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邓伟民,刘友章 主编 页数:170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8章,系统论述了“中医一脾线粒体相关”理论,从中、西医两方面介绍了脾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中医脾本质的研究,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功能、生理与病理,重点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讨论并阐述了中医脾与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并介绍了该理论的学术探讨和研究展望,为中医“脾”本质研究如何选择切入点和突破点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思路,从而深化和发展了脾胃学说。《中医脾本质的现代研究》适合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学者以及西医学习中医的学者参考阅读。希望《中医脾本质的现代研究》能够成为有志于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同道们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邓伟民,男,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医学硕士,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华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301医院)中医师继承制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第二届骨质疏松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常务编委,《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编辑部编委。
1984年7月起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先后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全军中医药专项科研课题等共8项科研项目的资助。1998年至2003年分别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和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1项,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均为第一研究者)。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50多篇。200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1项。2001年、2006年分别荣立三等功。2005年、2008年获军队优秀特殊人才岗位津贴。
近30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擅长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消化疾病的治疗;擅长肿瘤术后、化疗后的中药调理;擅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病、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治疗。
书籍目录
第1章 脾的解剖结构 第一节 中医论脾的解剖结构 第二节 西医论脾的解剖结构 第三节 西医论脾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 中西医论脾的异同点第2章 脾的生理和病理 第一节 中医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第二节 中医论脾脏的生理特性 第三节 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第四节 中医论脾精、气、阴、阳的概念及生理作用 第五节 中医论脾的病理 第六节 西医论脾的生理功能第3章 中医脾本质的研究 第一节 脾虚证诊断标准及脾虚动物模型的研究 第二节 脾虚证病理的现代研究 第三节 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治疗研究 第四节 不同方药对脾虚证的实验研究 第五节 脾主要生理功能的现代研究 第六节 中医脾本质研究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第4章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 第二节 线粒体与物质的氧化和能量转换第5章 线粒体的生理与病理 第一节 线粒体的遗传半自主性与增殖 第二节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第三节 线粒体病第6章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 用现代科学思维解读传统中医理论 第二节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的提出背景 第三节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的内涵 第7章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学术探讨 第一节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途径 第二节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的学术探讨 第四节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性第8章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一节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研究的困难 第二节 “中医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的研究展望 第三节 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必要性及展望 第四节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第9章 “脾一线粒体相关”理论对临床相关疾病治疗的意义及思路 第一节 对临床相关疾病治疗的意义 第二节 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思路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脾的解剖结构 第一节 中医论脾的解剖结构 中医“藏象”学说内容包括脏腑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形象,古代的解剖学是藏象理论形成的基础之一。中医有关人体解剖内容的记载及名词很多,虽然未能形成一门学科专业并对中医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医兴起与发展离不开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诚如唐宗海在《本草问答》中所论:“中国古圣定出五脏六腑……而实有其物,非亲见脏腑者不能,安得谓古之圣未曾亲见脏腑耶。”灵枢经》云:“五脏六腑可破而视之,据此经文则知古圣已剖视过也。”虽然中医学注重阴阳五行和人体的功能气化,但不表示对人体结构不重视。关于五脏的形态结构,古代医籍均有描述,尽管所述形态、位置等与今之解剖学略有出入,尚欠精确,但就大多脏器而言中西医所指皆为同一脏器。唯脾之形态众说不一,争议颇多。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