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惠国桢 编 页数:455
内容概要
《垂体瘤(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28章,系统介绍了垂体的生理、病理,垂体瘤发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认识、新观点,垂体瘤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新进展等内容。对常见的垂体腺瘤和一些特殊类型垂体瘤的诊断方法也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第2版补充了近年来有关下丘脑-垂体的生理调节进展、肿瘤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理论与生物芯片技术等新的实验研究方法,催乳素腺瘤及生长激素腺瘤药物治疗进展,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检查和侵袭性垂体腺瘤影像学研究,三维适行放疗、手术入路、术中定位和切除方式的技术改进等内容。《垂体瘤(第2版)》可供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和妇产科医师及医学科研、教学工作者阅读参考。本书由惠国桢主编。
书籍目录
第1章垂体瘤历史回顾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理和病理的进展
第三节1932-1960年垂体肿瘤的进展
第四节其他治疗方法和显微外科技术
第五节垂体肿瘤的手术治疗
第六节新的内分泌肿瘤
第七节垂体肿瘤新的病理学分类
第2章垂体及鞍区解剖
第一节骨性结构
一、蝶骨
二、蝶窦
第二节鞍区硬脑膜结构
一、鞍膈
二、海绵间窦
三、海绵窦
四、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
第三节脑池
第四节垂体腺及周围相关神经结构
一、垂体腺
二、垂体柄
三、视神经与视交叉
四、下丘脑与第三脑室区
第五节鞍区血管
一、动脉
二、静脉
第3章垂体瘤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垂体瘤的患病率和发病率
第二节时间趋势
第三节年龄和性别分布
第四节各种垂体瘤的发病率
第五节尸体解剖资料
第六节儿童期垂体瘤
第4章下丘脑-垂体的生理及调节
第一节概述
一、神经内分泌
二、内分泌节律
第二节下丘脑的功能解剖
第三节垂体的血液供应——门静脉系统
第四节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一、VP和OT的化学结构、合成及其受体
二、VP的生理功能
三、OT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一、脑-垂体-生殖腺轴
二、脑-垂体-甲状腺轴
三、脑-垂体-肾上腺轴
四、促生长轴
五、促催乳素轴
第5章垂体瘤的分子病理学
一、杂交方法
二、原位杂交的组织准备和处理
三、信号检测
四、原位杂交的对照
五、原位杂交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垂体瘤的杂交分析
七、克隆分析
八、PCR技术分析垂体瘤中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其他基因产物
九、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十、杂合性缺失的位点和频率
十一、比较基因组杂交
十二、垂体中生长因子的分子分析
十三、转录因子和垂体疾病
十四、其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6章垂体瘤的发病机制和分子基础
第7章垂体腺瘤和垂体增生症病理学
第8章垂体瘤的内分泌检查
第9章垂体瘤的影像学检查
第10章垂体腺瘤的神经眼科学
第11章垂体腺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第12章催乳素瘤
第13章促生长激素腺瘤: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
第14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第15章促甲状腺激素腺瘤
第16章促性腺激素腺瘤
第17章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第18章垂体瘤的内科处理
第19章垂体瘤的手术方式
第20章神经导航辅助下经蝶窦垂体腺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第21章垂体瘤的放射治疗
第22章儿童垂体瘤
第23章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癌
第24章非垂体腺瘤的鞍区肿瘤
第25章鞍区肿瘤样病变
第26章空蝶鞍综合征
第27章尿崩症
第28章垂体瘤展望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弓状漏斗核位于丘脑内侧基底部,其弓状样细胞群环绕在第三脑室周围,弓状核的背外侧是腹内侧核,而在其背侧为背内侧核,室周核位于第三脑室周围的一狭窄区域。乳头区含有乳头小体和一性质尚未完全明确的细胞群——后核。这两种核中的神经元轴突没有伸向正中隆起。但乳头体与丘脑、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却有着丰富的连结。弓状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和室旁核和一部分视上神经元的轴突伸向正中隆起的表面,而对腺垂体激素的分泌的调节起决定作用。另外,位于视前区的可产生激素的神经细胞,其轴突也终止于正中隆起。下丘脑调节垂体的神经元除合成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外还能合成一些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如:阿片类多肽(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血管活性多肽(神经紧张素、缓激肽、心房利钠多肽、血管紧张素Ⅱ)和胃肠多肽(血管活性肠肽、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多肽、胆囊收缩素、神经肽Y等)。同一种的下丘脑神经元可以合成在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不同的激素。另外激素也能在下丘脑外的大脑组织以及非神经组织中合成。下丘脑神经元合成的激素除可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外,还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起调节作用。该功能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是下丘脑神经元与下丘脑的其他部分和下丘脑外组织如大脑边缘系统有着广泛的突触连结。下丘脑内分泌的活动是受神经输入信号和外周血垂体激素的反馈作用统一调节的。下丘脑接受不同来源的信号而作为内分泌系统的主体核心。大多数途径是相互作用的。与下丘脑最广泛连结的是大脑边缘结构,如杏仁核、中隔和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尤其是视前区和前核)以终纹和腹侧杏仁核束相连结。后一途径还含有来自嗅觉系统的纤维,起始于海马的穹窿束是到达下丘脑的最大纤维束。大多数纤维终止于乳头体或自其发出。一部分纤维在到达穹窿束之前,离开该途径而终止于中隔区和视前区。下丘脑的乳头状体和前丘脑核之间的途径已很明确。前核与扣带回相连结,该通道为下丘脑和边缘皮质之间建立了联系。下丘脑和脑干核(如中央灰区,其他去甲肾上腺素能细胞群、缝核、孤束核及网状结构)之间有丰富的神经相连,并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室旁核的神经元的纤维还下行至胸腰段脊髓的节前交感神经元。在视网膜和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之间有直接的神经通道。来自嗅觉系统的信息通过边缘结构到达下丘脑。由于下丘脑与脑干核、丘脑和皮质问的连接,下丘脑与主要感觉系统(丘系通道)并不直接相连。此外、第三感觉的冲动也传至下丘脑。最近的研究发现下丘脑和外周内分泌腺体相互之间有多突触的相互神经连结。
编辑推荐
《垂体瘤(第2版)》是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