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安毅,陈纪君,吕勇 主编 页数:236
前言
动脉硬化是一组以动脉血管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为特征的疾病,这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着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防治动脉硬化是摆在医务人员及广大民众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对广大群众进行教育,以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此,我们申报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动脉硬化防治进展,并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编写了本书。 本书系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动脉硬化防治进展”培训班教材,内容分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分8章介绍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近况、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血管生物学进展及临床意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的检测、血管老化的研究进展、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 第二部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分7章介绍了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及预测;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中心动脉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检测血管结构与功能,监测高血压疾病进程;抗动脉硬化治疗的重要手段——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的临床应用和动脉粥样硬化综合防治进展。 第三部分为心脑血管病诊疗最新进展,分10章介绍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现代概念、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最新进展、冠心病药物治疗进展和展望、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代概念、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药物治疗、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病理性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新指标、脑血管病治疗新进展。 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及人民军医出版社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各位领导及同行表示衷心地感谢!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在此向有关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书除作为动脉硬化防治进展培训班教学之外,也可作为各级医院心血管医生、各科临床医生、研究生、实习生学习及工作中的参考用书。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谢谢!
内容概要
本书阐述了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血管生物学进展及临床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心脑血管病诊疗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近况、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及预测、中心动脉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动脉粥样硬化综合防治进展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现代概念、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最新进展及脑血管病治疗新进展。《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病诊疗进展》内容新颖,涵盖了心血管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实用性强,适合各级医院心血管医生、实习生及相关科室医师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1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近况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第2章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血管生物学进展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 易损血液与动脉粥样硬化症
第二节 血管壁生物学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症
第三节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症
第四节 细胞因子、体液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症
第五节 氧化应激及动脉硬化化学基础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研究进展
第3章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血管内皮功能
第二节 动脉硬化和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因素
第4章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AS主要危险因素
第二节 新近发现的危险因素
第5章 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的检测
第6章 血管老化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血管老化的表现
第二节 血管老化的机制及防治
第7章 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AS中炎症的触发机制及炎症致AS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疗法
第8章 代谢综合征
第一节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及发病机制
第二节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第二篇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第9章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及预测
第10章 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ABPM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ABPM的临床应用
第11章 中心动脉压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第12章 检测血管结构与功能,监测高血压疾病进程
第13章 抗动脉硬化治疗的重要手段——调脂治疗
第一节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特殊患者的血脂异常治疗
第14章 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仪操作方法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的临床应用
第15章 动脉粥样硬化综合防治进展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第三篇 心脑血管病诊疗最新进展
第16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现代概念
第一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机制
第二节 ACS的治疗策略
第17章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最新进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治疗措施
第18章 冠心病药物治疗进展和展望
第一节 调脂治疗
第二节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第三节 其他药物治疗
第19章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第20章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代概念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诊断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21章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药物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第22章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宽QRS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 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
第23章 病理性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
第24章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新指标
第一节 心室复极异常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第二节 其他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新指标
第25章 脑血管病治疗新进展
第一节 脑的血液循环及调节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分类及病理生理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
第四节 脑血管病的治疗
章节摘录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脏、血管发生病变的基础,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随着医学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方面进展很快。 AS是由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可以干预的过程。半个世纪以来,本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成为流行性多发病,且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已成为人群中首位的死亡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注意采取防治措施,其病死率在有些国家已有下降趋势。以往本病在我国并不常见,近年来由于许多传染病得到控制,人民平均期望寿命延长,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据尸检结果,在40-49岁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58.3 6%和88.3 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第一节病 因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即多因素作用于不同的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主要的遗传危险因素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代谢紊乱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家族史、凝血因子水平升高、系统性炎症(C反应蛋白水平)等。主要的环境危险因素则包括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和某些微生物的感染。 但学术界更倾向于按照危险因素的致病独立性以及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证据将其分为三类。 一、主要危险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一些青壮年的尸检中,也曾发现他们的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提示病变在年轻时已经开始。近年来的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本病男性多见,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比男性晚10年,生育年龄的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低于男性,男女此约为2:1。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率增高,与男性相近,甚至较男性为高,这是由于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减少,血中HDL减少有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