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宗士群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面向广大农村医生和基层医生,系统介绍针灸与推拿基本知识,包括阴阳、五行、脏腑、中医诊法、经络和腧穴、刺灸法、常见病针灸治疗、推拿疗法等。重点介绍针灸与推拿实用技术、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适于广大基层中医、推拿、针灸医生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针灸推拿的中医理论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2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第一节 脏腑 一、脏、腑的特点 二、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的区别 三、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 四、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相互联系第3章 中医学的诊法 第一节 望诊 一、全身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排出物 四、望小儿指纹 五、望舌 第二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切诊第4章 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经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二、经络的功能 三、经络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分布和走行交接规律 二、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四、十二经脉循行及主治病证 第三节 奇经八脉循行及主治病证 一、督脉 二、任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维脉 六、阳维脉 七、阴跷脉 八、阳跷脉 第四节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一、十二经别 二、十二经筋 三、十二皮部 第五节 腧穴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和脏腑之间的关系 三、腧穴的分类 四、腧穴的治疗作用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六、特定穴 第六节 常用腧穴 一、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 二、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 三、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 四、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 五、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 七、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 八、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 九、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 十、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 十一、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 十二、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 十三、督脉常用腧穴 十四、任脉常用腧穴第5章 刺灸法 第一节 刺法 一、针刺的工具 二、针刺前的准备 第二节 毫针刺法 一、刺手和押手 二、进针法 三、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第三节 灸法 一、常用灸法 二、注意事项 三、灸疗后的处理 第四节 拔罐法 一、罐具种类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三、拔罐方法 四、起罐法 五、适应证 六、禁忌证 七、注意事项 第五节 其他针刺疗法 一、三棱针刺法 二、皮肤针疗法 三、电针疗法 四、头皮针疗法 五、耳针疗法第6章 常见病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呕吐 第三节 呃逆 第四节 胁痛 第五节 泄泻 第六节 痢疾 第七节 便秘 第八节 胃痛 第九节 腹痛 第十节 中风 第十一节 眩晕 第十二节 头痛 第十三节 面瘫 第十四节 痹证 第十五节 漏肩风 第十六节 痿证 第十七节 腰痛 第十八节 不寐 第十九节 扭伤 第二十节 落枕 第二十一节 颈椎病 第二十二节 痛经 第二十三节 耳鸣耳聋 第二十四节 急惊风 第二十五节 癔症第7章 推拿 第一节 推拿概述 一、推拿的基本概念 二、推拿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推拿的生理作用 一、推拿的作用原理 二、推拿的基本治法 三、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第8章 推拿的基本手法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一、一指禅推法 二、法 三、揉法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一、推法 二、摩法 三、擦法 四、搓法 五、抹法 第三节 振动类手法 一、抖法 二、振法 三、牵抖法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一、按法 二、点法 三、压法 四、拿法 五、掐法 六、捏法 七、捻法 八、弹筋法 九、拨法 十、踩跷法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一、拍法 二、击法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一、摇法 二、背法 三、扳法 四、拔伸法第9章 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第一节 落枕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四节 胸椎后小关节紊乱症 第五节 腰椎后关节紊乱 第六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七节 腰肌劳损 第八节 腰部扭挫伤 第九节 髋关节扭挫伤 第十节 骶髂关节损伤 第十一节 踝关节扭伤 第十二节 腕部扭挫伤 第十三节 指间关节扭挫伤
章节摘录
三、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心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维护于外,其经脉下络于小肠,与小肠相表里。古代把心比作“君主之官”认为心为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它可以统领全身脏腑的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力和主导器官;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脉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和脉中不停地流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心、脉、血三者共同组成全身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起主导作用。 2.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 神明即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医认为神志活动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主管神志是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3.心开窍于舌 心与舌有经络相通,心的气血上通于舌,放心与舌的关系密切。若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柔软红润,活动自如,并可辨知五味。 4.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是指血脉。心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是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5.心在志为喜 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有关。喜,是人对外界信息引起的良性反映,喜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 6.心在液为汗 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伤寒论》中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根据以上理论可以发现:中医心的生理功能,与现代医学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皮质功能以及舌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附:心包 心包又称心包络,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从解剖学角度而言,与现代医学的心包一致。由于心包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故当邪气侵犯到心时,则心包当先受病。 (二)肺 肺位于胸中,上连气管、咽喉、开窍于鼻,其经脉下络予大肠,与大肠相表里。肺是主持周身之气的器官,古人有肺为“相腑之官”之称谓。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