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刘同旭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刘同旭 编 页数:381
内容概要
《财政与金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纳东方和西方经济理论的精华,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能离开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而抽象地研究经济理论。应该有的放矢,服务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简介
刘同旭:教授,注册税务师,1937年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时代,在上海财政税务部门工作。步入壮年,一直在财经教学岗位从事教学与研究。以其丰硕的教学专著和不倦的三尺讲台授课活动,为财经和财税部门培养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 其主编的主要著作:《财政与金融》(国家税务总局统编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财政与金融》(第2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财政与金融》(第3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财政基础知识》(财政部统编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财政基础知识》(第3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财政基础知识》(教学录像指导片),财政部北京音像出版社,1999年;《财政税收指导与模拟练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税收考试指导与模拟练习》,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税收解题技巧》,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财政与金融学习指导》,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财政与金融学习指导》(第2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财政与金融学习指导》(第3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财政基础知识学习指导》,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财政与税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财政概论第一节 公共需要与公共产品第二节 财政的产生第三节 财政的发展第四节 财政的共性第二章 财政职能第一节 市场失灵第二节 外部效应第三节 财政职能第三章 财政分配关系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第二节 财政分配关系第三节 财政分配形式和财政分配体系第四章 财政收人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概念和结构第二节 财政收入形式第三节 国有资产收入第四节 国债收入第五节 财政收入的原则第五章 税收收人第一节 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第二节 流转税第三节 所得税第四节 其他各税第六章 财政支出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与形式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一)——政府投资性支出第三节 购买性支出(二)——消费性支出第四节 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支出第五节 政府采购制度第六节 财政支出管理第七章 国家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组成和分类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第三节 国家预算的执行第四节 国家决算第五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六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第八章 金融概论第一节 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从农业经济到知识经济金融的发展第三节 金融电子化第四节 信用分配形式第五节 利息和利息率第六节 金融体系第九章 商业银行业务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第二节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概述第三节 存款业务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各项借款第五节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概述第六节 贷款业务第七节 信用分析第八节 商业银行的中介业务第十章 中央银行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代理国库业务第十一章 金融市场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第二节 短期资金市场第三节 长期资金市场第四节 债券市场第十二章 国际金融市场-第一节 国际收支第二节 外汇和外汇汇率第三节 汇率变动与经济的关系第四节 国际结算第五节 国际货币制度第六节 黄金市场第十三章 股票市场第一节 股票的概念第二节 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股票市场分析第三节 股票价值评估第四节 股市操作第五节 股票的投资与投机第十四章 金融与投资理财第一节 投资理财概述第二节 各种投资理财品种比较第三节 不同金融环境下的理财方式第四节 不同人群的理财选择第五节 投资理财原则第十五章 货币流通第一节 货币流通的特点和层次划分第二节 货币需求第三节 货币供应第四节 货币流通的稳定第五节 通货紧缩第六节 通货膨胀第十六章 财政与金融调控第一节 财政与金融调控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 财政与金融调控的手段第三节 财政与金融的总量调控第四节 财政与金融对国际收支的调控第五节 财政与金融的结构调控第六节 财政与金融对利益分配的调控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财政概论在学习财政概念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公共需要与公共产品,因为,财政的产生就源于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第一节 公共需要与公共产品一、公共需要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私人需要与公共需要。私人需要泛指个人、家庭、企业和单位的需要。例如,企业采购原材料、个人的消费需要等等。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无论是私人需要还是社会公共需要,都要形成有效需求,从而代表着一定的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其中,私人需要形成私人需求,社会公共需要形成政府需求。私人需求——私人购买力的形成和使用构成私人财务活动或公司财务活动;社会公共需求——政府需求一政府购买力的形成和使用,就是政府收支活动,形成财政分配活动。公共需要有如下特点:1.公共需要是指全社会的共同需要,反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社会愈发展,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共同成分愈充分,共同利益愈明显。
编辑推荐
《财政与金融》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