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王惟恒,王赋斌 主编 页数:2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纵观医学史,趣谈古今事,浓缩了的国学中医的千年辉煌历史画卷尽收眼底;学中医基础理论,身边犹有名家指点迷津,教你巧识阴阳五行之玄机,破解五脏六腑之奥秘,熟悉四通八达之经络,而后可知病之由来;读中医诊法治法,犹有名师言传身授之感,教你洞悉中医识病妙理,领悟中医辨证要领,熟谙百病防治之法。勤读医书,开卷有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趣说中国医学史 从神农尝百草说医药起源 黄帝与《黄帝内经》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起死回生”话扁鹊 “外科鼻祖”华佗 “药王”孙思邈 针灸铜人与王惟一 开医学百家争鸣之先河的“金元四大家” 药物学家李时珍 免疫法的先驱——人痘接种术 “温病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早期中西医结合的倡导者——中西医汇通派 伟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中医之“最” 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 古典哲学的巧妙应用 从太阳和月亮谈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认识世界说“五行”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人体的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都是“官” “奇恒之腑”为何奇 “官官相护”的脏腑关系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奇莫测”的气 营养身体的血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下精 濡养人体的津液 气血精津液,相生性相依 四通八达的经络 独特的生理系统——经络 “奇经八脉”为何奇 奇妙的经络现象 经络的生理功能 熟悉经络有妙用 使人生病的内外因素 外邪伤人话“六淫” “疫疠之气”从何来 从范进中举说“七情” 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致病因素 话说痰饮与瘀血 邪正盛衰与疾病 阴阳失调与疾病 气血失常与疾病 津液代谢失常与疾病 精的失常与疾病 话说内生五邪第三章 中医诊法述要 望而知之谓之神 从扁鹊望齐桓侯之色谈起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望而知之”的“五色诊” 望形体与望动态 皮肤上的疾病信息 观舌辨病 望幼儿指纹与辨病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巧 问寒热 问汗 问头身及疼痛 问二便 问饮食口味 问睡眠 问经带 问幼儿 切而知之谓之工 趣说中医“三指禅” 勤于实践 指下易明 切脉述要与平脉 常见病脉与相兼脉第四章 中医辨证述要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寒热辨证 虚实辨证 阴阳辨证 脏腑辨证 心与小肠病辨证 肺与大肠病辨证 脾胃病辨证 肝胆病辨证 肾和膀胱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气病辨证 血病辨证 气血同病辨证 津液病辨证 外感病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第五章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病必求于本 正邪相争与扶正祛邪 “三因制宜”与治法 正治、反治及治疗“八法” 中医“以情胜情”治法撷趣附表 脏腑辨证选药参考表 脏腑辨证选方参考表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趣说中国医学史 五、“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公元145—208年),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本名华,字元化。华佗只是他的绰号,系梵语“阿伽佗”的译音,意思是药神。因其医术高明,故时人尊称他为华佗。华佗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高明医者,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自幼喜欢读书,曾游学徐州,通晓经史,喜爱医术。他重视品德修养,鄙薄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人。其家乡的最高地方长官陈圭曾推举他为孝廉,朝廷的太尉黄琬也曾征召他到京里做官,但都被他回绝了。他携着药囊,往来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以高超的医术解除人民的疾苦。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于外科,被后人誉为“外科鼻祖”。他发明的全身麻醉术,比欧美各国提前了1600多年,在世界医学史上备受尊崇。五脏六腑之疾,若针、药不能治者,则开刀治之。开刀前,他让病人服用“麻沸散”,病人便如酒醉般完全失去知觉,随即刳破腹背,抽割积聚。如果是肿瘤就割去,如果病在肠胃就截断,除去疾秽,洗涤后加以缝合,在伤口上敷以药膏。过四五天后,伤口就会愈合。1个月左右,即可恢复正常。据此可知,华佗在1800多年前,已能进行腹腔肿物的摘除和肠胃手术。只可惜他当时使用的“麻沸散”早已失传。据现代人考证,可能是用曼陀罗花等药物制成的。 史籍记载,华佗用药物和针灸治病,经常是用药不过数种、针灸取穴只是几处,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不仅如此,华佗还是一名能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的专家。一次,一位太守请他看病,华佗认为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于是他接受了许多财物,却不给他好好看病,不久又弃他而去,并留下了封书信骂他。太守大怒,让人去追,他的儿子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悄悄拦住了去追赶他的人。太守在极度愤恨之下,吐出了几升的黑血,病很快就好了。 ……
编辑推荐
《中医基础知要》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国学中的精粹。研习中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良好的悟性,修养和坚持不懈的知识与实践的积累。愿志于此道的读者们在中医研习之路上走得更远……谨以此书献给喜欢中医,从事中医以及想要了解中医的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