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人民军医 作者:鲍艳举 页数:1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冯世纶常用处方及其医案,以方证分章,按照该方证的常用加味或合方证分节编写。每个方证下有方解和仲景原文解读。方证要点为胡希恕和冯世纶先生的独到见解和编者的心得。临床验案录分为患者的症情、辨证遣药和按语3部分,完整地解析了冯老参合诸症、辨六经、辨方证、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药、无是证去是药的诊病遣药过程及其独到见解。本书突出方证对应之道,力求帮助读者对冯世纶的加减合方有进一步的了解,加深对经方辨证理论体系的学习,适于中医临床工作者及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胡希恕
或有人要问:经方虽验,但为数太少,又何足以应万变之病?诚然,病证多变,若为每证各设一方,即多至千万数,恐亦难足于用。须知,经方虽少,但类既全而法亦备。类者,即为证的类别;法者,即适证的治方,若医者于此心中有数,随证候之出入变化,或加减、或合方,自可取用不尽。
书籍目录
一 大青龙汤类方证
二 半夏厚朴汤类方证
三、柴胡桂权干姜合当归芍药散类方证
四 小柴胡汤类方证
五 五苓散类方证
六 甘姜苓术汤类方证
七 桂权汤类方证
八 桂权龙骨牡蛎汤类方证
九 桂权甘草友骨牡蛎汤类方证
十 柴胡加友骨牡蛎汤类方证
十一 外合茯苓饮类方证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解读】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人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是说心中烦躁而且欲呕。胸中烦而不呕,是说或邪热较轻则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亦不呕。或胃津伤则渴,或肠津伤则腹中痛,或肝脾津伤则胁下痞硬,或心。肾津伤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津伤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方后原有加减法,当是后人所附,故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肋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解读】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已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