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王丽华 等主编 页数:464
内容概要
本书的编写集中了北京市医疗护理专家的优势资源,立足于ICU基础理论与实践,以及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全书分为40章,从应用解剖生理、各系统基础监护技术到脏器重症监护,论述了重症监测护理理论与技术,重在实际操作中应知应会知识的阐述,经多次讲课、带教后修改,按实际需要删减后最终成为第2版教科书,便于ICU护士学习和掌握。本书可作为各省市开展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重要参考书籍。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1章 重症医学概论
第2章 ICU院内感染的管理
第一节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概述
第二节 院内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第三节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节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控制
第五节 耐药菌及其他特殊病原体感染患者的管理
第3章 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
第4章 重症患者的谵妄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ICU患者谵妄的监测
第三节 ICU患者谵妄的处理及护理
第5章 护理科研与护理综述撰写
第一节 护理科研的基础知识与科学研究
第二节 护理综述撰写
第二篇 应用解剖生理
第6章 循环系统解剖生理
第7章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
第8章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
第9章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第10章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第11章 内分泌系统基础生理
第12章 凝血系统基础生理
第13章 营养与代谢基础生理
第三篇 危重症监护技术
第14章 循环动力学监护
第一节 循环系统基础监护
第二节 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
第四篇 器官功能支持与保护
第五篇 重症患者应用药物管理与营养支持
第六篇 危重症护理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休克是指由于外伤、失血、感染、过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它是以急性组织灌注不良及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代谢障碍和细胞受阻的病理过程,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足够的血流灌注、有效的心排血量、周围血管功能的正常是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的3个重要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休克的发生。二、休克的病因及分类(一)休克的传统分类方法1.心源性休克各种心脏病引起的休克统称为心源性休克,其基本机制是泵衰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心排血量下降,各组织器官不能得到很好的灌注,进而缺氧致微循环衰竭。常见的原因有:急性心肌梗死、重度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病变、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脏压塞、重症心律失常等。2.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量的血液、体液丢失所造成的血容量骤然减少所引发的休克统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其基本机制是有效循环血量丢失所致的组织灌注减少。常见的病因为失水及血液的丢失。如:呕吐、腹泻、糖尿病酸中毒、创伤、炎症、大面积烧伤及大量失血.等。3.感染性休克也称中毒性休克,由各种细菌、病毒或其他致病菌引起的休克被称为感染性休克,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毒性菌痢及流行性出血热等。其基本机制是细菌的内毒素释放入血后,破坏微循环致使循环血量减少,主要易感染的部位是血液、泌尿道及呼吸道。常见的病因有:败血症、腹膜炎等。4.过敏性休克是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或药物及其他进入人体的致敏源发生的特异性抗原一抗体反应,使体内的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分泌出大量的组胺作用于微血管,致微血:管扩张后血管内液体转移至组织间隙,血容量相对不足,从而出现休克。常见的原因有:输血反应、昆虫咬伤、食物过敏、药物反应及血清制剂过敏。5.神经源性休克此类休克是由于动脉张力的调节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致使的血管张力丧失、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回心血量减少所致的。(二)按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将休克分类1.低容量性休克基本机制是:循环容量的丢失,有以下几种机制:血容量、水及电解质的丢失,以及过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休克。
编辑推荐
《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第2版)》:ICU专科护士必备参考书、考证专用书、培训指定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