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王净净 编 页数:308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王净净40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并将著名中医家与国医大师的经验融会贯通,其中不乏作者的临床感悟与独特见解。全书共分为8章,详细讲解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眩晕的认识(融入了最新的“眩晕诊治专家共识”),名老中医治疗眩晕的经验,眩晕的针灸、刮痧、物理疗法,眩晕的推拿疗法与手法复位法,眩晕患者的康复疗法,眩晕患者的健康教育,眩晕患者的饮食疗法。《中医名家眩晕防治经验》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院校师?、基层医务人员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也可供眩晕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王净净/教授 博士生导师
湖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学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临床擅长眩晕、癫痫、头痛,中风等神经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认识眩晕
第一节 中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一、眩晕的含义
二、病因病机
三、类似证候鉴别
四、辨证论治
五、历代眩晕方药述要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一、概念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分类与分级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眩晕的危害
六、眩晕的西医治疗方法
第2章 著名中医家眩晕诊治经验
一、丁甘仁(柔肝降浊治眩晕)
二、孔伯华(疏导柔肝治眩晕)
三、蒲辅周(调肝宁心、健脾化痰治风眩)
四、岳美中(涤痰息风、补虚泄火止眩)
五、许玉山(化痰息风、健脾升清治眩晕)
六、张聿青(调肝和胃止眩)
七、王仲奇(调肝清脑止眩)
八、范中林(六经辨证治眩晕)
九、吴少怀(化痰息风、调冲任治眩晕)
十、邢子亨(补肾清肝止眩)
十一、赵绍琴(调畅气血,化痰止眩)
第3章 国医大师眩晕诊治经验
一、路志正(治眩晕善升清降浊)
二、邓铁涛(活血化痰、益气治眩晕)
三、任继学(通络化瘀、理气豁痰止眩)
四、朱良春(涤痰化瘀止眩)
五、张镜人(平肝镇潜治高血压眩晕)
六、张学文(活血疏导治眩晕)
七、颜德馨(益气升阳治眩晕)
八、方和谦(和解、滋培两法并举治眩晕)
九、周仲瑛(活血化瘀、养阴益气治眩晕)
十、张琪(气血阴阳辨证治眩晕)
十一、郭子光(凉肝活血、息风豁痰止眩)
十二、李辅仁(平肝健脾、升清降浊治眩晕)
十三、李振华(健脾祛湿、活血息风治风眩)
十四、裘沛然(清肝降浊治眩晕)
第4章 眩晕的针灸、刮痧、物理疗法
第一节 针刺术
一、辨证分型针刺治疗眩晕症
二、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针刺治疗
三、颈性眩晕的针灸综合治疗
四、梅尼埃病的针刺治疗
五、链霉素中毒性眩晕的针刺治疗
六、梅花针叩刺法治疗眩晕症
七、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针灸治疗
第二节 灸法
一、无瘢痕灸
二、隔姜灸
第三节 穴位注射
一、山莨菪碱风池穴注射治疗颈性眩晕
二、川芎嗪颈椎横突孔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三、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
四、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眩晕重症
五、穴位注射治疗眩晕症的其他方法
第四节 耳针
一、体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眩晕
二、头针、耳压疗法相结合治疗梅尼埃病
第五节 刮痧
第六节 物理疗法
一、牵引、超声波与电脑中频治疗仪协同治疗椎-基底动脉性眩晕
二、半导体激光治疗眩晕症
三、针灸配合TDP照射治疗颈性眩晕
四、超激光照射治疗颈性眩晕
五、温热式磁振疗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
第5章 眩晕的推拿疗法与?法复位法
第一节 推拿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一、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二、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性眩晕
三、整脊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四、正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
五、仰卧位上颈椎拔仲下侧屈微调手法
六、下颈椎俯卧位下拔伸按压微调手法
第二节 手法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一、半规管耳石复位
二、改良Epley手法复位
三、改良Semont方法(MsM)
第6章 康复疗法
第一节 康复概述
一、康复医学
二、康复医学基本原则
三、康复医学的对象
四、康复的目标
第二节 眩晕患者的康复
一、康复评定
二、眩晕患者的康复方法
第7章 健康教育
第一节 眩晕患者看病注意事项
一、眩晕患者如何就医
二、医生会对眩晕患者提出的问题
三、看病时的着装及发型
四、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
第二节 眩晕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一、早餐的重要性
二、易导致眩晕的药物
三、眩晕患者对枕头的选择
四、滴耳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五、颈性眩晕患者的坐姿和睡姿
六、老年人眩晕应警惕
第三? 休息活动指导
一、长期低头工作易致眩晕
二、颈椎病眩晕患者的运动注意事项
三、耳源性眩晕的康复训练
四、眩晕发作时注意事项
五、眩晕的自我保健
第四节 眩晕发作时的家庭护理
一、家人发生眩晕时应慎重
二、各类眩晕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第五节 眩晕的预防
一、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眩晕致病危险因素的管理
三、加强保健措施
四、加强社区人群干预措施
五、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管理
六、建议学术团体加强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
七、具体防治方法
第8章 眩晕患者的饮食疗法
第一节 眩晕的辨证食疗
一、气血亏虚型
二、肾精不足型
三、肝阳上亢型
四、体虚痰浊型
五、清阳不升型
六、肝郁阴虚型
第二节 眩晕患者的宜、忌食物
一、高蛋白质食物会让人眩晕
二、眩晕蛋疗方
三、眩晕茶疗方
四、鳙鱼在眩晕食疗中的应用
五、眩晕患者宜选用的食物
六、眩晕患者应慎用的食物
第三节 各类眩晕的食疗方
一、内耳眩晕症(梅?埃病)的食疗方
二、颈椎病眩晕症的食疗方
三、中老年眩晕的食疗方
附录A 治疗眩晕的常用中成药
附录B 眩晕常用食疗方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无痰不作眩朱丹溪提出此说。痰系病理产物,不论其有形无形,都由脾胃运化失常,水湿败浊瘀积而成。痰为阴邪,随气升降,逢窍则阻,遇空而人,致病无奇不有。眩晕乃相同证候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古今医家多以怪病视之,因而从痰论治。 2.无风不作眩风邪致眩的特点是:风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故眩晕多突然发作。风邪致眩又须分内风和外风。内风多因肝血不足,血虚生风;或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或肝气郁结,化火伤阴致动风。外风为六淫之一,风邪循经入络,可致眩晕耳聋。 3.无虚不作眩张景岳特别强调此因,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张氏的这一观点,基本上概括了内伤致眩晕的病理机制。虚证有血虚与气虚之分,血虚眩晕多见于贫血、低血压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虚眩晕则为多种慢性病引起的体质虚弱所致。 4.无瘀不作眩跌仆坠损,头部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而致气血不能荣于头目;或瘀停胸中,迷闭心窍,心神飘摇不定;或妇人产时感寒,恶露不下,血瘀气逆,并走于上,追乱心神,干扰清空,皆可发为眩晕。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用通窍活血汤治疗昏晕。 5.无火不作眩金·刘完素主张从“火”立论,提出因火致眩学说。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编辑推荐
古今奇效良方精选,名医疑难病案分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