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郭淑云 李郑生 页数:335 字数:304000
内容概要
本书精选首届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的部分学术思想及临证验案。在学术篇中概要介绍了李老治学理念和治疗脾胃病、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等学术思想20条;在医案篇中选录了临床常见66种病证的临床医案,这些医案中体现了李老的辨证思路、用药特色与配伍技巧。本书内容精炼翔实、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临床实用价值,可供中医药教学、科研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学生阅读,更适于中医临床医师参考,以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作者简介
李振华,男,1924年11月生,河南省洛宁县王范镇人,毕业于济汴中学,出身于中医世家。中共党员。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国家首届国医大师。曾兼任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顾问、终身理事,河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河南省高等院校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药品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保健品协会副会长及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会长,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洛宁县第一到四届人大代表及常务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从医六十余年,从事中医高等教育五十余年。主讲《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指导毕业十届硕士研究生及为河南中医学院、广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培养中医高徒十五名。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带头人。负责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乙型脑炎临床治疗研究”,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肿瘤耳部信息早期诊断”;“脾胃气虚本质的研究”,获河南省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七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及实验研究”,获河南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十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获河南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特别贡献奖;“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研究项目“李振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应用与评估研究”,正在研究总结中,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李振华学术研究室”奖。专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李振华医案医论集》《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李振华》《中国中医昆仑——李振华》,主编《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合编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医内科学》教参、《中医症候鉴别学》《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等十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中医学术论文70余篇,研究生、学术传承人、徒弟发表其学术思想经验论文80余篇。曾荣获卫生部模范教师奖,国家科委登记为“中国科技名人”,录入《河南省科技名人录》,荣获“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河南省中医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河南省中医优秀工作者奖”“河南省中医终身成果奖”,河南电视台分别报道“李振华自学成才之路”和“河南人物李振华”,河南日报报道“著名中医学专家李振华——做人、救人、育人”,河南科技报报道“科技之星李振华”,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录入《世界科技名人录》,被评选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成立了河南中医学院李振华学术思想研究所及李振华基金会。业余爱好书法,被评为20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
书籍目录
学 术 篇
一、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步入医林
二、重视医德,仁善为本,济世活人
三、治学理念,学在于勤,知在于行
四、伤寒病理,感受寒邪损阳伤正
五、温病病理,感受热邪损阴伤正
六、温病治疗,用阴阳辨证治阳证
七、脾虚胃实,脾胃疾病基本病理
八、脾气(阳)虚,治疗总宜甘温补
九、胃阴虚证,用药尚宜轻灵甘凉
十、脾病多湿,利湿亦即所以健脾
十一、湿热互结,阴阳寒热矛盾交错
十二、肝脾相关,治脾胃必须联系肝
十三、脾胃相合,脾与胃病相互兼治
十四、脾统四脏,治脾胃可以安五脏
十五、和谐思想,调和阴阳执和致平
十六、扶正固本,治病重视保护元气
十七、心阳学说,治疗心病重视心阳
十八、治血瘀证,辨证重在求因治本
十九、四诊合参,诊病重视望舌诊脉
二十、医学思想,中医为体西医为用
案 篇
一、肺系病症
(一)感冒(4案)
(二)咳嗽(6案)
(三)哮证(2案)
(四)喘证(3案),
(五)肺痈(1案),
二、心脑系统病症
(一)胸痹(8案)
(二)心悸(9案)
(三)中风(10案)
(四)眩晕(10案)
(五)头痛(9案)
(六)头重、嗜睡(
(七)头风(3案)
(入)耳鸣(2案)
(九)痫证(1案)
(十)失眠(4案)
三、脾胃系统病症
(一) 胃痛(20案)
(二)胃痞(9案)
(三)胃缓(1案)
(四)腹痛(5案)
(五)腹胀(1案)
(六)呕吐(3案)
(七)吐酸(1案)
(八)纳差(1案)
(九)口苦(1案)
(十)呃逆(2案)
(十一)泄泻(6案)
(十二)痢疾(2案)
(十三)便秘(2案)
四、肝胆系统病症
(一)胁痛(9案)
(二)肝昏迷(1案)
(三)黄疸(2案)
五、肾膀胱系统病症
(一)水肿(4案)
(二)淋证(3案)
(三)癃闭(1案)
(四)遗尿(1案)
(五)尿血(1案)
六、气血津液病症
(一)脏躁(5案)
(二)梅核气(2案)
(三)消渴(3案)
(四)内伤发热(4案
(五)肌衄(4案)
(六)肥胖(2案)
(七)瘿病(1案)
(八)鼻鼽(1案)
七、肢体经络病症
(一)痹证(3案)
(二)痿证(3案)
(三)麻木证(1案)
(四)颤证(1案)
(五)骨摇(1案)
八、妇科疾病
(一)痛经(3案)
(二)月经不调(1案)
(三)崩漏(3案)
(四)恶漏不尽(1案)
(五)带下(2案)
九、其他病症
(一)风疹(2案)
(二)暑温(2案)
(三)蛇串疮(1案)
(四)鼻渊(1案)
(五)酒渣鼻(1案)
(六)面肌痉挛(2案)
(七)乳痈(1案)
(八)乳癖(3案)
(九)喉痹(1案)
(十)脂瘤(1案)
(十一) 口干(1案)
(十二)产后腰痛(1案)
编辑推荐
《李振华学术思想与治验撷要: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录》分为两个部分。学术篇主要体现了李老治疗脾胃病、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颇多创新的学术思想及学术观点。医案篇详细介绍了个案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每则医案之后均加以按语,阐述其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规律,其内容精炼翔实,理法方药丝丝人扣,其中不乏创造性的见解,充分展示了李老的临证思辨、经验心得和遣方用药特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临床实用性,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具有极高的价值。由于时间较为仓促,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遗漏或不足之处,祈希读者予以指正及谅解,以期再版时补遗与提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