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毛以林 页数:15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火神派的兴起,在对中医学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客观上也对中医初学者产生了一些误导作用。《步入中医之门(4火神派热潮之冷思考)
》本着正本澄源的目的,对火神大家郑钦安、吴佩衡、范中林、祝味菊等名中医的学术思想进行客观公允地评析,以还原其学术思想全貌。对当代火神派领军人物卢崇汉,李可的新学术观点及著作、当今火神派倡导的主张大剂量使用附片及”排病反应”等,结合著者毛以林近30年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个人的见解。本书系当今火神派”热潮”中少见的一本“冷
”思考之作。阅读本书,对正确把握中医临证辨证论治之真谛,掌握和学习“温法”的要领,合理使用姜、附、桂等温性药均大有裨益。《步入中医之门(4火神派热潮之冷思考)》适合各级中医业者阅读参考,尤为适合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毛以林,男,1966年生。安徽宁国人,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4岁初识岐黄,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得以大量地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先后师从旷惠桃,刘新祥、袁肇凯教授。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现任该院大内科副主任,主持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工作,同时担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曾主持和以主要研究者身份参与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0余篇,点校中医古籍2部,参编著作6部。
临床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肾病及内科各种疑难杂病。
书籍目录
第1讲 值得商榷的《扶阳讲记》
一、对卢氏诊疗统计数据的分析
二、卢氏的扶阳理论与郑钦安学术观点的比较
三、郑钦安说的“阴阳至理”是什么
四、郑钦安并不贵阳贱阴
五、郑氏的温阳不挟阴药与张氏的阴中求阳
六、质疑卢氏的“层面问题
第2讲 自学成才的杂家李可
一、学宗仲景,旁纳诸家之长
二、精于辨证,善别真假寒热证
三、非独重阳,亦擅运用八法
四、强调辨证,温阳不能包治百病
第3讲 几近淹没的《伤寒质难》
一、《伤寒质难》的“伤寒”二字指的是什么
二、主张用温的学术理论基础
三、用温并不弃寒
四、肠伤寒治非用温一途
五、祝味菊治湿温用温药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影响——火神派热潮之冷思考
第4讲 善用峻剂的吴佩衡先生
一、吴佩衡先生用附片概况
二、大量用附子原因分析
三、吴氏用温药前提是明辨阴阳
四、十大主药反证吴氏用温不忌用寒
五、吴氏医案说明其非倡桂附而远寒凉
六、吴氏医案显示大剂用附桂并非有益而无害
第5讲 精研伤寒的大家范中林
一、法宗仲景,善用经方
二、善用温药,亦善用寒
三、用温思想分析
四、应正确看待范氏医案中的个别案例
第6讲 补偏救弊的鼻祖郑钦安
一、注重元阳,实乃救偏之举
二、明辨阴阳,乃施治之前提
三、证分阴阳,各有辨识要点
四、治分阴阳,非只用姜附
第7讲 轻剂取胜的大家蒲辅周
一、强调辨证施治,不以一法代八法
二、善用温阳之药,强调温而勿燥
三、精通温法,善用配伍
四、寒温两途,不可偏执
第8讲 值得思考的“排病反应”
一、当代“火神”倡导“排病反应”的理论依据
二、当代“火神”提倡“排病反应”现象分析
三、正确看待“排病反应”
第9讲 触目惊心的乌附中毒瞀示
一、附子多服致积毒——久用中毒
二、乱用乌头遭狱灾——不懂毒理
三、七剂附片一次煎——医嘱不明
四、久有宿病难解毒——不明体质
五、小剂附片险丧命——煎煮不当
第10讲 作者学习心得与病案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扶阳讲记》第2页,卢氏说他一年共诊治了2745人,20013人次,开出了20076张处方,在这20076张处方里,用姜的有20016张处方,包括生姜、干姜、筠姜、煨姜、黑炮姜等占99.7 %;用桂的,包括桂枝、官桂、肉桂等有19825张处方,占98.8 %;而附片之类的药物包括天雄片、黄附片、黑顺片、熟附片、制川乌等占96.8 %,一共有19423张处方。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作一下推测,卢氏所看的疾病,按中医证治的理论来分析,至少有95%以上的病人是阳气不足,而其他证型的病人则寥寥无几。由于每个医生临床接触的病人群不同,阴虚、阳虚所占比率会有所差异,但卢氏所诊阳虚患者的比率如此之高,确实使人难以置信。这也可能是读者感到疑惑的原因之一。而在该书第134页,刘力红教授说其跟随卢氏抄方一下午,几十个病人没有一张处方用了附片,其提出的理由是“确确实实发现现在的附子有问题”,而卢氏前面统计的数据又是何年的未作交待,有人怀疑其可信度也在情理之中了。但卢氏治病强调“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也就是说卢氏治病不仅阳虚用桂、附、姜,而且阴虚火旺也这么用,这可能是其姜、附、桂使用频率高的原因。“病在阳者,用阳化阴”的科学合理性,我将在后面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阴虚一切病症忌温补也……若扶其阳,则阳愈旺而阴愈消,每每酿出亢龙有悔之候,不可不知。 ——郑钦安 用药不在医家的好恶,而在于审证之明确。余素谙于用姜附者.尚不敢以温剂妄投。 ——吴佩衡 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还必须严格掌握用药配伍和剂量轻重。附子用量应针对病情恰如其分。 ——范中林 医之所宗,求真而矣,得其真者,无法不宜。故善理虚者,必能治实,能用热者,必能任寒,举一隅而三隅反,夫何阙焉。 ——祝味菊 温法用之不当就要伤阴……温而勿燥,免伤其津,实为温法要诀。 ——蒲辅周
编辑推荐
《步入中医之门4:火神派热潮之冷思考》是道少斋中医讲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