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刘烨 页数:267
前言
西方艺术,是一个庞大的堡垒,异常坚固而富丽堂皇,其年代悠久、学者众多、派别林立、珍品频出……西方艺术具有古老的历史,在人类还没有文字以前,其已经存在了数万年,大量的史前艺术遗迹,如岩画、岩石雕刻、骨质项链等均表明,西方艺术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艺术几经变幻沉浮,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古希腊艺术,将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相结合,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古罗马艺术,是古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是现实主义的、具体的、强调恢弘的个性特征鲜明的。到中世纪,西方艺术更加复杂而丰富,先后出现了众多艺术类别,如早期基督教艺术、拜占庭艺术、蛮族艺术、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等。中世纪艺术充满象征主义色彩,神秘、艰深,同时又带着质朴的信仰。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进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于是,意大利首先在意识形态上掀起了反对中世纪的斗争,在欧洲形成了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文艺高峰。西方艺术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如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但丁、欧洲绘画之父——乔托、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建筑大师布鲁内莱斯基、雕刻家多那太罗、画家马萨乔、“旷世奇才”达·芬奇、西方最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画圣”拉斐尔、色彩大师提香、肖像画大师荷尔拜因、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诗人的诗人”斯宾塞、“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群星争艳、人才济济的光辉时代,17~18世纪,西方艺术继续蓬勃发展,最著名的艺术类别有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艺术、洛可可艺术。巴洛克艺术,强调运动与转变,风格豪华、激情、浪漫;古典主义艺术,推崇古希腊、古罗马艺术,风格理性、概括、简练;洛可可艺术,又称“路易十五式”,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烦琐。19世纪,最先出现的是新古典主义艺术,《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等作品告诉我们,艺术词典中离不开责任、宏伟和庄严等词;对于浪漫主义,我们首先要记住雨果的名字,他从理论上阐述了浪漫主义,并在文学和绘画等方面作了重要探索:此后的现实主义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平民的普通生活,如米莱的《捆干草者》、莱勃尔的《教堂里的三个女人》……20世纪,西方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强调个性和内省反思是社会的和个人的价值判断的立足点。“反传统”成为这个世纪艺术的主流。前卫的年青一代艺术家发动了各种“主义”和“运动”,如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巴黎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西方艺术更加多样化,更具多变性和主观随意性。上述是对西方艺术的简要介绍,也是《一本书了解西方艺术》一书的主要内容。《一本书了解西方艺术》一书,引导读者漫步于西方艺术的长廊,力求为读者介绍西方艺术史的全貌。全书按照时间顺序、艺术风格的发展和变迁,创造性地将西方艺术史分为艺术的起源、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17~18世纪艺术、19世纪艺术、20世纪艺术共七章,每一章又分为若干小节,每一小节又包含了众多内容。书中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集学术性、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此外,书中还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艺术家的风采、了解艺术品的内涵和精髓,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掌握更多西方艺术的历史知识。
内容概要
《一本书了解西方艺术》一书,引导读者漫步于西方艺术的长廊,《一本书了解西方艺术》力求为读者介绍西方艺术史的全貌。全书按照时间顺序、艺术风格的发展和变迁,创造性地将西方艺术史分为艺术的起源、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17~18世纪艺术、19世纪艺术、20世纪艺术共七章,每一章又分为若干小节,每一小节又包含了众多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艺术的起源第一节 艺术起源说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艺术第三节 中石器时代艺术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艺术第二章 古代艺术第一节 古希腊艺术第二节 古罗马艺术第三章 中世纪艺术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艺术第二节 拜占庭艺术第三节 盎格鲁-撒克逊艺术第四节 加洛林艺术第五节 维金艺术第六节 奥托艺术第七节 罗马式艺术第八节 哥特式艺术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第一节 文艺复兴的起源第二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三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发展时期艺术第四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艺术第五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艺术第六节 欧洲文艺复兴狂潮第七节 德国文艺复兴第八节 法国文艺复兴第九节 西班牙文艺复兴第十节 英国文艺复兴第五章 17~18世纪艺术第一节 巴洛克艺术第二节 古典主义艺术第三节 洛可可艺术第六章 19世纪艺术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艺术第二节 浪漫主义艺术第三节 现实主义艺术第四节 印象主义艺术第七章 20世纪艺术第一节 野兽派第二节 表现主义第三节 立体主义第四节 未来主义第五节 达达主义第六节 构成主义第七节 风格派第八节 包豪斯第九节 巴黎派第十节 超现实主义第十一节 抽象主义第十二节 波普艺术第十三节 欧普艺术第十四节 行为艺术第十五节 大地艺术第十六节 观念艺术第十七节 新表现主义
章节摘录
第一节艺术起源说西方艺术的起源为何?这一问题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这是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知之甚少。一、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二、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三、表现说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以及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艺术家等。在表现说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四、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巫术的动机。如许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和雕刻,往往是处在洞穴最黑暗和难以接近的地方,它们显然不是为了给人欣赏而制作的,而是史前人类企图以巫术为手段来保证涉猎的成功。还有些动物身上画有或刻有被长矛或棍棒刺中和打击过的痕迹,按照巫术说的观点,这是因为原始部落有一种交感巫术的存在,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实际的涉猎当中可以顺利地打到猎物。五、劳动说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19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列出专章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八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旧石器时代艺术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至1.5万年,分为3个阶段:早期自人类出现之时至二三十万年前,大致相当于猿人生活的阶段;中期距今约二三十万年至约5万年,大致相当于早期智人生活的阶段;晚期距今约5万年至l_5万年,大致相当于晚期智人生活的阶段。西方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先后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里,出现了丰富多彩的雕刻和绘画,它们是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真正的艺术品。一、雕刻艺术雕刻是艺术品中数量最多的。其中一类是使用雕刻器在质地软的石板、骨和角等材料上用线条刻画。刻画的野兽有野牛、马、驯鹿、赤鹿、山羊、猛犸、熊、羚羊、狮、犀牛和狐等。人物形象有妇女和男人,还有一些人的手印和有特定含义的符号。其中一些显然是代表女人和男人的性器官,而另外一些内容复杂,至今都还无法解释。线刻作品早在奥瑞纳初期即已出现,年代可追溯到3万多年前,是已知最早的艺术作品。雕刻中的第二类,包括浮雕、立雕和透雕。当时有许多精美的动物小雕像,尤以妇女小雕像为最著名,考古学家常称它们为“维纳斯”,即古罗马人心目中的“美和爱之神”。这种小雕像可能是当时母系社会的偶像。它们体态丰满,有特别肥大的乳房、臀部、腹部和大腿,阴部也采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渲染。它们多赤身裸体、面目不清,有的用头发把整个或部分脸部掩盖,不刻眼睛和口、鼻;有的两腿合并成粗锥形;有的像棒状物,只在中上部垂下两个大乳房。制作小雕像的原料有晶体滑石、石灰岩、象牙和骨头等。在法国洛塞勒岩棚发现的妇女小雕像,左手捂着肚子,右臂举起盛水的角杯,被认为是奥瑞纳晚期的作品。雕刻艺术还用来装饰象牙、骨、角制作的武器或工具,如“指挥棒”和投矛器。雕刻的内容是野牛、马、山羊等动物。这类作品在马格德林文化时期很流行。雕刻中的塑像作品发现较少,大概是由于用泥土等原料制作不易保存的缘故。这类作品中,著名的有发现于比利牛斯山脉的蒂多杜贝尔洞的两具野牛。它们一公一母,比例精确,用黏土塑成,每具长约0.6米。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摩拉维亚地区的布吕恩发现的塑像,是用骨粉和泥土混合制成的,并像陶器那样煅烧过。 ……
编辑推荐
《一本书了解西方艺术》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集学术性、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此外,书中还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艺术家的风采、了解艺术品的内涵和精髓,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掌握更多西方艺术的历史知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