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徐慎庠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徐慎庠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学医随笔》以中医医史文化为主线,循今溯古,发掘医事轶闻。所述内容有作者对中医图书的阅读心得,有对医史文化的简要介绍,更有对名老中医医德、医事的追忆,并且对中医理论、文化和实践作了一些探讨。《学医随笔》文字平实,情感真挚,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徐慎庠,江苏省南通市人。1962年4月毕业于南通市中医院。1964年6月改行电业。上世纪80年代曾任《中医药信息报》驻地记者、《医古文知识》杂志通讯员。1991年7月,入选《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退休后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中医药文化研讨会,潜心于中医自学和写作。
书籍目录
悦读心得读清·唐大烈《吴医汇讲》有“须看反面、悟对面、识正旨、须汇参、立主见、须偶反、善比例、剔错处、汰衍说、辨讹字”10种读医书的基本方法,这是读书的悟境。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之“大医精诚”;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五戒十要”,有为医做人的道理。当然,医书充栋,浩如烟海,其中治病救人的医术知识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读医书,不仅是享受,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文韬睿智的医艺人生吴震西与“中医内病外治”理性判别,着力追求,取得真知吴师机中医外治法机理我读毛嘉陵《第三只眼看中医》找回中医思维的最初环境“证”与“病”的辨治结合陈素庵的围生医学观及其他薛宝田与《北行日记》颇具争议的《南阳活人书》经历磨难的中医会更坚强医道与人情形、神、气医史撷英当今中医史学泰斗李经纬教授说:“中医与中医史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发展医学科学和文化事业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的科学。”“初唐四杰”的王勃,人们鲜知其医道,他的幼年曾听慈父教诲:“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于是拜师学医有1年有余,后受命复习有5年之久,列《难经》源流,具师承之说。熟悉医史及古今医事,亦可获益良多。从“白家老号”的祖宗是铃医说开去摭谈清宫药膳八仙糕康熙年间南通籍太医院使张睿历史上的宋慈名医叶天士诊疗奇闻风靡一时的静坐法据史比较中西人体解剖吴江徐灵胎医论述评明代御医盛启东医事别录竞拍的宋刻《活人事证方》许楣《校正外科正宗》事考“百宋一廛”黄丕烈与《洪氏集验方》纵横捭阖深谙百家的一代宗师名医邱竹君先生评传世医南山朱氏妇科笃学不倦的中医文献学家吴考椠……学医箧藏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所谓“求用”,邱竹君先生认为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治学之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常用陆游的这首诗来勉励门人认真研习学问之道。他倡导精读熟读,揆常衡变,举一反三,条分缕析,广搜博采,运用自如。所以,他对仲景伤寒的钻研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邱竹君先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积累,其中许多是仲景方相当得心应手。新中国成立前,启东有一妇女患伤寒,寒热起伏,一日数次,迭经医治,病情日重,以致大汗淋漓且有便血,因失血过多,面如纸灰,奄奄一息,此时医者束手无策,遂告准备后事。翌日,邱竹君应邀诊治,投仲景黄土汤加西洋参,以救阴回阳兼清积热,昼夜频服两剂,汗敛血止,神清气展,次日可轻声说话。其方黄土汤由甘草、生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及灶心黄土组成,具有平调以实中,温煦以启下,兼补兼涩,亦清亦温,加西洋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所以能调脾肾以摄血。黄土汤是(《金匮》名方,专为便血而设,邱氏配以大剂西洋参针对汗出亡阳,切中病理,能力挽狂澜,医者高明全靠成竹在胸,而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令人叹服。邱竹君先生有许多经方典型治验和临床心得体会,但几经抄劫,散佚无存,部分遗稿在身后,由其子及门生编印成《邱竹君临床经验》,只能是一鳞半爪,亦诚为珍贵。其中自创方剂10余种,均是经验应手之作,如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可以组成调理脾胃和治眩晕两种方剂,读后便知,欲探其中奥妙少不了伤寒理论功底;有治肺结核咯血用生川军攻伐,祛瘀救肺,须知配方组成标本协同之功;至于治冠心病拟出3张方剂,乃是针对不同病因、病症而设,中医所谓真心痛、厥心痛、胸痹、心胃痛等,应通过细心诊断方能驾驭自如。还有医治肝病早期硬化、妇科白带、小儿流涎诸方,不一一介绍。也有采用信面治癞痢头,似与经方大家医术相悖。至于返照汤可能为应患者家属要求所拟,方中野山参、别直参等确有救脱返照之功。
编辑推荐
《学医随笔》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