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医肾病辨治精要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马红珍 编  页数:414  

前言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医药学是深深地植根于临床实践的、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核心的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它的神奇疗效已经在世界范围得到公认,而这正是其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在新的世纪里,中医药学这门古老的科学更将厚积薄发、焕发青春。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医药学是门科学,因此它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学术界所争论的,不是中医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近代的衷中参西、中西汇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乃至晚近提出的中医药现代化,都是围绕着。如何发展“这一命题。而笔者主张,中医药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继承、扬弃、创新、提高等诸要素。继承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决非不分良莠,只知抱残守缺;创新是一个发掘古义、创立新说的过程,而不是背离根本,一味标新立异。继承与创新互存互动,构成了推动中医药学发展的恒久动力。  应该看到,中医药学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对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医临床疗效下降,临床阵地萎缩,对中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中医药要振兴、要发展,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中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智慧、勇气和毅力,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扎实推进。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产生了编写一套能融合古今中医学术精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现代科学发展潮流,面向临床实际的实用型中医临床丛书的思路。经过百余位中医临床专家的共同努力,《古今中医辨治精要丛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肾病的古今中医诊疗精要。上篇阐述了中医肾病的概念与范畴和发展源流、病因病机、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常用方药、预防与调护;下篇详细介绍了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肾结石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常见疾病。内容包括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古今效方精选、名家医论精华、医案选萃、预防与调护、现代研究概述。本书内容全面,展示了更加广泛的中医临床思维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医诊疗肾病的优势,适合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专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上篇  总    论 第1章  中医肾病的范畴与概念 第2章  中医肾病学发展源流 第3章  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病机   第三节 预后与转归 第4章  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腰痛   第三节 尿浊   第四节 尿血   第五节 眩晕   第六节 淋证   第七节 癃闭   第八节 关格 第5章  肾病的辨证要点 第6章 肾病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 常用治则   第二节 综合治疗 第7章  肾病的常用方药   第一节 常用中药   第二节 常用方剂   第三节 常用中成药 第8章  肾病的预防与调护   第一节 预防措施   第二节 调护要点下篇 各  论 第9章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古今效方精选   第七节 名家医论精华   第八节 医案选萃   第九节 预防与调护   第十节 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第10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   第五节 治疗   第六节 古今效方精选   第七节 名家医论精华   第八节 医案选萃   第九节 预防与调护   第十节 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第11章IgA肾病  第一节 概述……

章节摘录

  对腰痛的论述,《内经》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虚是腰痛的原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日:“肾生骨髓”,《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日:“肾主身之髓。”这说明肾具有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充盈,可以充养骨髓,骨质才能强壮,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素问·经筋》云:“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阳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指出肾所藏的精气灌溉于腰域,对腰起着滋养、温煦的作用。肾之经络贯脊络腰,足太阳之经布于腰部。肾中精气充足,腰主活动的功能才能正常。一旦肾的精气亏虚,骨髓失充,骨骼失养,腰脊不能得到温煦濡养,则发为腰痛。《金匮要咯》有“肾着”一证,言“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认为肾着为寒湿浸渍,阳气为寒邪所伤、足少阴肾脉经气凝滞不畅而成。治疗以温运肾阳,化湿散寒。清代医家程国彭说过:大抵腰痛,悉属肾虚,既夹邪气,必须祛邪,如无外邪,则惟补肾而已。  淋证病位在膀胱和肾,与肝脾相关。古人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7种,而以“诸淋”统之。隋·巢元方指出。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指出石淋的病源在肾。《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之称,现代仍沿用五淋的名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治淋证的八正散、五淋散、石韦散,治腰痛的青娥丸、无比山药等。古代医家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热在下焦。“后世医家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失司,伤阴损气,久之脾肾两虚,临床可见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淋证的治法,有忌汗、忌补之说。《金匮要略》认为”淋家不可发汗“,《丹溪心法·淋》指出:“血淋一证,须看血色分冷热,色鲜者,心、小肠实热;色瘀者,肾、膀胱虚冷。……若热极成淋,服药不效者,宜减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灯芯、瞿麦各少许,蜜水调下。……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此种说法应当视具体情况而论。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今中医肾病辨治精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我买了很多有关肾病的书籍了。这本买后看了几章后就没了看的欲望了。资料的罗列,过于简单笼统。 而且价格不便宜。
  •   还没有看过这本书,希望和此系列的其他书一样实用。
  •   太实惠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