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黄芳,王维恒 主编 页数:112
前言
谁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十几个小时乃至几天不饮水,几天甚至十几天不吃饭,人尚能生存。但如果呼吸道堵塞了,几分钟人就会被活活憋死。1974年,美国一位老妇人在晚餐时,被鸡块卡住了喉部,呼吸困难,乇法拨打呼救电话。情急中,她艰难地走出屋子,敲了邻居的房门。正巧,70岁的另据在报上刚刚读过“海姆立克急救法”。他立即对老妇人采用腹部冲击法救治,使岌芨可危的老妇人化险为夷。 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温州动车事故中,有一家三口因受过应急训练,在列车受到强烈撞击时拼命抓住窗台和门板,后成功获救。 2005年3月份,刚满55岁的浙江永康市古山镇的施某,带着自家养的狗从永康出发到外地养蜂,于当年5月份在吉林被一路带着的自家狗咬伤,伤口2处出血,面积有3~4平方厘米。当时,施某没有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也没有接种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施某被狗咬伤几天后,他的狗病死了。他本人也在当年7月24日出现气急、啕问等症状,被阜新市传染病医院确诊为狂犬病,在7月29日因心叽、呼吸叽麻痹而死亡。 以上3个案例,引出的结果截然不同。前两者因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而幸免于难,后者因缺乏自救与急救常识而丧生。 生命需要自救与互救,需要急救知识和技能。学会和掌握了与我们每个人都性命攸关的急救医学知识,当你遭遇险境时,可以逢凶化吉,挽救自己的生命;目睹他人突发意外,你这(立“第一目击者”,只要能及时伸出救援之手,也许就是“危难之处显身手”的“救星”! 近代,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流行“第一目击者”的培训。用1~2天或2~3天,学习以心肺复苏(CPR)为主要内容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通过考试后,可获得CPR培训证书。这些自己花钱甚至利用周日接受培训的人,不少有过亲属痛失现场抢救宝贵时机的教训。有2亿多人口的美国,20世纪末CPR受训的人数已达7000万。我国不少高校、机关团体、工厂,也开始学习CPR。特别是近年来,广大青少年每年因重大疾病、意外伤亡而申请救助的案例一直呈高发态势。因此,基本急救常识在中小学的普及,可以有效提高灾害事故现场抢救成功率。目前,“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广泛展开,有的地方还启动了“自救互救进校园教育计划”,如去年11月长沙市就在全市20所中小学校开展了以“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救护、现场心肺复苏内容为主的常规救护知识培训,还将开展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及灾害应急知识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有效减少校园意外伤害,增强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 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在“缺医少药”的现场,如马路上、旅途中、商店里,你自己或他人突然发病或遭到外伤、灾害等意外,该怎么办?作者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在患者一次次起死回生或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之后,也都会有一种急迫的感受:应该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因为,医学救援早已走出了医院的急诊室,也必将进入干家万户,特别是从青少年起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急救常识。 鉴于上述,我们编写了《图解居家急救》这本书。本书系统介绍了急救互救常识,灾难事故、中毒与虫、兽伤害的急救,其中包括地震、火灾、突发伤情等不同突发情况中的救援与自卫方法,以增强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灾害现场及突发疾病及意外的自救自护能力。全书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叙述急救方法时注重可操作性,并指导人们充分利用家庭和现场已有的物件作简易急救工具。本书寄希望于让人们发现急救与互救并非只有医生和专业人士才可为,只要你——自救有信念,互救有爱心,用好一双手,就能救人命。 编者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急救互救的常识,灾难事故、中毒与虫、兽伤害的急救,以及各种急症的急救处理知识和技能。全书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在叙述急救方法时注重可操作性。并指导读者充分利用家庭和现场现有的物件作简易急救工具,是广大百姓居家生活的必备保健科普书。由于编排上注重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也非常中小学学生阅读,可供中小学图书馆装备使用。
书籍目录
上篇 常识类
第1章 急救与互救常识
如何配备家庭急救药箱
怎样拨打“120”
您是否应该备一张“急救名片”
怎样自我设计“急救名片”呢
创伤时怎样清创与包扎
外伤出血怎么办
怎样正确搬运伤员
何谓心肺复苏术
你会使用氧气袋与制氧器吗
中篇 险情类
第2章 灾难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遇到地震怎么办
乘飞机时遇险怎么办
车祸现场如何互救与急救
乘地铁停电怎么办
遇到地铁着火怎么办
……
下篇 疾病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6章外科急症的急救与互救 遇到骨折怎么办 骨折的急救救护,是指在受伤现场对伤病员进行各种简单而有效的临时急救措施。其目的是抢救生命,保护患肢,使伤病员能尽快而安全地运送至医院,以便获得妥善的治疗。为此,要求救护人员熟练掌握以下救护方法。 1.止血详见第1章“外伤出血怎么办”。 2.包扎对创口进行及时而妥善的包扎,能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创口、减轻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的目的。 包扎时,动作要轻巧、迅速、准确。要求做到包住伤口,严密牢固,松紧活官。 常用的包扎方法有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应急时可用衣裤、毛巾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就地设法进行包扎。遇到开放骨折断端已外露戳出伤口者,不应把它退回至伤口内,以免将污物带进创口深处,若在包扎伤口搬动肢体时,骨折断端自行滑入创口内,则到医院后必须向负责医生说明这一情况,使其引起注意。 3.固定在现场抢救中,对疑有骨折的伤病员,应将损伤肢体做必要的临时外固定。目的是防止因骨折断端活动而造成新的损伤,减轻疼痛,预防休克和便于转送病人。四肢固定时应露出指、趾尖,便于观察血液循环是否良好。上肢宜固定在屈肘位,下肢多固定在伸直位,在固定时应避免皮肤直接受压。固定材料可根据当时条件,选用绷带、棉垫、木板、竹片、树枝、衣服和布带等。固定完成后,如出现指(趾)苍白、青紫、肢体发凉或麻木时,表明血液循环不良,应立即查明原因,如为缚扎过紧,应随时放松绷带或重新固定。 现将几种常见骨折的固定法介绍如下。 (1)颈椎骨折的固定:颈椎骨折极易损伤椎管内的脊髓,造成高位截瘫,因此,凡疑有颈椎骨折者,应先固定才能搬运。固定的方法主要是使用颈托,颈托前窄后宽,围在颈部正好固定颈椎,使颈部不会前倾后仰或左右摇摆。无颈托时,可用硬纸板或软塑料板裁剪后代替。裁剪时应根据伤员颈椎的长短和粗细确定尺寸,并在自制颈托的边缘敷以棉花和毛巾,以防损伤颈部皮肤。 (2)脊柱骨折的固定:脊柱骨折时局部可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并可出现下肢截瘫现象。脊柱的固定难度较大,要细心操作。如伤员呈俯卧位时,可采用三人平托法将伤员移至木板担架上,用宽布带在胸、髋、膝、踝处结扎固定。有些专家提出用木板以“工”字形方法固定:先在脊柱、肩胛、臀部骨头凸起处垫上棉花等软物,将两块横木板压在竖木板上,再以布带固定两肩和骶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减轻对脊柱的损伤。
编辑推荐
《图解居家急救(修订版)》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叙述急救方法时注重可操作性,并指导人们充分利用家庭和现场已有的物件作简易急救工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