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金政 等 著  页数:226  

前言

  为适应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医学人才,全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教材编审委员会根据第2版教材的使用情况、教材编审委员会的安排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进行再版修订。这次修订是本着拓宽学员的科学思路和强化基础理论的宗旨,既保持专科层次,又适当增加深度,补充了案例及相关分析内容,从而进一步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全书语句精练,重点突出,便于自学。本教材特点如下:①调整了部分章、节,并增加了若干插图;②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在每章最后附有与本章有关的案例及相关组织或系统疾病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基础,目的在于加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联系和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医学知识,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本版教材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编写而成的。第2版主编孙宝利、王燕蓉、武玉玲及编委们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本教材修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关心和支持本版教材修订工作的教材编审委员会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兼顾了普通医学专科生的特点,因此,亦适用于普通医学专科生。  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师生指正。

内容概要

  《组织胚胎学(第3版)》为适应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医学人才,全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教材编审委员会根据第2版教材的使用情况、教材编审委员会的安排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进行再版修订。这次修订是本着拓宽学员的科学思路和强化基础理论的宗旨,既保持专科层次,又适当增加深度,补充了案例及相关分析内容,从而进一步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全书语句精练,重点突出,便于自学。本教材特点如下:①调整了部分章、节,并增加了若干插图;②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在每章最后附有与本章有关的案例及相关组织或系统疾病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基础,目的在于加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联系和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医学知识,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书籍目录

上篇 组织学第1章 绪论第一节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节 组织学发展简史第三节 组织学研究常用技术简介第四节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第2章 细胞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一、细胞膜二、细胞质三、细胞核第二节 细胞周期一、分裂间期二、分裂期(M期)第3章 上皮组织第一节 被覆上皮第二节 腺上皮和腺第三节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第4章 结缔组织第一节 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二、致密结缔组织三、脂肪组织四、网状组织第二节 软骨组织和软骨一、软骨组织的结构二、软骨第三节 骨组织和骨一、骨组织的结构二、长骨的结构三、骨的发生四、影响骨生长的因素第四节 血液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四、血细胞的发生第5章 肌组织第一节 骨骼肌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第二节 心肌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第三节 平滑肌第6章 神经组织第一节 神经元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二、神经元的分类三、神经干细胞第二节 突触第三节 神经胶质细胞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第四节 神经纤维和神经一、有髓神经纤维二、无髓神经纤维三、神经第五节 神经末梢一、感觉神经末梢二、运动神经末梢第7章 循环系统第一节 动脉一、中动脉二、大动脉三、小动脉和微动脉第二节 毛细血管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二、毛细血管的分类第三节 静脉第四节 微循环第五节 心脏一、心壁的组织结构二、心瓣膜三、心脏传导系统第六节 淋巴管系统第8章 免疫系统第一节 免疫细胞一、淋巴细胞二、抗原呈递细胞第二节 淋巴组织第三节 淋巴器官一、胸腺二、骨髓三、淋巴结四、脾五、腭扁桃体第9章 内分泌系统第一节 甲状腺一、甲状腺滤泡二、滤泡旁细朐第二节 甲状旁腺第三节 肾上腺第四节 垂体一、腺垂体二、神经垂体三、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第10章 消化系统第一节 消化管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二、口腔黏膜三、食管四、胃五、小肠六、大肠七、胃肠的内分泌细胞八、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第二节 消化腺一、大唾液腺二、胰腺三、肝四、胆囊第11章 呼吸系统第一节 鼻一、前庭部二、呼吸部三、嗅部第二节 气管和支气管一、黏膜二、黏膜下层三、外膜第三节 肺一、肺导气部二、肺呼吸部第12章 泌尿系统第一节 肾一、肾的一般结构二、肾实质三、球旁复合体四、肾间质五、肾血液循环第二节 排尿管道第13章 男性生殖系统第一节 睾丸一、生精小管二、睾丸间质三、直精小管和睾丸网第二节 生殖管道一、附睾二、输精管第三节 附属腺第14章 女性生殖系统第一节 卵巢一、卵巢的一般结构二、卵泡的发育与成熟三、排卵四、黄体的形成与退化五、闭锁卵泡与间质腺第二节 输卵管第三节 子宫一、子宫壁的一般结构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三、卵巢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四、子宫颈第四节 阴道第五节 乳腺第15章 眼和耳第一节 眼一、眼球壁二、眼球内容物三、眼的附属器第二节 耳一、外耳与中耳二、内耳第16章 皮肤第一节 表皮一、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表皮分层二、非角质形成细胞第二节 真皮第三节 皮肤的附属器一、毛二、皮脂腺三、汗腺下篇 胚胎学第17章 绪论第一节 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节 胚胎学发展简史第18章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第一节 生殖细胞和受精一、生殖细胞二、受精第二节 胚泡形成和植人一、卵裂和胚泡形成二、植入第三节 胚层的形成一、二胚层胚盘的形成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第四节 三胚层的分化和胚体形成一、三胚层的分化二、胚体形成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一、胎膜二、胎盘第六节 胚胎龄的推算第七节 双胎、多胎和联体双胎一、双胎二、多胎三、联体双胎第19章 胚胎学各论第一节 颜面与腭的发生第二节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一、消化系统的发生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二、心脏的形成三、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第四节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一、泌尿系统的发生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20章 畸形学概述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第二节 致畸敏感期第三节 先天性畸形的宫内诊断和治疗一、宫内诊断二、宫内治疗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万(Schwann)和施莱登(Schleiden)在对动物和植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在细胞中进行着复杂的化学反应,新细胞是由原有细胞产生的。这一学说激发了科学界深入研究细胞的热情。19世纪下半叶,由于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组织切片机的发明、生物标本固定和染色方法的改进与发展,成为组织学和细胞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到19世纪末,人们已能较为正确地描述细胞结构,包括染色体、核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等。利用切片技术,在细胞水平对机体标本进行全面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使组织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系统的学科。  20世纪40年代,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的发明使观察工具的分辨率从光镜的0.29m提高到约0.2 nm,为人类揭示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之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以后,超薄切片术和扫描电镜的问世,使人们在原子水平观察物质结构的理想基本实现,从而为人类开辟出一个崭新的视觉空间。这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次革命性飞跃i组织学也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在亚细胞水平上发现的细胞膜、细胞器、染色体、细胞间纤维成分的结构,为深入阐明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近30年来,新技术方法不断出现并用之于组织学研究,如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组织培养、细胞融合、荧光和激光技术、原位杂交术及图像分析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使组织学研究内容不断充实,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出现了各学科间基本理论互相渗透,基本技术互相引用,形成了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如功能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学、生物体视学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显示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提供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原位杂交术能在切片上特异性地显示DNA与mRNA片段,提供细胞所含基因及其表达状态的信息,深化了对细胞分化和功能调节的认识。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使组织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另外,近年发展的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模拟培养出了皮肤、软骨、骨等器官和组织,使组织学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的组织学教育和科研工作是在20世纪初与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科研事业一同发展起来的。老一辈组织学家如马文昭、鲍鉴清、王有琪、张作干、李肇特、薛社普等,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教育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三节组织学研究常用技术简介  研究组织学的技术种类繁多,如光镜技术、电镜技术、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像分、析术、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等。本书只对主要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组织胚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