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用名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张栋,梁万增 主编  页数:266  

前言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们更加鲜活,更具可用性,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必须让其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是我们首先需要做好的重要的基础工作。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能很好地继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会上的讲话所强调的。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搜集整理了12首常用名方(麻黄汤、三拗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古籍经典论述、名医应用经验和典型医案方面的资料,汇编成册,以供读者学习领会名老中医对名方应用的独到之处。鉴于本书所辑名方按语或为名老中医本人亲撰,或为其随诊门人所撰,皆能如实反映该老中医对名方的应用精华部分,所以为保证老中医经验的原汁原味,编者未加自己的评按,以求避免不成熟的评按,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评按误导读者。

内容概要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中搜集整理了12首常用名方(麻黄汤、三拗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古籍经典论述、名医应用经验、典型医案等知识,汇编成册。以供读者学习领会名老中医应用名方的独到之处。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麻黄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大青龙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小青龙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桂枝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小建中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黄芪建中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黄芪桂枝五物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桂枝芍药知母汤(《伤寒论》)  一、典籍选读  二、名家经验  三、经典医案

章节摘录

麻黄汤(《伤寒论》)二、名家经验刘渡舟经验:麻黄汤为太阳表实证而设。其病机是因风寒之邪客于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因此,临床症状表现为无汗而喘和恶寒头身疼痛的表实证候。本方能发汗解表,宣通肺卫,畅达营阴,使寒邪从汗外出。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用之不当,易生它变,不少临床医生畏惧麻、桂,不敢投用。一见发热,便认为是温热之证,滥用辛凉之品,反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或致久咳不已,或致低热不退,或致咽喉不利等,不一而足。盖表实证之“发热”,乃由卫阳闭郁,正邪交争所致,故发热必伴有恶寒。这与温热病的发热不恶寒,并伴有口渴伤津之候,有其本质的区别。风寒郁闭卫阳,故直须辛温发汗,寒随汗出,卫气一通,则发热自退,即《内经》所谓“体若蟠炭,汗出而散”也。使用麻黄汤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麻黄剂量应大于桂枝、甘草,否则将起不到发汗解表的作用:这是因为桂枝、甘草能监制麻黄之发散。若麻黄量小,则失去发汗解肌之意义;二是应先煎麻黄,去上沫,以免使人服后发生心烦。

编辑推荐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中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数经典名方名医应用经验,探讨中医临证理法方药思路。  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医用名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里面的经验不错。
  •   把经典方剂剖析的很透彻,学到了很多知识,思维发散了许多!
  •   书刚到手,没有细读,但值得购买、学习。
  •   好书,人民军医出版社的书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