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王志芳 页数:280 字数:221000
前言
大学学术是作为科学策源地、文化发祥地、人才群聚区、社会智力库、知识辐射源的高等学府独具一格的宝贵财富,而大学学者的学术成果则是每一个高等学府经年累月所积淀的思想宝库。大学源于学术,学术是大学的生命力。 我校是一所学术气氛浓郁的财经类高等学府。50多年来,我校学科覆盖经、管、法、文、理、工、教等7个门类,有30余个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科复合、专业交叉、资源互补、观念互渗、乘势而上……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山西财经大学已经绘制了宏伟发展蓝图,确定了学校由教学型转向教学科研型的发展战略。由学校资助出版的中青年学者文库,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山西财经大学中青年学者成果的立体化呈现。它不仅是对学校50多年学术文化和学术传统的历史性继承,而且是我校在战略发展阶段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第一,在于推出学术精品。通过资助出版学术精品,形成精品学术成果的园地,为繁荣国家财经、管理、政法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做出我校应有的贡献。
内容概要
本书以林业融资理论和相关经济学理论等为支撑,在详细分析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以及煤矿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我国煤矿区林业复垦实践和融资体制的“政府主导、市场介入、社会参与”的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补充了煤矿区土地复垦融资理论研究不足的缺陷,实现了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扩大化、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在此融资机制中,重点对政府主导的方式、途径、市场融资方式及其创新、社会参与方式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完善了融资机制的相应配套措施和政策建议。最后,结合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改革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论证,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书籍目录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的范畴
1.2 研究的背景
1.3 研究的主题和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的体系和结构
1.6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
2 国内外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的实践与研究
2.1 国外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的实践与研究
2.2 我国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的现状和相关研究
2.3 我国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问题的提出
2.4 小结
3 我国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的构建
3.1 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的内涵
3.2 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3.3 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的构建
3.4 小结
4 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中政府作用的发挥
4.1 煤矿区林业复垦的财政融资
4.2 煤矿区林业复垦的政策性信贷融资机制
4.3 煤矿区林业复垦保证金
4.4 煤矿区林业复垦基金
4.5 小结
5 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的市场介入
5.1 煤矿区林业复垦市场融资的前提
5.2 煤矿区林业复垦的银行贷款融资
5.3 煤矿区林业复垦市场直接融资
5.4 煤矿区林业复垦市场融资的尝试:资产证券化
5.5 煤矿区林业复垦市场融资之BOT及其衍生方式
5.6 小结
6 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的社会参与
6.1 社会公益性捐赠融资机制
6.2 生态林业彩票融资机制
6.3 农户参与煤矿区林业复垦的融资机制
6.4 小结
7 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实现的困境及制度保障
7.1 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的制度障碍
7.2 完善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的制度建设
7.3 小结
8 山西省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的分析
8.1 山西省煤炭生产和销售的历史和现状
8.2 山西省煤矿区林业复垦的必要性分析
8.3 山西省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估算
8.4 山西省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的现状
8.5 完善山西省煤矿区林业复垦融资机制的建议
8.6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1)资金需要量巨大。煤矿区林业复垦资金需求量包括对破坏土地进行的前期整治费用,即将土地恢复到宜林地的土地平整、填埋等土方工程,这些整理费用所需资金巨大,如平塑煤炭工业公司的露天煤矿,仅将开采后的土地恢复成可以造林的土地(不包括造林)的费用就达7.5 万-9万元/公顷。在土地整理工程中还会涉及排水、灌溉等水利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破坏较为严重,水利工程对于林业后期生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直接决定了林业的成活率,这一部分工程的投入相对来说要大得多。山西省矿山恢复的实践表明,要通过造林恢复植被,关键是浇水。如果不考虑其他成本,仅浇水一项就使每公顷造林的成本增加3000-4500元。 除此之外,对宜林土地进行造林绿化及森林培育、养护等都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据山西阳煤集团测算,治理与植被恢复成本最低75万元/公顷,平均约112.5 万元/公顷;一般的绿化工程投入也达到了6万-7.5 万元/公顷。 (2)资金回收时间长。进行林业复垦不同于农业和建筑用地等复垦,其复垦过程需要经历植被的自然演替过程,虽然人工植被的恢复过程要短得多,但初期的土壤改良至少需要经历2-3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复垦土壤,然后才能进行营林生产和种植。而森林的生长周期缓慢,即使是速生林,其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也至少在5年以上,而大部分的林木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也都在10年左右。这就决定了林业复垦融资的资金回收时间要大大加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