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作者:杨青芝 页数:227 字数:101000
内容概要
当我们翻开书,去努力寻找时,才恍然发现,那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常识是最基础的、最朴素的,但同时也是最丰富、最深刻的。
《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立意于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
本书《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就是《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之一。它通过知识+故事的形式,让你轻松悦读,并掌握文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由杨青芝、胡海和李光彩编写。
书籍目录
人人都应该懂一点文学常识
影视时代,我们还需要文学吗
其实人人都喜欢文学
商潮汹涌诗文有无立足之地
文学史有知识更有乐趣
文学评论人人都有资格
文学理论并不艰深
文学会消亡吗
建构精神家园的巨著
三顾茅庐为什么很重要
三足鼎立的关键人物——鲁肃
鲁肃独赴单刀会
妙改“二乔”,成就周郎赤壁
千古文人的理想和失落
架空晁盖是不是阴谋
梁山好汉的不义行为
观世音菩萨为何不能成佛
佛经之首《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密
《西游记》中谁挑着担
沙僧不是沉默的苦行僧
曹雪芹为何赞美和同情女性
钗、黛是曹雪芹的两个化身
黛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秦可卿是不是淫妇
祥林嫂的命运悲剧
谁“虐待”了祥林嫂
恩格斯推崇的“大人物”
至情的歌德
让维特替歌德去死吧
悲悯弱势永远是最温暖的情怀
世界通俗小说之王的扛鼎之作
浪漫主义的谎言
暴父阴影下的卡夫卡
诡异的小说
斯嘉丽究竟爱谁
“我”爱伊豆的舞女吗
茨威格焦灼的犹太灵魂
闪耀人生舞台的戏剧
窦娥究竟有多冤
都赞赵盼儿,谁同情周舍
张生是不是始乱终弃
《雷雨》的深层内蕴
周朴园真的爱侍萍吗
儿子是父亲的掘墓人
命运悲剧的深沉回响
伦理悲剧的源头
哈姆雷特为什么犹豫
世界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国为何没有“福斯塔夫”
滑稽剧与严肃剧
“伪君子”比贵族要可爱得多
穿越时空的绝妙好文
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吗
性格决定了项羽的成败
初唐四杰之首成就天下名楼
寄情山水的《永州八记》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伤仲永》和神童情结
苏轼的论人杰作——《留侯论》
涤荡灵魂的伟大诗人
“离骚”是什么意思
屈原是文学弄臣和同性恋吗
端午节和屈原有无关系
一个“隐士”的神话
率性陶渊明
桃花源的意义
陶渊明为何由中品到顶峰
谪下人间的诗仙
《静夜思》不是李白原作吗
“将进酒”是“将要喝酒”吗
李白入仕的敲门砖
颠沛一生的诗圣
“宫市”是怎么一回事
白居易遭贬冤不冤
琵琶女嫁给商人为何伤感
千古绝唱《长恨歌》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赠诗逼死关盼盼
李商隐与青楼女子心有灵犀
李商隐的“朦胧诗”
巴山夜雨阻归程
失意情尤切
“春风又绿江南岸”再辩
风俗画背后的宰相情怀
《山中五绝》与乌台诗案
可以无禄不可无诗
陆游是战士还是歌手
一生爱情千古诗
歌伎捧出来的偶像柳永
从寻找光明到沉入黑暗
诗歌王国采风
弃妇悲歌之《氓》
弃妇悲歌之《谷风》
古老的相思永恒的爱
人生苦短当若何
乐府双璧中的女人
“七绝圣手”的名篇
唐代绝句压卷之作
诗歌顶峰上的顶峰
“诗佛”的送别名诗
你所不知的《再别康桥》
特洛伊战争是为绝世美人海伦吗
文学大奖览胜
诺贝尔文学奖离中国有多远
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
唯一获诺贝尔奖的童话作品
比较另类的获奖作品
魔幻的现实——《百年孤独》
普鲁斯特为龚古尔文学奖增光
荣誉高于奖金的茅盾文学奖
“贫嘴张大民”荣获过的老舍文学奖
推荐必读书目
推荐文献
章节摘录
影视时代我们还需要文学吗 有些东西是少数人的专利,永远不能普及,比如相对论,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而文学却是属于每个人的。人人都应该懂一点文学常识,也都应该掌握一些文学常识,为的是更好地分享这个绚丽的世界。 也许你会说,在这个常有精彩电视剧,不时掀起大片风暴的时代,谁还需要文学作品,要懂什么文学常识? 那么,你应该知道很多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改编自文学名著吧?如新近的大片《赤壁》出自《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也都被改编成为电视连续剧。金庸的小说一再被翻拍,《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经典也在荧屏上以崭新面目出现,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出自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张艺谋的《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借用了莫言、苏童、余华等当时文坛新匠的精华……不仅国内,国外亦是如此,比如商业大片《特洛伊》就从古老的荷马史诗中寻找题材,经典电影《乱世佳人》则来自《飘》。 看过一部好影视剧,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只有阅读原著才能得到最好的延续和弥补。要是你看过原著,再看影视改编作品,就更加有意思了。比如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到底什么样啊?这种想象怎么都不够味,而陈晓旭一出,我们的这种期待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是文学原著在长期流传中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期待让我们喜欢上了陈晓旭,她是带着书中描写的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来到我们眼前的。没看过小说的人,可能得好长时间才能够喜欢上林妹妹,甚至一直都不怎么喜欢,也不怎么理解;看过小说的人,则是在不断确认,这就是那个可爱可怜、让我们放心不下的人儿?可以这么说,有一定文学阅读经验的人,不需要广告就会去看好的片子。 影视虽然具有多种艺术元素,比如音乐、服饰、形貌,等等。尤其今天的大片强调画面的视觉冲击。但其基础是文学,是文学编剧或文学原著的创意。作家选择加工或者虚构的一种人生、一段历史,或者一朵朵生活浪花构成基本的情节,给多种艺术元素的组合提供一个意义环境,在这个情感与思考相结合的文学场中,人们可以用自己的全部经验包括整个的文化传统去接受、理解和欣赏影视剧。一个单纯由打斗、战争场面,或者服饰、风光、音乐等拼成的影视剧是难以想象的。我们欣赏影视剧,其实主要追随的还是文学因素,其他因素会强化这种审美,使形象更直观,动作更痛快淋漓。音乐、服饰和风光为人物增色,为心情充电,但相对于没有与思维和情绪的关联、没有用语言传达的文学情来说,那么我们不如去听单纯的音乐会、看服装表演或风景片。 其实人人都喜欢文学 纸质传媒的弱点,就是不易传播。不是你不爱看文学作品,而是很多作品你没有机会接触,甚至闻所未闻。而电影、电视剧传播要广得多,快捷得多。还有,书是要不断花钱去买的,而你又并不知道什么书好看,电影则是有大量宣传的,电视剧呢,更是你打开电视就能够看到的,有线费已经交了,不看白不看。但是,书是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随时翻阅的,电视剧可没准儿,有时落下一集,只好等别的台放,有时你会错过好几个台的同样一集,那叫一个恼火啊!更何况,书便于携带,有边阅读边回味的空间,眼睛也不会那么累……总之,影视是不会取代文学的。 懂点文学常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接受影视,更好地交流对影视的看法与感受,破除审美的心理障碍。比如说,有些历史专家指出“太后吉祥”、“老佛爷吉祥”中的称谓不符合清代称谓制度,更说孝庄皇太后自称“孝庄”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孝庄”是死后的谥号。这些历史常识通过网络很容易广为人知,但是文学的特征本来就如柏拉图和王尔德所言是“说谎”,如果囿于历史和生活真实,就少了很多趣味。荒诞不经也是一种需要,因为我们不能总是正儿八经,人是需要调节的。 另外,我们不会总要求影视和文学有实际的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不会带着功利目的去审视和苛求。比如有个家长说《还珠格格》会教得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还要起诉琼瑶。我想,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身没有问题,那就足以抵挡文学和影视的稍许“不良”影响——我们不可能让小孩子生活在真空中,必须让他们在未消毒的环境中培养抵抗力。 大陆的影视剧之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死板,除了一部分原因是编剧们不能区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些观众也不能改变这种“较真”、“抬杠”的心理。知道文学的特征,那么我们就既不至于将影视和文学全当真,将它与道德和知识区分开,又可以继续做一个“笨笨傻傻”的读者和观众,饶有兴趣,自得其乐和与人同乐。 ……
编辑推荐
厚重的文学典籍必须读,浓缩的文学精华也得看,每天学一点文学常识,让你日积月累夯实文学根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