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苏虹 页数:226
前言
老子是一个谜,一个千古难解之谜。 多少年来,史学界一直试图撩开老子的神秘面纱,但至今连其真实名字尚不能肯定。特别是老子成为道教的教主——太上老君后,更是高深莫测。 《神仙传》说:老子在其母腹中整整72年才出生,一落地便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了——这自然是将老子神化了,因而不足为信。 然而,就是治学严谨的司马迁,在其“千古绝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谈及老子时,也不得不用模糊的手法,让人对老子若明若暗: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聃,守之藏室之史也。 如果太史公继续深入下去,兴许会让后人一睹老子之真容。但行笔至此,司马迁却笔锋一转,讲起了孔子问礼于老子之事。稍后,也只能推测: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一个“盖”,再加上一个“或”,让读者只能自己去想了。事实上,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为老子生活的年代而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老子在孔子前,有人认为老子在孔子之后,也有人认为老子在庄子之后,更有人认为老子是汉初人。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可信的,应该是老子稍早于孔子。因为,在先秦的典籍中,如《庄子》、《荀子》、《吕氏春秋》及《墨子》逸文中,都没有怀疑过老子其人以及与其学说的关系,上述这些不;同的学说,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着一个思想面貌大致相同的老子。而且,他们所描绘的老子学说,与《老子》(即《道德经》)一书的基本思想也是相符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战国中期以后,诸子受老子影响之深,几乎很容易能从其著作中看到老子学说的影子。只是到了汉初,才开始把老聃、李耳及太史儋的关系弄混,以致时代相差两百多年。这样一来,老子其人也就变得模糊起来。 老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且不说道教将其神化,奉为祖师,就是历代帝王,也崇奉有加,初立庙祠,后又专设道宫,加号册封。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桓帝派遣中常侍管霸到苦县祠老子,次年又亲祠老子于濯龙宫,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到唐代,对老子更加崇奉。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便诏称:“朕之本系,起自柱史”,奉老子为祖先。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虽然武则天曾试图用佛教削弱老子及其道教的影响,却未能奏效。后来的玄宗,又于天宝年间一再加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于西京、亳州升设太清宫。宋真宗为避宋室圣祖赵玄朗讳,改称老子“真元皇帝”,次年亲至亳州真源县朝谒太清宫,奉上册宝。此封号在道教中沿用至今。纵观中国历史,一个人死后能得到如此之殊荣,除老子,似乎再无他人。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老子其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老子的著作更是让后人着迷。《老子》一书只有区区五千言,但历年来研究《老子》的著作则可谓汗牛充栋。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大陆近十年内发表的有关老子的专题论文就有近三百篇(部)。而对《老子》的看法,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几乎是所有学者公认的:即老子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是深层而无形的。虽然历史上明确以黄老为治者只有汉初,其后历代王朝在名义上均尊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但事实上却都离不开老子,不能不让老学作为礼教的补充,所以有“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之说。如果说中国政治家的成熟,依靠儒学熏陶而有事业心。那么,其斗争艺术则有赖于老学和道家的智慧。 《老子》连同后来形成的道家思想,是一个多层次的不断演化和繁衍的动态体系,因而也是一个可以从多层面不断挖掘的宝藏。正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本书中,虽然作者试图从治国、用兵、谋事、人生等方面,对《老子》作了一些探讨,但也只能是触及皮毛。相信有兴趣的读者,仔细研读《老子》原著后,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内容概要
老子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是无形和深层的,特别是老子的治国思想,更为厉代统治者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着,而且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老子的治国思想是颇具「现代:总义的,如老子主张统治者不应事事亲为,而应明确分工,让大家各得其所,借众智以成国治,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谋略,与现代管理科学要求的层次管理原理是相通的、
书籍目录
一、治国篇
1.治大国,若烹小鲜
2.爱民治国
3.功成事遂
4.不自矜,故长
5.信不足,有不信
6.执大象,天下往
7.以百姓之心为心
8.盗竽,非道
9.治人事天,莫若啬
1O.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1.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12.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4.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15.海纳百川,其善下之
16.大邦不过欲兼蓄人,小邦不过欲人事人
二、用兵篇
17.不以兵强天下
18.善战者果而已
19.物壮则老
20.兵者,不得已而用之
21.用之,恬淡为上
22.以奇用兵
23.善战者,不怒
24.善胜者,不争
25.祸莫大于轻敌
26.哀者胜
三、人生篇
四、处事篇
五、思辨篇
章节摘录
8.盗竽,非道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老子·第五十三章》 如果我是智慧而有见识的话,就要走在大道上,只怕走入邪路。大道很平坦,而人们(指奴隶主们)偏喜欢小径。他们的朝廷很污浊,农田荒芜,下层民众的仓库很空虚。而他们却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锋利的宝剑,吃厌了美味,钱财有剩余,这就叫做强盗头子。他们违反了大道啊!老子在这里尖锐地揭露了一些社会矛盾,描述了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是统治者凭借权势和武力,恣意横行,对百姓搜刮榨取,终日荒淫无耻,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而下层民众却陷于饥饿状况之中,农田荒芜、仓藏空虚。所以,老子愤怒地把这些统治者叫做“盗竽”——“强盗头子”。这种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角度,抨击当政暴君为“盗竽”的观点,是老子开始到庄子的道家最为可贵的重要观点。 《道德经》中揭露社会矛盾的文字,并非只有一处。从这一点看,老子并不是像某些学者认为的是腐朽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言人,而是真切地代表了被压迫者的愿望的人。 老子还警告统治者,这类不正常的情况是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统治者终将因自己的一切恶行而受到惩罚。 纵观中国历史,老子描述的“盗竽”者,隋炀帝杨广算得上是最典型的代表。隋炀帝不仅荒淫无耻,而且残忍毒辣。为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公元604年11月,他决定迁都洛阳。大业元年(公元605年)3月,隋炀帝下诏派杨素和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每个月役使壮丁200万人,迁徙洛州城内居民和各州的富商大贾几万人充实东京。 在营造显仁宫过程中,大量征调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输送到洛阳;又搜求海内的嘉木异草,珍禽奇兽,用以充实皇家园苑。在其东都西郊修建的大花园——西苑,周围长达200里,苑内有人工海,海内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高出海面百余尺,台观殿阁,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山上,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像是仙境。北边的龙鳞渠蜿蜒曲折地流人海中。沿龙鳞渠西,建有16院,院门临渠,每院以一位四品夫人主持,院内的堂殿楼观极为华丽。各院内花木在秋冬凋谢后,就用绫彩剪成花叶加以装饰,如果绫彩退色,就换上新的,使景色常为阳春。池内布满绫制荷花、菱等。隋炀帝常在月夜携宫女数千人游西苑,并令宫女骑在马上演奏。 在营建东都和西苑过程中所需的大木材都得从江西运去,每根大的木头需要2000人牵拉,运到洛阳花费数十万工。在官吏的摧残下,有近一半的役丁悲惨地死去,运尸车络绎不绝。 这一年的8月,隋炀帝到江都去游玩。他从显仁宫出发,王弘派龙舟来迎接。隋炀帝乘坐的龙舟,上有四重建筑,高45尺,长200尺。龙舟最上层是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都用金玉装饰;下层是宫内侍臣住的地方。皇后萧氏乘坐的翔螭舟比隋炀帝的略小,但装饰完全一样。另有浮景船九艘,船上建筑有三重,都是水上宫殿。还有漾彩、苍螭、白虎、玄武等几千艘船,供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番客乘坐,并装载朝廷内外各机构部门进献的物品。这些船仅征用的挽船民夫就多达8万人。船尾相接200余里,灯火照耀江河陆地,骑兵在两岸护卫行进,旌旗蔽野。队伍经过的州县,500里内都命令进献食物。多的一州要献食百车,都是些水陆珍奇;后官吃腻了,临开船前都只得把食物就地埋掉。隋炀帝在位时,曾先后3次巡游江都,其耗费百姓钱财可想而知。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为炫耀自己的实力,率大军从榆林出发,经过云中,溯金河而上。当时天下承平,百物丰实,随驾的士兵有50余万,马匹10万,旌旗辎重,千里不绝。隋炀帝还令宇文恺等人制成了观风行殿,殿上可容纳侍卫几百人,行殿可以离合,下设轮轴,可以很快地推移。隋炀帝还命令宇文恺制作行城,行城周长2000步,以木板为主体,用布蒙上,再画上彩画,行城上观台、望敌城一应俱全。胡人惊叹不已,以为神功,每望见御营,10里之外就跪伏叩头,无人敢骑马。 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开始,隋炀帝命人在洛阳演奏散乐百戏戏场周围长达5000步,演奏乐器的有1.8万人,乐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从黄昏至清晨,灯火照亮了天地,至月末才结束,耗资不计其数。 西域人要求在洛阳做买卖,隋炀帝允许了。他下令整修装饰店铺,屋檐样式要划一,店内挂设帷帐,珍稀货物摆满店堂,商人们衣饰华丽,连卖菜也要用龙须席铺地。胡客凡有经过酒食店门口的,命令店主都要邀请入座,酒足饭饱后,不取酬偿,并诓骗他们:“中国富饶,酒食照例不要钱。”胡人无不惊叹。但不久他们中的一些聪明人发现,京城内有许多衣不遮体的穷人,而竟然树上也用丝绸缠绕,就问:“中国也有穷人,衣不蔽体,为什么不用这些丝绸给他们做衣服,却用来缠树呢?”市上的人惭愧得无言以对(看来,“穷大方”式的摆阔,古已有之)。 隋炀帝这种有背“天道”的统治,简直让百姓无法再活下去,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他们用树皮、草根充饥,煮泥土吃,饿急了,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隋炀帝本人也作为臭名昭著的国君而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后人之不齿。 P29-31
编辑推荐
老子治国思想对历代统治者影响最大的,也许当算这位哲人教会了统治者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因势利导、委曲求全这些既深奥又十分实用的道理。因此,有人认为一中国政治家的成熟,赖儒学的熏陶而有事业心,赖老学和道家的科研成果而有斗争的艺术一。这无疑是极具灼见的。 苏虹编著的《老子谋略:无为而治》试图从治国、用兵、谋事、人生等方面,对《老子》作了一些探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