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王进杰 页数:299
内容概要
《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研究》讲述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财政部门经过15年不懈努力和探索,财政汲取资源能力、宏观调控能力、配置资源能力、调节收入分配能力大大增强,向建立稳固、强大和可持续的财政目标不断接近。15年间,财政部门先后实施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现代会计制度等各项制度改革,至2004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基本搭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公共财政框架。为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财税体制改革中再次要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
作者简介
王进杰,男,汉族,博士后,副研究员。现供职于财政部,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财政与货币。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经济研究会理事,硕士生导师。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经济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专著《铸币税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与阎坤教授合著《公共支出理论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与或主持过世界银行、财政部、人民银行、社科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直机关管理局、国管局等多个单位课题。
书籍目录
导言一、绩效预算研究的意义二、研究思路和内容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四、创新之处第1章 综论一、政府绩效管理的思想沿革二、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三、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四、从政府绩效管理到绩效预算第2章 绩效预算范畴研究一、历史视野中的绩效预算二、理论视角下的绩效预算三、绩效预算范畴的界定第3章 绩效预算编制研究一、绩效预算编制模式二、编制中期预算框架三、控制公共支出总额四、优化资源配置五、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六、中国预算编制现状七、中国绩效预算编制改革的关键顺序和关键点附录3-1绩效管理国际比较第4章 绩效预算执行研究一、绩效预算执行中的控制问题二、绩效预算中的绩效合同三、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市场信号四、改革公共支出管理实践,提高支出有效性五、中国绩效预算执行进程及现状六、中国绩效预算执行改革顺序及关键点附录4-1为公共融资的物品强化市场信号——国别建议汇总附录4—2改革预算管理实践改善公共支出有效性——国别建议汇总第5章 绩效预算评价研究一、绩效预算评价中的绩效定义二、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三、绩效预算中绩效指标的设计四、绩效预算中项目绩效的评价五、中国绩效评价现状六、绩效预算评价改革建议附录5—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政府财政绩效评价的实施概况附录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透明度良好实践准则第6章 绩效预算会计研究一、收付实现制会计与权责发生制会计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三、权责发生制预算四、预算管理与会计模式五、我国当前预算会计方法分析六、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走向第7章 中国政府绩效预算改革路径选择一、绩效预算改革路径及方法二、绩效预算改革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4.评价价值标准多元化。 由于传统行政效率研究基本上嫁接普通管理学(以企业为研究对象)效率研究的概念、模式,忽视公共部门的公共性,因此,早期的效率测量是单一的效率取向,即追求投入产出的最大化。由于单一的效率取向的效率测量无法平衡效率与其他价值之间的冲突,为此,英国实施了“3E”标准体系,OEcD发展了五重价值标准的评估体系,包括经济、效率、有效性和遵从、服务质量。我国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评价价值标准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节约、效率、有效性、遵从。之所以要强调遵从是因为我国缺乏法治化的传统,因此,必须在绩效评价中加上制度遵从,从而,保证绩效评价切实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前进。 5.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坚持世界银行的cREAM原则:相关和有用性、清晰和可以理解、成本有效性、可以监控结果、信息充分。同时根据我国预算管理实际,按照财政支出的基本分类和财政支出的评价对象,将评价指标体系主体结构初步设定为通用指标、个性指标和补充指标三大类。每类指标中既要设置可计量指标,同时也要设置评议性指标(包括专家评议和社会评议)。基于此,我们在确立主体指标分类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共性的指标系统,建立一个“支出评价指标库”,供在具体评价工作中按照指标的基本设置和选取的原则确定评价指标以及指标选取数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