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药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吕申、 张景义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03出版)  作者:吕申,张景义 编  页数:168  

内容概要

  《全国医药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供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专业使用):病理检验技术》分10章。前2章主要概述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见疾病的形态学基础,看上去似乎与其他教材的内容有些重复,但写入后不仅使书的内容完整,更重要的是“病理技术人员必须知道要暴露的形态是什么样,才会知道怎样去暴露”。后八章阐述了病理检验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中第3~6章是日常技术,要求学生能熟练的掌握。第7~9章是现代病理检验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技术,可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会碰到。第10章介绍了几种形态学研究的新技术,仅希望学生们能够了解。

书籍目录

第1章病理学常见概念及形态基础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适应 二、损伤 三、损伤的修复 第二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二、出血 三、血栓形成 四、栓塞 五、梗死 第三节炎症 一、概述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炎症的病理形态学分类 四、炎症的结局 第四节肿瘤 一、概念 二、肿瘤观察方法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五、肿瘤的命名原则 六、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八、肿瘤的病理诊断 九、肿瘤的分类 十、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十一、常见肿瘤病理形态特点 第2章常见疾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高血压病 二、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风湿病与慢性心瓣膜病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肺炎 三、硅沉着病 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 三、阑尾炎 四、非特异性肠炎 五、病毒性肝炎 六、肝硬化 第四节泌尿系统疾病 一、肾小球肾炎 二、肾盂肾炎 第五节传染病 一、结核病 二、伤寒病 三、细菌性痢疾 四、阿米巴病 五、梅毒 六、艾滋病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3章组织病理学常规技术 第一节病理标本取材与固定 一、病理标本的分类 二、病理标本的肉眼检查、取材和记录 三、病理标本的固定及常用固定液 四、组织脱钙 第二节石蜡制片技术 一、切片前组织处理 二、切片操作技术 第三节冷冻制片技术 一、冷冻切片的目的 二、冷冻切片方法 三、冷冻切片操作技术 四、手术中冷冻切片 第四节常规染色技术 一、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原理 二、染色方式 三、染液的配制 四、HE染色程序 五、结果判定及常见问题 第4.章病理尸体解剖技术 第一节尸体解剖归类及病理解剖的意义 一、尸体解剖归类 二、病理解剖意义 第二节病理解剖室基本要求 一、病理解剖室 二、病理解剖专用设备 三、病理解剖时的个人防护 第三节病理解剖方法和步骤 一、尸体解剖的受理 二、病理解剖的准备及解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解剖前检查 四、颈部、胸腹腔及盆腔器官的取出和检查 五、脑、脊髓的取出与检查 六、死胎、新生儿的尸检 七、技术人员职责 附:成年人重要器官的正常重量及大小 第5章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技术 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染色 一、胶原纤维染色 二、网状纤维染色法 三、弹性纤维染色法 第二节脂类物质染色 一、苏丹Ⅲ一苏丹Ⅳ联合法 二、油红法 三、苏丹黑B法 四、漂浮染色法 第三节肌组织染色 横纹肌染色(PTAH染色法) 第四节糖类物质染色 一、PAS染色法 二、Alcian blue(AB)染色法 三、AB—PAS染色法 四、胭脂卡红法 第五节病原微生物染色 一、幽门螺杆菌(HP)染色 二、Wade—Fite抗酸菌染色法 三、Grocott—Gomori六胺银改良法 (显示真菌) 四、六胺银法改良法(显示组织胞浆菌) 五、Giemsa法(显示多种病毒包涵体) 六、伊红和甲基蓝染色法(显示合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第六节神经组织染色 一、苏木素VG法(中枢神经) 二、神经细胞尼氏体染色 三、改良Palmgren法(染神经纤维) 四、改良Loyez染色法(染神经髓鞘) 第七节酶组织化学技术 一、酸性磷酸酶 二、碱性磷酸酶 三、酸、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 第6章组织细胞原位蛋白检出技术 第一节概述与基本原理 一、概述 二、抗原与抗体 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理与分类 四、非特异染色的控制 第二节免疫组化染色前组织与细胞标本的制备 一、取材 二、固定 三、包埋 四、切片 五、抗原修复 第三节基本操作程序 一、一般程序 二、免疫组织化学常用检测方法及操作 第四节结果判断与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结果判断 二、常见问题与对策 第五节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 一、基本原理 二、染色方法及操作程序 三、结果观察 四、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 五、荧光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 第六节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 一、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免疫组织化学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三、对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指导作用 四、免疫组织化学在病原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用的抗体(引自人民军医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7章电子显微镜技术 第一节透射电镜技术 一、透射电镜结构与原理 二、生物超薄切片制作 三、透射电镜的生物样本观察与结果摄取 第二节扫描电镜技术 一、扫描电镜原理 二、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 三、扫描电镜生物样本观察与结果摄取 第三节免疫电镜技术 一、免疫电镜技术原理 二、免疫电镜样本的取材与固定 三、免疫电镜标本制作程序 第8章核酸分子组织细胞原位检出技术 第一节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 一、基本原理 二、操作程序 附:原位杂交常用试剂配制 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附:常用溶液配制方法 第二节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一、原位PCR反应基本原理 二、原位PCR反应操作程序 附1:石蜡切片间接法原位PCR操作程序 附2:细胞标本原位反转录PCR操作程序 第三节 核酸分子组织细胞原位检出技术的应用 一、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 二、原位PCR技术的应用 第9章细胞培养与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第一节细胞培养 一、细胞培养室条件 二、细胞培养基本技术 三、细胞原代培养 四、传代培养、冻存与复苏 第二节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一、流式细胞仪结构与基本原理 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流程 第10章其他病理检验技术简介 第一节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一、基本原理 二、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显微切割技术 第三节生物芯片技术 一、基因芯片 二、蛋白质芯片 三、组织芯片 彩图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拒签《死者亲属或代理人委托尸检知情同意书》者(包括对于尸检的术式、范围、脏器或组织取留及其处理方式持有异议从而影响病理解剖的实施和结论形成者)。 3.委托尸检方与受理尸检方就涉及尸检的某些问题未能达成协议者。 4.死者死亡超过48h未经冷冻,或冷冻超过7d者。 5.疑因或确因烈性传染病死亡的病例,尸检方不具备相应病理解剖的设施条件。 6.因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受理者。 二、病理解剖的准备及解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病理解剖准备 1.依法规病理解剖手续完备病理医生应了解有关尸检法规。非刑事案件的尸检需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并经死者亲属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刑事案件的尸检可由公安机关强制执行。此外解剖的尸体必须是经过医生进行死亡鉴定并签署死亡诊断书者。 2.资料收集及调查 尸检前应了解死者的年龄、籍贯、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道德品质、嗜好甚至生活习惯。对涉及医疗纠纷死亡者,应首先认真听取医、患双方有关人员的陈述,了解双方的观点及意见,及时收集全部病历,应重点了解死者的既往史、本次发病情况、病情突出时的主要表现、临终前表现及详细救治过程。在审查病历及通过询问获得资料时,应注意其真实性。 3.制定具体的病理解剖方案 治疗与死亡过程不同患者的死亡原因可能各有不同,即使是相同疾病,由于其并发症或治疗手段的差异,死亡原因也可不同。因此,应在认真分析后针对可能的死亡原因作出相应的病理解剖方案,设计检查的重点部位、方式、特殊试验(如气胸试验、空气栓塞检查、肺血栓栓塞检查等)。做好采取样本准备。例如怀疑为糖原贮积症时要准备好无水乙醇固定液;疑有特殊微生物感染时,应准备留取培养标本用的无菌器材;疑为药物中毒时,留取血液及部分相关器官。对较复杂的手术后病例,宜请临床医生到场说明手术方式。 (二)病理解剖过程注意事项 在进行病理解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检查死者生前临床资料是检查的重要线索,能让病理医生很快地找到主要病变,但有时相反会起误导作用。因此,病理医生不能完全跟随临床医生思路,而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此外体内可能存在多个病变,有主次之分,并相互影响,故不能满足于发现了局部病变就下结论,否则尸体处理后,疏漏病变的损失无法弥补。 2.科学规范操作尸检病理诊断的第一步是大体观察,观察欠规范造成的病变疏漏或组织取材错误,即便显微镜观察无误,也不可能得到正确诊断结论。解剖应规范进行,否则可能破坏病变之间关系,造成诊断依据遗漏。如检查心脏先天畸形时,首先应在原位状态观察心脏、大血管与肺脏间的相互解剖关系,然后再分离各器官做进一步检查。 3.边解剖边思考 看到病变后还要思考它是怎样发生的,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如看到左心室内血栓就要检查脾、肾、脑等处有无梗死;发现肿瘤,就要区分是原发,还是转移,如疑为转移瘤,就要查找原发瘤部位及转移途径;如发现脑脓肿则需要检查有无中耳炎,有无其他感染,有无脑疝;发现肝脓肿就需检查肠道、胆道、胆囊及阑尾等处有无炎症。

编辑推荐

《全国医药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病理检验技术(供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专业使用)》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国医药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