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心得2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军医  作者:张栋//林翠玉  页数:309  

前言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们更加鲜活,更具实用性。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必须要让其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研究,是中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是我们首先需要做好的重要的基础工作。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能很好地继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这是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会上的讲话所强调的。  “医生不精于药,难以成良医”。中药药性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也是名老中医传承、发扬中医理论的有效载体。加强名老中医中药应用经验的学习和研究,琢磨并领略名老中医中药应用经验里所蕴涵的学术内涵、临证思路,乃是中医业者拓展临证诊治思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的有效途径。  本书以紧密结合临床,面向临床实用为宗旨,所辑录的名老中医的中药应用经验和心得体会,不仅有对传统药效的新认识、新运用、新经验,还有许多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对传统药效的拓展应用,颇多独到发挥,能很好地启迪读者用药思路。读者当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借鉴名医处方用药思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可盲目照搬照用,以免贻误病人。

内容概要

“医生不精于药,难以成良医”。“医不专于药,而舍药无以全医”(《济生拔粹·序》)。说明了药之于医的重要性。本书以临床实用为宗旨,精心辑录了近200种常用中药的名老中医应用经验和心得体会,以作为第一辑的补充。不仅有对传统药效的新认识、新运用、新经验,还有许多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对传统药效的拓展应用,颇多独到发挥,能很好地启迪读者用药思路。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解表药 1  麻黄(附药:麻黄根) 1  桂枝 13  紫苏(附药:紫苏子、紫苏叶、紫苏梗) 24  细辛 26  荆芥(附药:荆芥穗) 31  羌活 32  白芷 32  香薷 33  苍耳子(附药:苍耳草) 33  生姜(附药:生姜汁、生姜、皮干姜、炮姜、煨姜) 36  葱白 38  薄荷 39  牛蒡子 40  葛根 40  柴胡 41  升麻 49  蝉蜕 51  桑叶 52  木贼 53  西河柳 53  芫荽 54  大豆黄卷(附药:淡豆豉) 55第2章 清热、泻下药 56  石膏 56  知母 69  栀子 70  天花粉 71  黄芩 72  黄连 73  龙胆 74  苦参 75  金银花(附药:忍冬藤) 77  连翘 78  青黛 78  蒲公英 79  白花蛇舌草 79  土茯苓 80  山豆根 83  射干 84  蚤休 84  秦皮 84  红藤 85  木蝴蝶 87  白头翁 87  马齿苋 89  鸦胆子 90  生地黄 91  赤芍 95  地骨皮 96  白薇 97  胡黄连 97  大黄 98  芒硝 105  芫花 106第3章 祛风湿、化湿、利水药 108  秦艽 108  威灵仙 108  蚕沙 109  松节 110  路路通 110  豨莶草 110  老鹳草 111  桑寄生 112  苍术 113  厚朴 118  茯苓 118  泽泻 120  猪苓 120  薏苡仁 121  玉米须 124  泽漆 124  蝼蛄 126  车前子 127  通草 128  瞿麦 129  地肤子 129  滑石 130  石韦 132  佩兰 133  萆薢 133  茵陈 133  虎杖 134第4章 温里、理气、消食药 136  附子(附药:川乌、草乌) 136  肉桂 147  吴茱萸 155  陈皮 156  川芎 158  枳实(附药:枳壳) 158  乌药 159  八月札 160  甘松 161  山楂 161  麦芽 162  鸡内金 164  莱菔子 165  鸡矢藤 167  槟榔 167第5章 止血、活血药 168  小蓟 168  地榆 169  槐角 172  白茅根 172  侧柏叶 173  三七 174  蒲黄 177  白及 179  仙鹤草 179  藕节 182  血余炭 183  童便 183  姜黄 184  丹参 184  牛膝 188  鸡血藤 189  卷柏 189  马钱子 190  刘寄奴 192  水蛭 195  土鳖虫 197  莪术 197  穿山甲 199  鬼箭羽 199第6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01  半夏 201  天南星 206  白芥子 209  皂荚(附药:皂角刺) 209  瓜蒌 210  竹茹 211  竹沥 212  桔梗 213  百部 213  紫菀 214  马兜铃 215  葶苈子 215  白果(附药:银杏叶) 216第7章 安神、息风、开窍药 217  磁石 217  龙骨(附药:龙齿) 217  酸枣仁 219  柏子仁 221  灵芝 222  合欢皮(附药:合欢花) 222  远志 223  石决明 223  牡蛎 224  赭石 224  钩藤 231  全蝎 232  蜈蚣 233  地龙 234  石菖蒲 235第8章 补虚药 239  人参 239  党参 241  西洋参 242  太子参 243  黄芪 243  白术 260  山药 265  甘草 267  大枣 271  当归 272  菟丝子 273  熟地黄 274  阿胶 278  鱼鳔胶 278  白芍 279  龙眼肉 284  沙参 284  麦冬 285  玄参 286  天冬 287  石斛 287  黄精 290  枸杞子 290  女贞子 292  鹿茸(附药:鹿角霜) 293第9章 收涩药 294  乌梅 294  五味子 295  五倍子 297  罂粟壳 298  石榴皮 298  山茱萸 299  海螵蛸 301  荷叶 301第10章 其他药 303  硫黄 303  蛇床子 304  蟾蜍(附药:蟾皮) 305  蜂房 307  硼砂 308  西瓜 309

章节摘录

  但收效缓慢。曾治何某,已用牵正散加味及针灸治疗l周无效。便在原方(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蜕、防风、荆芥、当归、川芎、桂枝、白芍、白芷)中加入麻黄、葛根,服3剂患者颜面即牵正。此后,凡遇此病,开始就加入麻黄,疗效明显提高。  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将麻黄加入补阳还五汤中,经对多例的临床观察,均获较好的疗效。  遗尿是小儿常见病,多为。肾气不足,膀胱虚寒。常用方如缩泉丸、桑螵蛸散,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速效。如加入麻黄,收效即快。  用麻黄治子宫脱垂的来历,乃四川忠县黄天星医师用加味乌头汤治风湿痹,于无意中治愈老年妇女多年不愈的子宫脱垂(三度下垂),后在我区推广,曾治愈近百例二至三度子宫下垂。其方中有麻黄24g。笔者曾将麻黄减量,则效果较慢;若去麻黄,则基本无效。其方如下:黄芪24g,麻黄24g,二乌共15g,川芎12g,白芍12g,黄芩12g,生地黄15g,甘草6g,蜂蜜60g。(《长江医话》)  范中明经验临床治痹,一般分风寒湿痹和热痹两大类。然部分痹痛患者,或因体质偏胜,或因感邪先后,表现为寒热杂陈者亦复不少。观其外症,局部不甚红肿,亦喜温熨,痛势甚剧,似属风寒湿痹,但又兼见口苦舌燥,溲黄便干,脉象有力等内热蕴伏之象。揣其机制,当是外寒里热,搏结气血使然,故很难以上述两纲统治之。范老对此类病人常采用寒温并用之麻黄、苍术、生石膏,屡收卓效。  考麻黄一药,自古即为治痹要药。防风汤、乌头汤、薏苡仁汤三方均伍麻黄,取其温散寒凝、宣通气血之功。I临证体验:发表宜小量,恐过汗伤正;治痹则非大剂无以为功。常用量为20~30g,而断无汗出如水流漓之弊。其功类乌附,又无燥烈之偏性。配伍等量之苍术、生石膏,一则祛湿散风润燥,一则清宣里热,兼以监制麻黄过于发散走表。三药合用,以寒温并用之法,除寒热互结之机,合具散寒祛风、除湿清热之功。师法越婢方意,别开治痹门径。  如治余某,女,63岁,农民。患关节炎十数载,辗转求治于中西医,皆初服药有效,继服则罔效,甚以为苦。刻诊全身关节肿痛麻木,尤以两膝为甚,喜取暖物温熨。伴形寒微热,口苦心烦,大便不畅,舌暗红,脉弦涩。通观此证,患病经年,寒热互结,气血痹阻,交结难解。疏方于下:麻黄20g,苍术20g,生石膏20g,白芥子10g,当归12g,鸡血藤30g,鹿衔草30g,木瓜12g,蜂房12g,生地黄30g。另以全蝎、蜈蚣各3g,研吞,出入30余剂告愈。  米伯让经验米老在治疗肾炎时,重视麻黄与附子的灵活运用。在治疗急性肾炎中,均以麻黄为君药,用量多在14~28g,小儿也用至17.5 g。在治疗慢性肾炎中,均以附子为君药,用量多在28~70g。麻黄和附子均具毒性,文献亦有中毒病例报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有部分内容是与《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是重复的,总体的印象不如《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   把各名老中医的用药经验汇总,可以很方便的学习。
  •   此书汇通名家医案心得,对中医临床指导意义非常,值得收藏细读!
  •   从不懂药性,难成良医,此书就是专门讲药性的,非常值得学习
  •   宝贵经验
  •   学中医的需要多多阅读这些书
  •   该书是名老中医用药经验荟萃,是一本不错的中医读物,值得阅读!
  •   初步认为这本书挺实用,有很多有意义的建议。相信这本书可以指导我们变得更健康,推荐!
  •   收到就好,纸质量不错
  •   不是学医的,看着有点枯燥,但书应该是好书
  •   好书,免得我到处看,省点看书的时间.
  •   书刚到,迫不及待想去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