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人民军医 作者:丛玉隆//尹一兵//陈瑜 页数:1288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模式已融人医学检验实践。检验医学作为“古老”而又“新兴”的边缘学科,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检验技术转变为“检验医学”,使其服务范围、学科建设内涵、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设置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更为突出的是检验医学各专业均设立了技术系列和医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为适应我国检验医学事业变化及继续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我国卫生专业职称评定的改革,完善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资格考试制度,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卫生人才》杂志社和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编写了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系列用书《检验医学高级教程》分册。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考试指导用书《检验医学高级教程》分册的编委阵容强大,资历层次较高,来自全国许多重点医学院校和知名医院从事检验医学工作的医师和技术人员,写作角度独特,涵盖技术与临床应用的经典方法和学科发展新的理论,以医学检验技术为主线,以疾病诊断治疗为目标,以检验临床结合为中心,力图使检验医学专业技术系列和医疗系列人员在准备高级专业资格考试时都能有所帮助。现代检验医学各专业的理论、技术、应用既有特殊性又有相容性,不管技术系列还是医疗系列岗位都应了解、熟悉或掌握,只是不同专业系列掌握的重点不同罢了。为此,本书分了六部分编写,即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诊断;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每篇均对试验技术和临床应用有详细阐述,不同报考人员可选择相应部分进行复习。
内容概要
本书由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和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国内最具权威的专家共同编写,按照国家对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以医学检验技术为主线,以疾病诊断治疗为目标,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全面、准确地介绍了医学检验与临床应用的经典方法和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全书分上下册共六篇,上册包括即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诊断生化学检验;下册包括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每篇均对检验项目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阐述。本书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是高年资检验人员必备的案头书。不仅适合拟晋升高级职称应试者的考前复习指导,还是中级职称以上医(技)人员提高实验诊断、临床会诊、以及科研教学和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学习参考书。 本书配有多媒体光盘。包含近1000道试题,2套综合性模拟试题。试题全部由知名专家亲自拟定。通过实战演练,帮助考生掌握卫生专业机考操作知识和技巧。
书籍目录
上册 第一篇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第1章 ISO 15189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 第3章 医学检验的质量过程控制 第4章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第5章 临床检验量值溯源 第6章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第二篇 临床检验基础 第7章 概述 第8章 标本采集与处理 第9章 血液一般检验 第10章 血液分析仪检验 第11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12章 尿液分析仪检验 第13章 体液一般检验 第三篇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第14章 概述 第15章 红细胞系统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第16章 造血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检验 第17章 白血病与淋巴瘤的检验 第18章 与机体防御和代谢相关的白细胞疾病的检验 第19章 出血病与血栓病的诊断 第四篇 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诊断 第20章 概述 第21章 光谱分析技术 第22章 色谱分析技术 第23章 生物质谱技术 第24章 电泳技术 第25章 临床酶学技术 第26章 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分析技术 第27章 生物传感器技术 第28章 糖代谢紊乱的检验技术 第29章 血脂分析技术 第30章 临床生化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 第31章 DNA重组技术 第32章 分子杂交技术 第33章 PCR技术 第34章 DNA测序技术 第35章 生物芯片技术 第36章 生物信息学 第37章 分子诊断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及标准化 第38章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室诊断 第39章 脂代谢疾病与血脂改变 第40章 蛋白质与核酸代谢相关检验 第41章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检验 第42章 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检验 第43章 肝胆疾病检验 第44章 胃、肠、胰疾病检验 第45章 肾脏疾病检验 第46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检验 第47章 内分泌疾病检验 第48章 治疗药物监测 第49章 妊娠与营养状况检验 第50章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第51章 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第52章 复杂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第53章 分子诊断的其他应用下册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 第54章 概论 第55章 临床微生物学及其检验的基本技术 第56章 临床细菌学检验 第57章 临床病毒学检验 第58章 临床真菌学检验 第59章 寄生虫感染检验 第60章 临床微生物不同类型感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61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及质量保证 第六篇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第62章 概论 第63章 免疫分析技术及应用 第64章 体液免疫检验 第65章 细胞免疫检验及应用 第66章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第67章 变态反应的免疫学检验 第68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第69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第70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第71章 肿瘤标志物检验与临床 第72章 移植免疫学检验 索引 大纲A 大纲B 大纲C 大纲D 大纲E 大纲F 大纲G 大纲H 大纲I 大纲J 大纲K 大纲L 大纲M 大纲N 大纲O 大纲P 大纲Q 大纲R 大纲S 大纲T 大纲U 大纲V
章节摘录
插图:实验室应有足够的资源(如设备、人员、技术等)保证该检验程序能在实验室准确执行,即检验程序适于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有些检验程序虽十分先进,如不适合实验室也不能采用。标准提倡使用已被认可的检验程序:已出版的公认的/权威的教科书中描述的检验程序;经同行评议并公认的书刊或杂志中描述的检验程序;国际、国家或地区的法规中所明确的检验程序。简而言之,要保证检验程序有据可依。如果实验室自行制定检验程序,则要经过验证(验证方法可参考5.5.2中GB/T15481-2000所列举的),且确认其符合相应的用途后,才可使用。此验证过程、结果及评价应形成文件,作为被验证的检验程序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的证据。2.标准对验证和评审检验程序做出如下规定。实验室要对某检验程序进行验证,那么,这种验证过程也要有椐可依,标准强调,必须“用经确认的程序来验证”,验证方法应为同行所公认。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确定检测/校准方法性能”的技术进行了列举,内容如下(可以是其中之一,或是其组合):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校准;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实验室间比对;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实验室应记录验证过程中所使用的程序、获得的结果及评价,作为被验证的检验程序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的证据。
编辑推荐
《检验医学高级教程(套装共2册)》: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