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万友生 页数:2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我国著名中医万友生教授所著。內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分为伤寒和温病的病因病机、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八纲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四章;下篇各论分为表寒虚实证治、表热虚实证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治、里热虚实证治、里寒虚实证治五章。本书在八纲的主导下,把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卫气管血的理法方药统一起来,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外感病辨证论治体系。其中所引历代医学家的方药用量及其用法等,悉仍其旧,以免失真,并便于古今对照研究。临床可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并结合各自的实践经验,灵活掌握,不必拘执。本书适于中医从业者、研究者及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万友生(1917—2003).江西人.全国著名的中医学术专家.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帖专家。曾先后任江西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西中医专科学校和江西中医学院教导副主任.内科和伤寒温病、热病教研室主任,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中华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等职。倾毕生精力提出寒温统一的外感热病理论体系,在全国中医学术界独树一帜。
主要著作有《伤寒知要》、《寒温统一论》和《热病学》三书。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医案?医话130余篇。他领衔的国家科委“七五”攻关中医急症科研课题一一应用寒温统一热病理论治疗急症(高热、厥脱的临床研究)获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
《寒温统一论》一书还获得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伤寒和温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伤寒温病的外因和内因
一、伤寒温病的外因
二、伤寒温病的内因
第二节 伤寒温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伤寒温病的发生
二、伤寒温病的发展
第二章 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
一、太阳病证治
二、阳明病证治
三、少阳病证治
四、太阴病证治
五、少阴病证治
六、厥阴病证治
第三章 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三焦病证治”
一、上焦病证治:主要病在肺与心(心包络)
二、中焦病证治:主要病在胃与脾
三、下焦病证治:主要病在肾与肝
第二节 卫气营血病证治
一、卫分病证治
二、气分病证治
三、营分病证治
四、血分病证治
第四章 八纲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
一、八纲是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总纲
二、八纲是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总纲
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表寒虚实证治
一、太阳表寒实证治
二、太阳表寒虚证治
第六章 表热虚实证治
一、卫分表热实证治
二、卫分表热虚证治
第七章 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治
一、少阳证治
二、少阳兼太阳证治
三、少阳兼阳明证治
四、少阳兼三阴证治
第八章 里热虚实证治
第一节 里热实证治
一、温热证治
(一)气分温热证治
(二)营分温热证治
(三)血分温热证治
二、湿热证治
(一)上焦湿热证治
(二)中焦湿热证治
(?)下焦湿热证治
第二节 里热虚证治
一、心焦虚热证治
二、中焦虚热证治
三、下焦虚热证治
第九章 里寒虚实证治
第一节 里寒实证治
一、上焦寒实证治
二、中焦寒实证治
三、下焦寒实证治
第二节 里寒虚证治
一、太阴虚寒证治
二、少阴虚寒证治
三、厥阴虚寒证治
章节摘录
2.外五疫毒 从《素问·刺法论》所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避其毒气,即不邪干”来看,可见外五疫(疠)邪是有毒的。又从其木、火、土、金、水五疫(疠)结合到木合风气(淫)、火合热气(淫)、土合湿气(淫)、金合燥气(淫)、水合寒气(淫)来看,又可见外五疫(疠)毒也应是具有五气特性的。而其特性也就和上述外五淫毒一样,可以从其致病后的临床表现上反映出来,只不过是有传染与否之别而已。因此,《素问·刺法论》所谓五疫(疠)毒气,应有风木疫(疠)毒、火热疫(疠)毒、湿土疫(疠)毒、燥金疫(疠)毒、寒水疫(疠)毒之辨。并且,它们常相兼为病,如风寒(湿)疫毒病证、风热(湿)疫毒病证、湿热疫毒病证、燥热疫毒病证、寒湿疫毒病证等。也正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疫毒,采取不同的解毒治法,才能提高疗效。如风寒疫毒用人参败毒散,风温疫毒用普济消毒饮,湿热疫毒用甘露消毒丹,暑燥疫毒用清瘟败毒饮等。 如上所述,外五淫毒和外五疫毒都具有五气特性,都从临床上反映出来,只是外五淫毒致病无传染性,外五疫毒致病有传染性。喻嘉言说:“湿温包疫证在内,湿温至盛,长幼相似则疫矣。”周禹载也说:“一人受之则谓之温,一方受之则谓之疫。”柯韵伯也说:“温热利害只在一身,温疫利害祸延乡里。”也正因此,才有人把伤寒、温病、瘟疫三者鼎立起来,认为伤寒和温病是对立的,瘟疫又和寒温是对立的。因为伤寒和温病都不传染,而瘟疫则是传染的。但又应该看到的是,前人在论述六淫为病时常常包括疫疠在内。如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指出:“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如果不是疫疠为病,其死亡率是不可能有这样高的。故其《伤寒例》中说到:“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又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首先提出的九种温病中就包括温疫在内。今天我们应该明确认识,无论外五淫毒或外五疫毒所致的病,都属于伤寒温病的范畴,而其中属于外五淫毒所致的病是非传染性的,属于外五疫毒所致的病则是传染性的。但是,它们在临床上按五气特性辨证论治,则是彼此相通而具有其共同性的,因而是可分又不必分的(因此,下面凡是提到寒邪或温邪、伤寒或温病的,都包括外五淫毒和外五疫毒的风、热、燥阳邪或寒、湿阴邪所致的病在内,不再重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