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言庚孚
前言
言庚孚教授行医50余载,曾任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又名湖南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在湖南省享有盛誉。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医学术普遍凋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医开始复苏,湖南省卫生厅号召中医界全体医师,尤其是中医院校毕业生补学中医理论及中医临床知识。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领导决定总结言庚孚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一则抢救、继承老中医经验,二则为全省中医补课提供鲜活的临床资料。为了整理言老的临床经验,医院委派王天明医师跟随言老参加诊疗工作,以便随时总结和整理。同时,将言老积累的临床资料加以梳理,并对住院病例加以分析。对相当一部分病例进行了随访,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医院成立了整理言庚孚医疗经验的工作班子,由张盛光、沈来法、李跃忠、王天明和我5人组成,终于1979年底完成并付梓,并于1980年在言老病故前出版。言老见到刚出版的《言庚孚医疗经验集》时的会心微笑,至今仍深印在我的脑海里。2010年,值本书出版30年之际,人民军医出版社决定重订该书,联系到我,并希望原整理者们在传承言老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方面,有新的内涵可以注入。为此,我与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现领导以及现任中医内科主任取得联系。我们5位整理者均已离开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且缺乏联系,无法确认其他4位整理者是否仍在从事中医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以至于其他4位整理者在传承言老临床经验方面的资料也无从查询。鉴于这种情况,本书策划编辑嘱托我撰写《言庚孚医疗经验传承录》作为该书的附录。本次出版,除了增撰《言庚孚医疗经验传承录》,由我对全书进行了校勘,对引用古籍的文字又进行了检查,并根据现代学术名词规范对书中专业术语进行大量修订,故本书更名为《重订言庚孚医疗经验集》。由于我是一名临床医师,文字功夫浅薄,如有疏漏或错误之处,欢迎读者指正。此外,我有一个心愿,就是通过本书的出版,与一直未能联系上的原书其他4位整理者张盛光、沈来法、李跃忠、王天明取得联系。倘能如此,我将备感宽慰。
内容概要
《重订言庚孚医疗经验集》通过116例病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言庚孚教授50余年的临床诊治经验及心得体会。每例病案包括症状、辨证思路、处方与按语。尤其是按语,充分阐述了言庚孚医学思想的精粹。病案详细,理论透彻,处方用药严谨,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药学研究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言庚孚(1902年~198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现为株洲城郊北区井龙乡)一个半农半医的喉科世家。1924年从父学医,并相继师从当地名医丈尚周(善治喉病)、郭树落(善治内科杂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被当时长沙县乡团救婴局和湖南省粮政局聘为局医,1946年重返长沙开业,1953年经湖南名中医郑守谦先生介绍到长沙市中医院(即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前身)工作,直至退休。言庚孚教授行医50余栽,曾任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又更名湖南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内斜教研室主任,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享誉三湘大地。臭银根,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院长。世界中医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系,分配至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工作,即师从言庚孚教授,是1970年代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理言老学术思想的五人小组成员之一。
书籍目录
风温(1例) 春温(1例) 暑温(1例) 湿温(1例) 疟疾(1例) 咳血(4例) 附:咳血治则论 咳喘(1例) 肺痨(2例) 心悸(1例) 不寐(3例) 偏枯(1例) 中风(2例) 口眼瞩斜(1例) 痫病(7例) 震颤(2例) 风痰(1例) 厥证(1例) 郁病(1例) 惊叫(1例) 痹病(4例) 头痛(7例) 胸痛(4例) 胁痛(4例) 附:论柴胡 腹痛(2例) 胃痛(1例) 呕吐(1例) 黄疸(2例) 癜瘕(2例) 肝痈(1例) 便秘(1例) 泄泻(1例) 水肿(6例) 尿血(2例) 石淋(4例) 癃闭(2例) 血证(1例) 阳痿(1例) 疝气(1例) 闭经(1例) 崩漏(2例) 带下病(3例) 妊娠恶阻(2例) 附:论桂枝与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2例) 胎漏(1例) 不孕(2例) 产后发热(1例) 阴挺(1例) 阴痒(1例) 乳癖(1例) 石瘕(1例) 喉科专论 咽喉疾病脉证施治 时疫白喉(5例) 喉痹(5例) 乳蛾(1例) 急喉风(3例) 喉关痈(1例) 口疮(1例) 狐惑(1例) 耳聋(1例) 附:言庚孚医疗经验传承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患者来我院治疗前,曾做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160毫米汞柱(21.3千帕)],蛋白偏高[800毫克/升(80毫克%)]。眼底检查:双侧视盘早期水肿,伴轻度出血。脑超声波报告:中线偏移,支持中线肿瘤。脑电图检查也提示为中线肿瘤。治愈后再做脑电图、眼底、超声波等复查,均已正常。 肝郁痰结,化热头痛 曾某,男,30岁,农民。 初诊日期:1970年6月10日。 头痛头昏,后枕为主,目胀眼花,视物不清,常见眼前虚幻莫测的亮团或彩色红圈,心中不适,泛泛欲吐,但不呕,嗳气泛酸,大便干黑,小便黄。病延年余,近来明显加剧。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证属肝郁与湿痰相夹,郁久化热,横犯脾土。治当清热散结,疏肝和中。 夏枯草12克,苦参片12克,天葵子12克,杭菊花10克,淡昆布12克,淡海藻12克,苍耳子10克,正川芎6克,正柴胡10克,大白芍10克,川楝子6克,吴茱萸5克。 二诊:服上方4剂后,头痛头昏好转,呕吐、暖气、吐酸已止,肝郁得舒,中州自强,仍感两目噱胀,视物模糊,脉缓,苔薄白。湿痰内结,郁热未清,治当平肝清热、软坚散结为治。 夏枯草12克,苦参片12克,天葵子12克,杭菊花10克,淡昆布12克,淡海藻l2克,苍耳子10克,正川芎6克,正柴胡10克,川牛膝10克,浙贝母10克。 三诊:服平肝清热、软坚散结之剂5剂,诸症悉平。肝郁痰结头痛,病势已缓。近来头痛头昏明显加剧,是郁而化热、热毒上攻所致。现热毒已清,肝郁渐舒,惟湿痰交结不易速去,当再拟疏肝散结和中,以图巩固。 夏枯草12克,苦参片12克,天葵子12克,杭菊花10克,淡昆布12克,淡海藻12克,苍耳子10克,正川芎6克,正柴胡10克,大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吴茱萸5克。 4个月以后,患者又来复查,诉上方共服30剂,病情完全控制。患者治疗前脑电图检查,报告为颅内枕叶肿瘤,建议开颅手术,治疗后复查脑电图已正常。 【按】以上3例头痛,均疑诊为颅内肿瘤,患者不同意做开颅手术而要求中药治疗。
编辑推荐
《重订言庚孚医疗经验集》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药学研究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