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中国法制 作者:常怡 编 页数:633
内容概要
本教材宗旨是区别于本科教材和法律硕士教材,它侧重对学科核心问题、前沿问题的介绍和讨论,突出理论性,注重学术方法的训练。 按照这一宗旨的要求,本书根据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选择了20个专题。它们既包括民事诉讼法学基本核心理论问题,也包括本学科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最新立法、司法解释、司法动态及存在的热点问题。有的专题还撰写了经典文献导读与相关的评论,包括了该书作者、主要内容、学术影响、学术局限,还有撰稿人点睛式的点评等。有的专题以案例作为其引言,有的则在结尾介绍了案例讨论。本书每个专题都开列了学习参考文献和思考题。这些对读者深刻思考、开拓创新和培养自己的学术方法都大有裨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迈向社会和谐的民事纠纷解决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和谐状况之评价——民事纠纷及其解决的维度 一、民事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建立和完善利益的表达和协调机制 三、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理论框架 四、中国的纠纷及其解决状况与社会和谐程度之评价 第二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与促进社会和谐 一、完善司法救济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完善仲裁制度与促进社会和谐 三、完善民间调解机制与促进社会和谐 四、完善信访制度与促进社会和谐 五、发展和完善有效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与促进社会和谐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第二章 民事诉讼目的研究 第一节 探讨民事诉讼目的的意义 第二节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 一、目的论研究的两个标准 二、民事诉讼的定位及其本质特征探析 三、“纠纷解决说”质疑 四、“权利保护”与“程序保障” 五、“程序保障论”涉及到的两个问题 第三节 程序保障作为民事诉讼的目的与我国的司法现代化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第三章 诉权 第一节 关于诉权理论的学说 一、私法诉权说 二、公法诉权说 三、多元诉权说 四、诉权否定说 第二节 我国诉权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有关问题 一、我国诉权理论研究的现状 二、我国诉权理论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经典文献导读 思考题 参考文献第四章 诉讼标的研究 第一节 诉讼标的概述 一、诉讼标的含义研究 二、研究诉讼标的的意义 第二节 诉讼标的理论的学说 一、旧实体法说 二、新诉讼标的理论说 三、新实体法学说 四、诉讼标的相对性学说(或主流学说之外的其他学说) 五、我国大陆关于诉讼标的理论的学说 第三节 各类型诉讼的诉讼标的 一、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 二、确认之诉的诉讼标的 三、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 第四节 诉讼标的与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一、既判力概说 ……第五章 既判力研究第六章 当事人制度研究第七章 民事诉讼证据研究第八章 举证时限制度研究第九章 证明责任法问题研究第十章 法院阐明制度研究第十一章 诉讼调解制度研究第十二章 民事审前程序研究第十三章 非正式开庭研究第十四章 简易程序研究第十五章 民事上诉制度研究第十六章 民事再审之诉研究第十七章 非讼程序制度研究第十八章 民事司法赔偿研究第十九章 司法ADR机制研究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迈向社会和谐的民事纠纷解决构建和谐社会正在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纠纷解决的角度切人是一个极好的视角。中国处于急剧变革的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变动中的中国社会却恰似一个“断裂的社会”:社会利益格局严重失衡,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弱势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张;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需求和供给方面的缺口不断扩大;社会不公日益突出,腐败现象全方位渗透于社会有机体的各个角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摩擦甚至激烈冲突大量出现,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频繁发生,急需通过适当途径加以及时、有效地解决。民事纠纷解决直接关系到冲突的控制、民众权益的实现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展示了法从静态向动态、从书本向现实的转化,体现了法的实现及其社会效果,是对立法和司法制度的现实检验。可以说,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法治的一个核心环节,其合理配置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本文面对转型中国的现实状况,对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系统探讨,并由此角度提出推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建议,进而通过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探寻司法改革、法治发展及推进社会和谐的合理路径。
编辑推荐
《民事诉讼法学》每个专题都开列了学习参考文献和思考题。这些对读者深刻思考、开拓创新和培养自己的学术方法都大有裨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