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李杨 页数:485
Tag标签:无
前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向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60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60年,是举国上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社会主义大业的60年。60年峥嵘岁月,60年沧桑巨变。当我们回顾60年奋斗业绩时,感到格外自豪: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和记录60年的辉煌历史,总结和升华60年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内容概要
该书系客观记录了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全面展示了新中国60年来社会主义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生动宣传了新中国60年来我国各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社会主义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该书系所记录的新中国60年的奋斗业绩和伟大实践,所载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将永远激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讲。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体系初建:1949~1978年 导言 第一章 短缺经济与计划经济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第二节 过渡时期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第三节 “大跃进”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1958~1960年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不断调整:1961~1965年 第五节 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年 第六节 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机遇 第二章 计划经济下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金融:1949~1952年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金融:1953~1957年 第三节 “大跃进”时期的金融状况:1958~1960年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金融状况:1961~1965年 第五节 十年动乱时期的金融状况:1966~1976年 第六节 全面调整时期的金融状况:1976~1979年 第三章 实物经济下的金融压抑 第一节 金融体制的高度集中统一 第二节 贫乏的金融产品 第三节 “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综合平衡”框架下的金融宏观调控 第四节 利率和汇率的作用第二篇 百废俱兴:1978~1994年 导言 第四章 经济复兴十五年 第一节 1978~1993年的市场化改革 第二节 1978~1993年的财政体制改革 第三节 1978~1993年的宏观经济运行 第五章 现代金融体系框架的确立 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信托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第三节 金融市场的初步搭建:货币和债券市场 第四节 金融市场的初步搭建:股票市场 第五节 金融结构和金融运行第三篇 迈入现代:1994年以来 导言 第六章 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第二节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第三节 中小商业银行机构 第七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繁荣 第八章 证券市场发展的崎岖之路 第九章 货币市场的兴盛.第四篇 走向世界:1994年以来 导言 第十章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管理 第十二章 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开放 第十三章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第五篇 宏观稳定 导言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从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 第十五章 金融监管:从无到有 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第六篇 结语 第十七章 面向全球化的中国金融发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短缺经济与计划经济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实施改革开放的30年问,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饱经战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凋敝,物资匮乏,财力短缺,物价腾涌,呈现典型的短缺经济特征。国家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迅速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选择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运用计划机制和行政手段来调配全社会的经济资源。 与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相比,1949—1978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堪称艰难曲折。回顾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刻体会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来之不易,而且让我们对如今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若干不合理的现象有历史的透视,从而既明确未来改革的方向,又对这种改革的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毕竟,今天的中国是昨天中国的继续,她虽然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仍然割不断从那30年走过来的历史印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