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英)福里斯特 等主编,王宜强,刘廷 译 页数:507
前言
The Eye:Basic Sciences in Practice(现译为《眼科基础医学》)自1996年第1版问世以来,帮助了国外很多的医学生和眼科工作者,在英国和美国被作为准备眼科医师资格考试的必备参考书之一。该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与眼科相关的基础知识按照基础医学学科领域(如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详细的阐述,并简要点明与每一基础医学知识点相关的临床眼科问题。书中采用了大量的示意图、临床图片、组织图片、电镜图片,将基础知识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讨论。在2008年出版的该书第3版中,作者除更新了一些原有的图片和内容外,更加入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比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补体因子H多态性的相关性)。因此该书能够帮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眼科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基础医学原理在现代眼科中的应用。在我国,眼科仍被作为一个单纯临床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还相对薄弱。对进入眼科领域的新人(包括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进行继续教育时可参考的书也多是单纯临床眼科或纯基础医学方面的。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有一批专职从事科研的研究人员,他们中的多数在基础医学专业(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接受过专门的科研训练,但对眼科临床面临的科学问题知之较少,在刚进入实验室时常有种“不知该研究什么”的感觉;而从事眼科临床的医生或研究生,又很难将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科学问题与曾在医学院里学到的基础医学知识联系起来,即使想开展研究却“不知该怎么干”。实际上,我们遇到的这些问题也是其他医学领域的临床工作者或研究人员们遇到的共同问题,也是国内眼科同道们遇到的共同问题。因此,当我们看到这本书新版发行时,感觉如果能将它译成中文出版,必能帮助更多的眼科同道。
内容概要
本书在美国和英国是眼科医师资格考试的必备参考书。作者将与眼科相关的基础知识按基础医学学科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详细的阐述,并简要点明与每一基础医学知识点相关的临床眼科问题。书中采用了大量的示意图、组织学照片及电镜照片,将基础知识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讨论。第3版还增加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可作为眼科研究生教育和“国际眼科医师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译者:王宜强 刘廷 编者:(英国)福里斯特(Jonh V.Forrester) (英国)Andrew D.Dick (澳大利亚)Paul G.McMenamin
书籍目录
第1章 眼与眶的解剖 第一节 相关的解剖术语 第二节 颅骨与眶 第三节 眼的结构 第四节 眶内容物 第五节 眼和眶相关的脑神经 第六节 眼附属器 第七节 视路的解剖 第2章 眼及其附属器的胚胎学和早期发育 第一节 普通胚胎学 第二节 眼胚胎学 第三节 神经嵴衍生的眼周间充质 第四节 神经上皮衍生结构的发育:神经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 第五节 视神经和视盘的发育 第六节 眼纤维外膜的发育 第七节 眼内容物的发育 第八节 葡萄膜的发育 第九节 前房角和房水流出道的发育 第十节 眼外肌的发育 第十一节 眼及其附属器的发育受颅、咽弓和颜面发育模式的影响 第十二节 先天畸形 第3章 遗传学 第一节 染色体和细胞分裂 第二节 分子遗传学(DNA与基因) 第三节 染色体缺陷与基因突变 第四节 临床遗传学 第五节 群体遗传学 第六节 了解人类基因组:DNA 分析 第七节 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 第八节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细胞命运的控制 第九节 分子遗传学和眼科学 第4章 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 第一节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衍生的组学概念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 第三节 影响眼功能的生物化学途径 第四节 眼表 第五节 角膜和巩膜 第六节 葡萄膜 第七节 房水动力学 第八节 晶状体 第九节 玻璃体 第十节 视网膜 第十一节 视网膜神经化学 第十二节 结语 第5章 视觉生理和视觉系统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光检测和暗适应 第三节 视力和对比敏感度 第四节 视觉电生理学 第五节 颜色视觉 第六节 视知觉 第七节 视觉系统的分工 第八节 眼球运动的生理学 第九节 结语 第6章 基础药理学和眼科药理学 第一节 药动学:药物在体内输送过程 第二节 药效学:药物在体内的作用 第三节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 第四节 眼科药理学:药物在眼组织和细胞的处理过程 第五节 眼科药物的输送方法 第六节 泪膜重建 第七节 眼科药物和自主神经系统 第八节 眼压的临床控制 第九节 组胺系统:组胺在变态反应中和结膜肥大细胞有关 第十节 类花生酸类物质影响多种眼功能 第十一节 5-羟色胺:有效的神经递质 第十二节 糖皮质激素 第十三节 免疫抑制药:眼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第十四节 局麻药:眼科检查和手术的重要部分 第十五节 全身给药的眼毒性 第7章 免疫学 第一节 免疫系统概览 第二节 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 第三节 机体对损伤的最初反应(固有性免疫应答) 第四节 获得性免疫的发展和免疫记忆 第五节 效应机制 第六节 免疫系统的组织架构 第七节 抗原识别 第八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 第九节 T细胞的激活 第十节 B细胞的激活 第十一节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 第十二节 变态反应和速发型超敏反应 第十三节 器官和组织的移植 第十四节 肿瘤诱导的免疫应答 第十五节 眼和免疫系统 第十六节 结语 第8章 微生物学和感染 第一节 宿主防御机制和细菌致病性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病毒 第四节 真菌 第五节 胞内寄生物 第六节 蠕虫 第七节 抗菌药 第八节 灭菌和消毒药 第9章 病理学 第一节 炎症 第二节 创伤 第三节 血管性疾病 第四节 代谢性疾病 第五节 营养不良 第六节 变性性疾病 第七节 母斑细胞病、畸形和染色体异常 第八节 肿瘤 第九节 新技术进展
章节摘录
插图:3.颅后窝 颅后窝在三个颅窝中位置最深,下壁低于颅中窝水平。其顶由小脑幕构成,内容后脑:小脑、脑桥及延髓。前界为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中央有枕骨大孔,小脑位于枕骨鳞部的小脑窝内。与颅前、中窝不同,颅后窝底的特征标志及孔道与眼和眶的相关性不大;然而,读者也应能够辨认以下结构: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道、乙状沟及横窦、枕内隆凸及斜坡(图1-7A,C)。(二)脑膜脑和脊髓外有3层脑膜(图1-8A至C)包被:坚韧的硬脑膜(为硬膜)、软脑膜(由蛛网膜构成)及软膜。蛛网膜和软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1.硬脑膜硬脑膜理论上被分为骨内膜层(即颅骨内表面的骨膜)和脑膜层两层;然而,除形成硬脑膜静脉窦和硬脑膜襞处两层分开外,其余基本上是融合在一起的(图1-8A,B)。硬脑膜襞是伸入颅腔将其分成隔室的结缔组织隔,与脑脊液一起提供物质依托并保护大脑。硬脑膜襞的位置和形态图解总结于图1-8A中。硬脑膜静脉窦是颅腔内无瓣膜、高度特化的、壁坚固的静脉,引流从脑和颅骨回流的静脉血(图1-8B)。同其他静脉,窦壁内面衬有内皮细胞,但管壁本身并无平滑肌细胞。窦的分布总结于图1-8A和图1-8D。对于研究眼和眶尤为重要的是位于蝶骨体两侧的一对海绵窦(图1-8E,F)。海绵窦的重要性在于它们的位置与周围的关系及广泛联系。每侧海绵窦在矢状面上2~3cm长,由许多不完全融合的静脉通道或一独立的静脉通道被小梁部分地分隔形成。
编辑推荐
《眼科基础医学(第3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