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真菌病学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吴绍熙、张宏、廖万清、 郭宁如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吴绍熙 等 著  页数:199  

前言

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17万种,其中可引起人类疾病的至少有300种,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真菌病的构成比正在发生变迁,某些真菌病发病减少、甚至消失;而原来的非致病性真菌却出现感染人类导致真菌病的情况;地区性真菌病也有跨地区散发的报道。这些变化都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近20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增多,化疗药、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等药物的广泛使用甚或滥用,以及人工导管、器官移植等多种有创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有文献报道,由真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美国,真菌病占所有感染性疾病死亡的比例由1980年的第10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7位,真菌败血症病例数从1979年到2000年上升了1倍,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真菌病学属于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部分医务工作者对其认识尚不足,尤其在缺乏相应实验条件和技术的医院,真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受到影响。实验室诊断在确定真菌感染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真菌感染诊断方法有真菌镜检、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近年来,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技术逐渐显示出优越性,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新技术服务于临床。抗真菌药物在真菌病的治疗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之出现的真菌耐药问题,已经引起了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注意。以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例,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近十年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因耐药菌株感染导致的治疗失败与日俱增,耐药菌株感染的治疗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系统性真菌感染多伴发某些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对于某些易感人群的预防性用药,已经有学者进行尝试和总结,其方案尚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新一代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及新治疗方案的制定,都在向着最佳治疗效果、最小不良反应的目标迈进,以期尽量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生存质量。真菌病涉及临床多个科室,且表现复杂,顽固难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真菌病的防治中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一个“早”字,必须对真菌病有足够的重视和对相关知识的充分掌握。

内容概要

  《实用临床真菌病学》共2章。第1章论述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真菌学基础,包括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和真菌耐药机制。第2章系统介绍各种真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实用临床真菌病学》在全面介绍真菌病的传统诊疗方法基础上,突出抗真菌新药的临床应用,内容新颖,方法实用,可供临床各科医师和检验科医师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总论第一节 真菌学基础第二节 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第五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第六节 真菌耐药性第2章 真菌感染性疾病第一节 皮肤癣菌病一、头癣二、体癣三、股癣四、足癣五、手癣六、毛癣菌疹七、癣菌深部感染第二节 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第三节 皮肤其他真菌病一、花斑癣二、马拉色菌毛囊炎三、毛结节 菌病四、须癣五、掌黑癣六、叠瓦癣七、腋毛菌病八、柱顶孢感染第四节 甲真菌病第五节 眼真菌病第六节 耳真菌病第七节 鼻真菌病第八节 咽喉真菌病第九节 深部念珠菌病第十节 隐球菌病第十一节 孢子丝菌病第十二节 着色芽生菌病第十三节 暗色丝孢霉病第四节 透明丝孢霉病第五节 曲霉病第十六节 毛霉病第十七节 芽生菌病第十八节 马尔尼菲青霉病第十九节 青霉病第二十节 拟青霉病第二十一节 链格孢病第二十二节 镰刀菌病第二十三节 地霉病第二十四节 链霉病第二十五节 帚霉病第二十六节 顶孢霉病第二十七节 阿利什菌病第二十八节 不育大孢子菌病第二十九节 壳蠕孢病第三十节 组织胞浆菌病第三十一节 球孢子菌病第三十二节 副球孢子菌病第三十三节 瘢痕疙瘩性芽生菌病第三十四节 鼻孢子菌病第三十五节 佛隆那霉病第三十六节 毛孢子菌病第三十七节 虫霉病第三十八节 肺孢子菌病第三十九节 原藻病第四十节 蛙粪霉病第四十一节 嗜皮菌病第四十二节 足菌肿第四十三节 放线菌病第四十四节 诺卡菌病第四十五节 真菌性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第四十六节 器官移植病人的真菌感染第四十七节 SARS与真菌感染第四十八节 AIDS与真菌感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总论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自发现第一个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以来,抗真菌药物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有各种抗真菌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这些药物对真菌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药物疗效、不良反应、耐药性的问题,临床对新型抗真菌药物的需求仍很大。近年来抗真菌药物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出现,降低了传统制剂的不良反应;新型三唑类药物不但抗菌活性强,且抗菌谱较宽;棘白菌素类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即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因此不良反应较少。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如唑类、丙烯胺类和吗啉类);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的药物(如多烯类);②影响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卡泊芬净);③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如氟胞嘧啶、灰黄霉素);④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的药物(如碘化钾等)。按抗真菌药物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①唑类(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如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等);②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等);③吗啉类(阿莫罗芬等);④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⑤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⑥其它类(灰黄霉素、氟胞嘧啶、碘化钾、环吡酮胺等)。以下按后述分类方法对现有临床常用和新近上市的部分抗真菌药物作一叙述。

编辑推荐

《实用临床真菌病学》讲述了近20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增多,化疗药、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等药物的广泛使用甚或滥用,以及人工导管、器官移植等多种有创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有文献报道,由真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美国,真菌病占所有感染性疾病死亡的比例由1980年的第10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7位,真菌败血症病例数从1979年到2000年上升了1倍,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用临床真菌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很好,很实用,还会长期光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