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 著 页数:148 字数:14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民族先人对脉诊做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内经》成书以前,就已有脉诊专书,《素问》引述《揆度》、《脉法》二书可以为证。《内经》汇集了当时的各种脉诊学说,有遍诊法、色脉诊法、经络诊法、尺肤寸口诊法、寸尺诊法等。《难经》确立了寸口诊法。仲景引述前人文献,在《伤寒论》中首列《辨脉法》与《平脉法》专篇,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历代脉诊专书不啻百部,各医家著述亦皆论脉,在不断争鸣扬弃中,趋向简化、明了、实用。自古论脉详且尽矣,本不容吾等无名之辈置喙。但在50余年不断学习、实践中,萌生出有别于传统的见解,故尔斗胆写了出来。我们不仅这么说,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这在拙著《相濡医集》《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及《一得集》所列医案中可以体现。
内容概要
李士懋、田淑霄教授是国家二、三批高徒导师。从医近50年,临床诊治经验丰富,特别在脉诊方面造诣颇深。所著《脉学心悟》创造性发展了中医脉学理论,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曾在《河北中医药》、《中国中医药报》等连载,深受读者好砰。《濒湖脉学解索》则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濒湖脉学思想,颇多个人体会,实为中医初学者学习脉学入门之书,可指导中医初学者入门习脉,不入歧途。一书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理论结合临床,可供中医初学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士懋,男,1936年出生于山东黄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教授,主任医师,国家名老中医药第二、三、四批传承导师,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审委员,河北省12大名医之一。
书籍目录
脉学心悟前言上篇 一、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形成过程 二、对脉诊的认识 (一)脉诊的意义 (二)脉的从舍 (三)脉诊纲要 (四)脉诊原理 (五)脉象的动态变化 (六)脏腑分布 (七)脉象的删繁就简 (八)脉诊中的注意事项 (九)脉象要素分解下篇 一、浮脉 二、沉脉 三、迟脉 四、数脉 五、滑脉 六、涩脉 七、虚脉 八、实脉 九、长脉 十、短脉 十一、洪脉 十二、微脉 十三、紧脉 十四、缓脉 十五、芤脉 十六、弦脉 十七、革脉 十八、牢脉 十九、濡脉 二十、弱脉 二十一、散脉 二十二、细脉 二十三、伏脉 二十四、动脉 二十五、促脉 二十六、结脉 二十七、代脉 ……
章节摘录
角膜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外伤与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致病微生物可为外源性,也可来自隐藏在眼睑或结膜囊内的各种致病菌,如慢性泪囊炎,是造成角膜感染的危险因素。②全身性疾病:如结核、风湿、梅毒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角膜炎、角膜软化症、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以及自身免疫性等。③邻近组织疾病的影响:急性结膜炎引起的浅屡点状角膜炎,巩膜炎可导致硬化性角膜炎,色素膜炎也可引起角膜炎。 角膜炎发生以后,其病理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炎症浸润期、进行期和恢复期。炎症病变的转归,一方面取决于致病因素的强弱,机体抵抗力的大小;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医疗措施是否及时、恰当。 1.炎症漫润期当致病因子侵袭角膜时,首先是角膜缘处血管扩张、充血。由于炎性因子的作用,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及白细胞,特别是嗜中性白细胞迁入病变部位,在角膜损伤区形成边界不清的灰白色混浊病灶,周围的角膜水肿而失去光泽,称角膜浸润(corneal infiltration)。浸润的大小、深浅、形状因病情轻重而不同。经过治疗后,浸润可吸收,角膜透明性得以恢复而痊愈}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及时,炎症将继续发展。
编辑推荐
《李士懋·田淑霄脉学心得: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可指导中医初学者入门习脉,不入歧途。一书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理论结合临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