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军医 作者:中华医学会 页数:174
前言
在卫生部的领导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了50多个专科分会的医学专家和学者编写出版了这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这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表示热烈祝贺。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对临床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总结了我国医学专家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凝聚了我国老、中、青三代医务人员的智慧,同时吸纳了循证医学证实了的医学科技进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的出版适应了当代发展的需求,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护理等业务工作行为,有章可循。广大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必将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发挥重大的作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的出版发行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编写《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是一项艰巨浩大的工程。参加编写的专家来自全国各地,有已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专家,也有在医、教、研领域担当重任的中年学者,还有冉冉升起的医学新星。在编写过程中,专家们尽心尽责,严肃认真,保证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代表卫生部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和各位编写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现代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循证医学成果推陈出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版难免存在不足。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要结合新成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第一版提出的不足之处,对《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定期修订,使其日臻完善。
内容概要
本书系中华医学会组织全国著名急诊医学专家集体编写的权威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书分为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技术、急诊诊疗操作技术、急诊监测技术4部分内容。本书系统介绍了急诊救治的各种技术方法、相应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各种重要指标的检测方法,内容详尽,突出了临床操作的实用性,可作为急诊科临床医生、医学生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籍。
书籍目录
第1章 心肺复苏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 第三节 人工气道 一、口咽通气道 二、鼻咽通气道 三、喉罩气道 四、食管气管联合导管 五、气管插管术 六、气管切开术 七、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八、环甲膜穿刺术 九、吸氧术 十、吸痰术 第四节 人工通气 一、口对口呼吸 二、口对鼻呼吸 三、口对气管造口呼吸 四、口对人工屏障面膜呼吸 五、口对面罩呼吸 六、球囊一面罩通气 七、呼吸道异物阻塞清除术 八、机械辅助呼吸术(便携式呼吸机使用技术) 第五节 胸外心脏按压 第六节 心脏电复律 一、电除颤 二、自动体外除颤 第七节 现场心肺复苏 第八节 静脉通道的建立 一、外周静脉穿刺置管 二、深静脉穿刺置管 三、静脉切开术 四、动脉穿刺插管术 第九节 紧急心脏起搏术 一、体外无创心脏起搏术 二、经静脉心脏紧急起搏术 第十节 人工循环的辅助装置 一、自动心肺复苏器 二、间隙性腹部按压心肺复苏 三、主动加压一减压心肺复苏 四、胸腹联合主动加压一减压心肺复苏 五、充气背心CPR 第十一节 开胸心肺复苏术 第十二节 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 一、经鼻气管插管术 二、口对口鼻人工通气 三、复苏器人工通气 四、胸外按压 五、除颤 六、骨髓腔内输液 七、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八、儿科心肺复苏常用药物 九、解除呼吸道异物 第十三节 特殊情况下心肺复苏 一、淹溺 二、电击 三、低温 四、中暑 五、妊娠 第十四节 心肺复苏的评价与判断 一、心肺复苏有效性的评价 二、自主循环恢复的判断 三、终止心肺复苏的标准第2章 创伤救护技术 第一节 止血 第二节 包扎 第三节 外伤固定术 第四节 搬运伤员的技术 第五节 转运传染病患者的防护与消毒隔离第3章 急诊诊疗操作技术 第一节 胸膜腔穿刺术 第二节 腹腔穿刺术 第三节 心包穿刺术 第四节 洗胃术 第五节 导尿术 第六节 腰椎穿刺术 第七节 骨髓穿刺术 第八节 食管三腔两囊管的应用 第九节 急诊人工心脏起搏术 第十节 溶栓治疗 一、溶栓药物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三、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四、大面积肺栓塞的溶栓治疗 第十一节 心脏电复律 第十二节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第十三节 血液灌流的临床操作第4章 急危重症的监测技术 第一节 呼吸功能监测 第二节 血液气体监测 第三节 脑功能监测 一、概述 二、脑功能监测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体温监测 一、体温的分布与调节 二、体温的监测 第五节 心电图监测 一、概述 二、床旁心电图监护仪和导联设置 三、心电图监护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 四、床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应用 五、小结 第六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七节 内分泌代谢功能监测 一、下丘脑-垂体功能监测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监测 三、肾上腺髓质功能监测 四、甲状腺功能监测 五、胰腺功能监测 第八节 出凝血的监测 一、临床监测 二、实验室监测
章节摘录
插图:【操作方法】1.侧面技术(1)术者位于患者头部一侧,取方便人工呼吸及胸部按压的位置。(2)将面罩放在患者面部,利用鼻梁正确定位。(3)用手的示指和拇指使面罩和面部紧贴,并使面罩边缘尽量接近头部顶端,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面罩下缘,其他手指放在患者下颌骨的边缘并抬高下颏。如无头部或颈椎损伤,应用压额抬颏法开放呼吸道。(4)沿面罩的外缘完全加压使面罩与面部贴紧。(5)深吸一口气,给予缓慢的吹气,每次吹气约2s,并确定患者的胸部有起伏。2.头侧技术(1)术者位于患者头部上方。(2)将面罩放在患者面部,利用鼻梁正确定位。(3)双手拇指及拇指根部放在面罩的侧面边缘,双手示指放在患者下颌的下方并抬高下颌面向面罩,其余手指放在下颌角下方,如无头部或颈椎损伤,应用压额抬颏法开放呼吸道。另一种方法:双手拇指及示指放在面罩的边缘使其与面部贴紧,再利用其余手指抬高下颌并使头部后仰。(4)当抬高下颌时,利用拇指根部挤压面罩使面罩与面部贴紧(托颌法)。(5)深吸一口气,给予缓慢的吹气,每次吹气约2s,并确定患者的胸部有起伏。【注意事项】1.侧面技术采用压额抬颏法开放呼吸道,最适宜单人心肺复苏。2.头侧技术采用托颌法开放呼吸道,适于只做人工呼吸的单人急救或双人心肺复苏。
编辑推荐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