整,不断服务于宏观调控大局,取得积极成效:一是通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尤其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节奏,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二是通过有禁有限、有保有压的供地政策,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通过价格、税收等利益调节政策,引导土地使用者理性决策,节约集约用地。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毕竟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崭新课题,要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支撑、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必须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和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规律,在科学发展观等的指导下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调控规律,深入开展理论探索,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为了推进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正式提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课题研究,并由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具体承担。2006-2008年又将其作为六大滚动研究课题之一,继续深入开展研究。2007年年初,课题组根据2005-2006年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探索》一书,初步分析了调控的理论基础、现实条件和政策绩效。2007-2008年,课题组从理论到实践、从框架到技术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和可操作性的研究,形成定名为《土地宏观调控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专著,与《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探索》成为前后呼应,上下连贯的姐妹篇。
内容概要
本书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逻辑体系、理论创新、实践操作层面都着力很深,是一本理论与实证紧密结合的力作,该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推进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及必然性 第一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基础 第三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客观必要性第二章 五年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成效与基本经验 第一节 五年来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回顾 第二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成效 第三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第三章 土地基本属性及其“三位一体相互转化”原理 第一节 土地的三重属性 第二节 土地属性的理论与观点 第三节 土地属性“三位一体”原理第四章 科学分析土地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关系 第一节 土地与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关系分析 第二节 土地市场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第三节 土地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五章 土地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经济学理论 第二节 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应用特点 第四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第六章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及政策导向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和变化 第二节 城市化对中国土地的挑战和压力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制度弊病和体制缺陷 第四节 正确的城市化政策与土地政策导向第七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宏观调控 第一节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第二节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土地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第四节 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第八章 加强我国土地金融市场建设应对国际金融风暴 第一节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 第二节 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分析 第四节 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及评价 第五节 强化与完善宏观调控的战略选择:土地金融政策 第六节 强化与完善土地金融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建议第九章 调整与完善土地政策体系及其调控功能 第一节 现有土地政策体系及其问题 第二节 土地政策体系面临新的突出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三节 完善与发展宏观调控土地政策体系的建议第十章 建立以土地交易额为核心的调控指标体系 第一节 土地交易额及其形成机制 第二节 土地交易额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 第三节 土地交易额的经济运行指示功能 第四节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核心指标体系构建 第五节 土地交易额宏观调控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第十一章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技术支撑 第一节 土地市场信息的传导与反馈 第二节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 第三节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设计与运行 第四节 土地市场监测制度运行的进展、成效和基本走势附件一 2008年上半年土地市场运行的经济分析报告附件二 2008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与土地市场运行分析报告附件三 2008年度宏观经济形势与土地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国际上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需要我们持续地开展理论探索,大胆地进行实践,并认真和及时地总结经验。自2003年中央提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至今,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仍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认真总结,提炼以下基本经验。 一、科学确定土地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土地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参与地位和配合作用。注重发挥土地政策调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和优势,与其他调控政策和手段密切配合,打好“组合拳”,积极提高调控效果。 与以前历次宏观调控相比较,始于2003年的宏观调控从金融领域向土地、资源等领域拓展,综合运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社会分配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采取了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调控手段,多管齐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提高了调控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从地位和作用来看,宏观调控中土地政策定位于“参与”而非“主导”,该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并形成多种工具与手段相结合的系统性政策体系,共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如:针对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土地政策与信贷政策并驾齐驱,构成两大闸门,成为与“银根”相并列的“地根”,共同对抑制投资增速发挥作用。2004年采取的“三个暂停”行政手段和近年“有保有压”的供地政策,都是严把土地闸门的体现,但是,“地根”作用的发挥仍受到了强大资本力量的制约,2006年以来,尽管土地政策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政策取向,并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进程,但是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投资增速仍然偏快,并对土地供应政策形成冲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