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吴汉卿 编 页数:291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与水针刀针法发明人吴汉卿教授的相识,是在2006年的仲夏。当时7月份的广州气候非常炎热,吴教授冒着炎热酷暑,驱车千佘公里,风尘仆仆地来到南方医科大学请我审阅他编绘的《中华针刀.水针刀微创治疗学挂图》。打开他所编绘的挂图,一幅幅新颖逼真的图片让人耳目一新。当时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中青年专家,对学术能够如此执著地追求,实在是难能可贵。尤其是他经过近30年临床实践,总结发明了水针刀微创技术及筋骨针法,创新性地编绘了国内第一套《中华针刀.水针刀微创治疗学挂图》及《脊柱相关病九大诊疗区挂图》,并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结合大量尸体解剖标本、动态人体,根据临床中水针刀及筋骨针治疗病例,精心设计,编写而成《中医微创人路解剖彩色图谱》,图谱中的每一张图片,不仅是作者心血所在,更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可谓独具匠心,构思巧妙。 该图谱将新鲜尸体实物标本与人体相结合,精心设计,绘制近800幅彩色图片,分为人体头面部、颈部、胸背部、腰骶部、胸腹部、肩及上肢部、臀髋下肢部等7大章节,将水针刀微创技术及筋骨针法的体表定位、解剖层次、进针方向及刀法,从三维解剖学角度清晰明了地层现出来。该图谱特别注重尸体标本与动态人体相结合,局部解剖与微创人路相结合,充分展现了脊柱及四肢重要关节部位的解剖结构,如寰椎关节、寰枢关节、椎间关节周围的重要组织,如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和重要血管的分布,以及微创人路时如何避开这些组织。重点对常见的骨伤疾病、疼痛疾病及脊柱相关性疾病治疗时的微创人路安全点定位、危险区的划分、人路术式及刀法,从不同角度在每幅彩色图谱上进行了充分地展示。为中医微创及针刀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一部重要的、具有指导性的微创人路解剖标准图谱。
内容概要
作者经过近30年临床实践,在《中华针刀·水针刀微创治疗学挂图》及《脊柱相关病九大诊疗区挂图》基础上,结合大量尸体解剖标本,并与真实人体结构相结合,分为头面部、颈部、胸背部、腰骶部、胸腹部、肩及上肢部、臀髖下肢部等7大章节,从三维解剖学角度介绍了应用水针刀微创技术及筋骨针法治疗常见骨伤、软组织损伤、疼痛疾病及脊柱相关病的体表定位、解剖层次、进针方向、微创入路及刀法要点、部分附以实际诊治病例。共收入彩色图谱近800幅,大部分以人体新鲜实物标本为素材,微创入路局部解剖清晰美观、本图谱填补了中医微创解剖的空白,内容实用,科学性强,适用于广大中医微创临床医师阅读参考,对中医微创教学、科研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吴汉卿,男,主任医师,教授,水针刀微创新技术及筋骨针法发明人,脊柱相关病九大诊疗区创立者。现任河南省南阳水针刀新针法研究院院长、南阳水针刀新针法专科医院院长。张仲景国医学院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特聘主任医师,国家人事部中国骨伤人才学会微创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骨伤微创水针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教材《软组织损伤治疗学》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脊诊整脊微创技术学》副主编,南阳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南阳市委员,连续数年被评为九三学社省、市优秀个人,2008年获得九三学社河南省委“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水针刀微创技术及筋骨针法是吴汉卿教授经过近30年的潜心研究,在南阳医圣祠“刀针”疗法基础上,与现代水针疗法相结合而发明的一种中医微创针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力学、病理学原理,提出了“人体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学原理”,创立了“动静平衡三刀法”“椎间孔旋转扩张术”“骶后孔旋转分离术”“骨膜扇形分离法”“筋膜扇形分离法”等十大刀法。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先后编写出版了《大成水针刀法》《水针刀微创治疗学》《中华筋骨三针法》《脊柱相关病水针刀微创针法》《脊诊整脊与微创技术》等专著十余部,及国内第一套针刀、水针刀诊疗挂图——《中华针刀·水针刀微创治疗学挂图》《脊柱相关病九大诊疗区挂图》《脊柱胸腹反射区诊治挂图》。
水针刀微创技术及筋骨针法获国家专利17项,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2009年获河南省中医特色技术比武总赛二等奖,2001-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级中医药I类继续教育项目及“中医药适宜推广技术”。同时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学会、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节目组联合举办的《杏林寻宝》节目。1999年至今,已成功地举办全国性培训班百余期,培训医生万余名,遍布海内外,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头面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头颅部境界与分区 第二节 头颅部筋膜层次 第三节 头面部的骨骼特点 第四节 头面部的肌肉特点 第五节 头面部的血管 第六节 头面部的神经特点 第七节 舌咽神经痛 第八节 迷走神经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九节 枕部神经 第十节 副神经的分布第2章 颈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颈部境界与分区 第二节 颈部层次结构 第三节 颈部骨关节特点 第四节 颈部常见损伤的韧带 第五节 颈部的软组织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六节 颈部的血液供应 第七节 颈部危险区的划分 第八节 颈椎病水针刀微创入路 第九节 颈丛神经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十节 臂丛神经分布 第十一节 颈部交感神经分布及微创入路第3章 肩及上肢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肩部体表标志 第二节 肩部肌肉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三节 肩部骨关节结构 第四节 肩部血液供应特点 第五节 肩关节软组织损伤及微创入路 第六节 臂部的筋膜分布 第七节 上臂肌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八节 上肢血管及神经分布 第九节 肘关节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十节 肘管的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十一节 肘关节的微创入路 第十二节 臂部的软组织筋膜层 第十三节 臂部肌肉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十四节 腕关节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十五节 手部解剖定位及微创入路第4章 胸背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胸背部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二节 胸椎的骨骼特点 第三节 胸部血液供应 第四节 胸背部脊髓与神经 第五节 胸部内脏神经节 第六节 背部的层次结构 第七节 背部韧带及骨骼特点 第八节 胸背部危险区的划分 第九节 胸背部常见损伤及水针刀微创入路第5章 胸腹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胸腹部体表标志 第二节 胸腹部肌肉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三节 胸腹部的血管及神经分布第6章 腰骶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腰骶部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二节 腰骶部筋膜及肌肉分布 第三节 腰椎骨骼特点 第四节 腰部神经分布 第五节 腰骶部交感神经 第六节 腰部危险区及安全区 第七节 腰骶部常见疾病微创入路 第八节 骶后孔局部解剖及水针刀旋转分离术 第九节 骶管局部解剖及骶管水针刀分离术第7章 臀及下肢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臀股部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二节 臀髋部肌肉局部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三节 髋关节的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四节 臀部的血液供应 第五节 股部肌肉局部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六节 臀及下肢神经分布 第七节 膝关节局部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八节 膝与小腿部的肌肉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九节 膝与小腿部的血液供应 第十节 膝与小腿部的神经分布 第十一节 足踝部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十二节 足部的肌肉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十三节 足踝部血管与神经分布 第十四节 足部常见损伤及微创治疗附录
章节摘录
位于枕下、项区上部深层,是由椎枕肌围成的三角。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浅面借致密结缔组织与夹肌和半棘肌相贴,枕大神经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椎动脉穿寰椎横突孔后转向内,行于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内,继穿寰枕后膜人椎管,再经枕骨大孔人颅,头部过份旋转或枕下肌痉挛可压迫椎动脉,使颅内供血不足。枕下神经为第1颈神经后支,在椎动脉与寰椎后弓间穿出,行经枕下三角,支配椎枕肌。如图2-84所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