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吕建新,王培昌 主编 页数:302
前言
进入21世纪,检验医学飞速发展,检测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新理念必须得到临床应用才能使检验医学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只有将诊疗实践与检验医学相结合才能提高学术水平。因此,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不同临床科室交流,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工作的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双赢”之举。 然而,目前介绍“检验”与“临床”两个学科交叉知识的书籍尚少,为使临床医师更多地了解检验医学的内涵,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正确地分析数据,准确地使用检验报告,也为了使检验科的技术人员有较扎实的临床知识,更好地了解病理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了解疾病与检验结果的关系,做好分析后的报告确认,并能为临床提出进一步的咨询建议,成为检验科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期盼的事情。有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汇集各大医院检验科和临床各科专家的经验和体会,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编写了此套《检验与临床诊断》丛书。 本书的编写突出“全面、创新、实用”的特点,力求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临床诊治与实验技术相结合,国外新技术发展动态与国内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宗旨,使广大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医科大学医疗系和检验系的师生,以及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技术人员、检验医师,可从不同病种、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内容概要
编者分三篇12章从基因与基因组学、蛋白质与蛋白质组学、代谢物与代谢物组学的角度,着重介绍分子诊断学及其临床应用与评价;重点介绍PCR技术、杂交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色谱技术、生物质谱技术、光谱技术等分子诊断学基本技术,以及分子诊断学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适合各级医院检验科、临床医学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吕建新,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温州医学院副校长,检验医学院院长,临床检验诊断学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负责人,检验医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检验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等杂志的编委、常务编委。主要从事疾病的分子诊断学、检验诊断新技术研发,靶向功能分子的构建与表达与分子改构的研究。主持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科研课题。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9项。主编《分子诊断学》等教材和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 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分子诊断学及其临床评价 第1章 核酸的分子诊断学 第一节 核酸分子 一、DNA与RNA 二、基因与基因组 第二节 以核酸分子为靶标的分子诊断策略 一、针对疾病类型和病因采用相应的诊断策略和方法 二、根据基因检测目的开展分子诊断 三、环境基因组研究成果对分子诊断的重要性 四、分子诊断在克服耐药性方面的作用. 五、分子诊断在疾病预测、预防和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第三节 基因组DNA的分子诊断及其临床评价 一、病毒感染性疾病 二、细菌感染性疾病 三、衣原体感染性疾病 四、人类基因组 第四节 线粒体DNA的分子诊断及其临床评价 一、线粒体DNA 二、线粒体DNA突变与疾病 第五节 RNA的分子诊断和临床评价 一、16S rRNA 二、小分子RNA 第2章 蛋白质的分子诊断学 第一节 蛋白质分子 一、从DNA到蛋白质 二、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 第二节 以蛋白质分子为靶标的分子诊断策略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与临床医学 一、蛋白质组学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二、疾病的早期诊断 三、筛选最佳药物作用靶点 四、药物毒理学和耐药性机制研究 第3章 代谢组学的分子诊断学 第一节 代谢组学 第二节 以代谢组为靶标的分子诊断策略 一、代谢组学的生物分析策略 二、代谢组学的数据分析策略 三、代谢组学信息标准化与数据整合 第三节 代谢组学与临床医学 一、代谢组学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二、代谢组学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三、代谢组学在其他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四、代谢组学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五、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六、代谢组学在酶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篇 分子诊断学基本技术第三篇 分子诊断学质量控制
章节摘录
2.个体化医学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针对同一种疾病按照相同的剂量服用同样的药物。但学科的发展已经使人们认识到,药物反应(包括疗效和毒性)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了解此类个体差异的机制,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个体化医学的概念也在此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对于患相同疾病的不同患者,现在的用药方法是使用同样的药物;而在将来的个体化医学中,由于可以预测不同患者的不同药物效应,所以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疾病,医生也可能根据患者的遗传背景来选择最合理的药物与剂量。 要了解遗传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研究SNP功能的意义非常重要。根据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资料,DNA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同个体中至少有99.9%是相同的,但在任意选定的两个个体中,DNA序列可以有数以百万计的变异点,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SNP。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