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孟威宏,史国兵 主编 页数:456
内容概要
编者在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放射性和电离辐射的概念及放射性疾病知识,采用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进行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情况,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常用的抗辐射保护剂;重点介绍了军事医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对未来核战争中可能遇到的放射损伤的防护与救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还介绍了利用常见中药或保健食品,保护人们免受辐射的损伤或降低损害的措施等。本书可作为临床医学、核医学、放射学、药学、生物学等方面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作为上述学科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辅助教材与课外读物。
书籍目录
上篇 电离辐射概论
第1章 放射性和电离辐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放射性及其衰变规律
第三节 电离辐射剂量与剂量单位
第2章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3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第一节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
第二节 低剂量电离辐射的兴奋效应
第三节 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生物学效应
第四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第五节 电离辐射对器官与组织的作用
第六节 电离辐射与造血功能障碍
第七节 电离辐射损伤与出血
第八节 电离辐射引起的感染与免疫功能方面的变化
第九节 电离辐射与其他系统功能的变化
第十节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因素
第十一节 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第十二节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复合作用的生物学效应
中篇 电离辐射损伤与防护
第4章 电离辐射防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第三节 核医学工作人员和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
第四节 电磁辐射防护
第五节 辐射防护药
第5章 急性放射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放射病的类型
第三节 中子损伤的特点
……
下篇 中药抗辐射研究
章节摘录
(四)慢性放射病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病是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没有造血组织损伤而只有其他射线敏感组织的异常,不能诊断为慢性放射病,只能考虑为慢性局部损伤。既没有造血组织损伤,也没有其他组织的损伤,只有一些射线不敏感组织的异常,则更多的应考虑这些异常是来自非放射因素。 2.应重视超剂量限值的照射史及累积剂量。为保护公众或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国内外制定了一系列的剂量限值。用它来限制个人所受照射,从这个意义出发,在剂量限值内,不论受照多长时间都不应对机体造成损伤。因此,能引发慢性放射病的职业史中,必须有超剂量限制的情况。在慢性小剂量照射条件下,只有超剂量限制的照射史还不足,只有连续或反复照射,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累积剂量,才能导致发病。 确定引起本病的累积剂量既是一复杂且难度较大的问题,又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诊断标准中,至少应给出可诱发本病的最低累积剂量。 大多数慢性小剂量受照人员有明确的照射史,但不能绝对排除在全无知晓的情况下受照的可能性。因此,对提不出照射史的疑似病例,医生应提高警惕,以免漏诊。 3.应重视放射线敏感器官功能异常在诊断中的旁证作用。性腺、睾丸生精上皮中的精原细胞对射线高度敏感,慢性照射后,轻者精子数目减少,畸形精子增加;重者睾丸萎缩。对卵巢的损伤,轻者原始卵细胞变性、死亡;重者滤泡消失、卵细胞死亡,导致不育及雌激素分泌降低。因此,当男性有精子减少、畸形及死精增多,女性有雌激素水平低落,甚至不育时,对造血组织损伤的慢性照射因素是一有力的旁证。 眼晶状体属射线中度敏感组织,一定剂量照射后可引起混浊,放射工作者由于照射条件及工作时惯用体位的不同,可以诱发白内障。当同时有全身性的造血损伤,则已有的眼晶状体浑浊有助于对造血组织损伤与照射关系的判断。 4.放射线较特异及敏感指标的应用。研究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检测是反映辐射效应较特异及敏感的两项指标,特别是染色体双着丝粒及环畸变,与累积剂量间存在一定关系,故可作为慢性小剂量照射损伤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微核率的影响因素虽稍多,但对射线仍较特异,且也与累积剂量、年剂量率的大小有关,因此,可与染色体畸变相互补充验证,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参考价值。 5.严格的鉴别诊断。迄今对本病还无非常特异的诊断指标,因此,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中所出现的异常要进行严格的鉴别诊断,排除引起同类异常的非放射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可做出诊断。 五、慢性放射病的鉴别诊断 在慢性放射病诊断过程中,估算个人受照剂量多是回顾工作量,而且20世纪60-70年代没有个人剂量档案材料,所以估算个人累积受照剂量有一定难度,另外慢性放射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又缺乏特异性,故必须和其他能引起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鉴别,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其共同的鉴别要点是有长期接触超过剂量阈值的照射史,有稳定性和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率的增多。需要鉴别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