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周迎春,黄桂琼 主编 页数:630
前言
清代名医叶天士云:“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可见多读书、读好书是成为一名好医师的前提。然而,自古至今,各种医书汗牛充栋,各种资料目不暇接。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正如晚清名医雷少逸在《时病论》所感叹的:“甚矣!医道之难也。”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读到文章的精髓,在纷呈的信息中快速获取有用的东西,是一个难题,更何况许多身处基层的同行,有许多医学著作是无法阅读到的。作为重点医科大学的学者,占有文献、科研和临床的优势,因此,我们一直觉得有义务和责任解决这个难题。 2004年,对我们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作为有着光荣历史的第一军医大学,响应中央军委号召,集体转制,脱下军装,投身到地方的建设之中,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具有30年历史的全军惟一的中医系也扩建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于是我们决定,集中力量,编写一套反映中医药学术渊源,介绍在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医学名著、名医经验、著名方剂的书籍,作为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纪念,作为我们融入地方医疗保健事业后的献礼。这一想法,得到了人民军医出版社和南方医科大学的大力支持,寒暑两易,终于完稿。 邵尧夫在《渔樵对问》中说:“能用天下之目为己之目,其目无所不观矣。”本套书籍的编写目的,就是要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能使己目“无所不观”的“天下之目”,为中医理论和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经验,为中医学术发展做出贡献。本套丛书分肝胆病证、脾胃病证、肾系病证、心脑病证、肺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急性病证、外感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病证、眼科病证共12册,每册按中医病名分章,各章之下,再细分为“名著经典精讲”、“名医经验精粹”和“名方应用精析”三部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既要有学术性、系统性,又要有理论深度;既要注意到可读性、实用性,又要考虑到所选内容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力求突出中医特色,保持中医病证分类的规范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所选内容尽可能包括生理病理、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文献入选的时间跨度则从春秋战国至今。 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利兵家。但愿本丛书的出版,能够给读者带来便利和收获。我们也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
内容概要
作者分急性发热、暴喘、暴吐、暴泻、痢疾、急性腹痛、急性胃脘痛、心悸、卒心痛、中风、中暑、厥脱、昏迷等13章,以名著经典精讲、名医经验精粹、名方应用精析的形式探讨了各种急性病证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名医诊治经验等,以帮助中医医师领悟其中的奥秘,使之悟于心中,触类而旁通,达到切实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作用。该书内容丰富新颖,科学性强,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主要供中医临床医师使用,也可供中医院校师生、古文献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第1章 急性发热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 一、《素问》:病因 二、张仲景《伤寒论》:外感发热 三、杨士瀛《伤寒类书》:疟邪致热 四、张景岳《景岳全书》:病因辨证、治法 五、王肯堂《证治准绳》:外感、内伤辨证 六、何梦瑶《医碥》:阴虚发热 七、柯韵伯《伤寒来苏集》:阳明发热 八、张璐《张氏医通》:潮热、辨寒热真假 九、吴鞠通《温病条辨》:病因、病机、辨证、治法 十、王孟英《温热经纬》:温热病发热规律 十一、柳宝怡《温热逢源》:伏暑发热 十二、周学海《读医随笔》:瘀血发热 十三、石寿棠《温病合编》:寒疫发热 十四、王燕昌《王氏医存》:治疗时机 十五、程杏轩《医述》:发热类型 十六、秦皇士《伤寒大白》:汗法应用 十七、戴天章《广温疫论》:治法 十八、杨璇《寒温条辨》:温病治法 十九、陆廷珍《六因条辨》:春温 二十、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疫疠发热、伏邪病位 二十一、戴天章《重订广温热论》:寒热错杂 第二节 名医经验精粹 一、姜春华治疗急性热病的“截断学说” 二、时逸人治疗外感热病经验——伏温内发,需辨气血 三、孔伯华治疗外感热病经验——温热病从伏邪治 四、吴佩衡治疗发热病证的经验 五、叶景华治疗外感发热经验 六、张琪治疗高热经验 七、吴康衡外感热病泛精气神七纲证治论 第三节 名方应用精析 一、白虎汤 二、柴葛解肌汤 三、银翘散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五、柴胡注射液第2章 暴喘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 一、《黄帝内经》:病因病机 二、张仲景《伤寒论》:病因 三、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病因 四、杨仁斋《仁斋直指方》:痰浊致喘 五、朱震亨《丹溪心法》:病机 ……第3章 暴吐第4章 暴泻第5章 痢疾第6章 急性腹痛第7章 急性胃腕痛第8章 心悸第9章 卒心痛第10章 中风第11章 中暑第12章 厥脱 第13章 昏迷
章节摘录
第1章 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病重者可出现神昏、抽搐或各种出血证候。由于本病为常见病证,且病因多样,历代医家亦每多论述。西医学中部分急性感染性发热疾病可参考本章论治。 第一节 名著经典精讲 一、《素问》:病因 1.《素问?热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2.《素问?评热病论》:“有病温者,汗出则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 条文论述了寒邪及温病引起的发热特点。寒邪引起的发热,热势虽甚,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温病引起的发热其特点是发热,汗出热不解,脉躁疾,甚则出现狂躁谵语等神识不清之证。 二、张仲景《伤寒论》:外感发热 1.太阳病发热 (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日伤寒。” 太阳病是六经病的初起阶段,太阳感受风寒之邪,寒邪袭表,卫阳被遏则恶寒,正气浮于肌表而抗邪则发热,故发热恶寒是太阳病的特点。太阳病又有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之分。太阳中风发热恶风而汗出,太阳伤寒发热恶寒而无汗。文中所述“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强调太阳病发热是必然趋势,有时“发热”可能出现的时问较晚罢了。迟之原因为初感外邪,卫阳闭郁未能及时伸展与邪抗争,故伤寒证恶寒在先或恶寒与发热并见。 ……
编辑推荐
《急性病证妙谛》囊括了1000多种名著的经典论述,阐述了各种病证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则用药,精选了800多位古今名医的临证应用经验,点拨了其遣方用药的精妙之处,剖析了500多首千金名方药物组成、配伍法则及效用,介绍了现代用法和研究进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