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座城市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龙门书局  作者:王盛弘  页数:2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十三座城市》编纂为二辑,收录文章三十一篇,分述作者踏遍欧亚十三座城市一一上海、苏州、香港、京都、东京、首尔、巴厘岛、爱丁堡、约克、伦敦、巴黎、巴塞罗那,而以台北收束一一的所感所想。书中内容以旅游经验为凭借,作者步履悠闲自如,既将异地人事框入相机,也将心境转折化丸文字。从容转化的书写,让寻常行旅有了奇异而迷人的光晕。作者在旅途中有博爱之举,有浪漫而青涩的少年文艺花火,亦有人在异地,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脱序窘迫,读来令人一赞三叹。

作者简介

  王盛弘,毕业于辅仁大学大传系,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肄业。长期于媒体服务,曾获报纸副刊编辑金鼎奖。
  性好文学、艺术与植物,爱好观察社会万象,有兴趣探索大自然奥秘,赋予并结合人文意义。也喜好旅游,以此经验书写,完成《慢慢走》。两年后,交出《关键“字”:台北》,为台北立下一座座文学地标,文学评论家张瑞芬:
“在文坛的星光竞赛中,王盛弘这个声音是材质独特且辨识度高的。”另还有散文集《一只男人》,得到白先勇盛赞。
  王盛弘为年度散文选与各?文学选集常客,入选“台湾文学三十年精英选:散文三十家。,屡获文化艺术基金会创作暨出版奖,以及林荣三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写作年金、
“国科会。科普散文奖、梁实秋文学奖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旅人的?光一一序王盛弘散文集《十三座城市》
推荐序 岂仅止于十三座城市一一我所知道的王盛弘
辑一:十三座城市
 上海 像小鸟唱歌不一样
 苏州 寒山寺
 香港 压力发电厂
  这时候快乐占上风
  青春的边界
 京都 最好的季节
  华顶山渡口
 东京 走过三岛由纪夫
  夏日风物诗
 首尔 雪的可能
 巴厘岛 好日子
 爱丁堡 看见贝克汉姆
  哇!艺术节
 约克 犹太人不住的城市
 伦敦 混血伦敦
  出洋相
  青蛙跳进豌豆汤
  大英博物馆已失去魅力?
  钟花开过有余香
  开尽梨花,春又来
  不过是场浪漫电影
  巴黎巴黎罢工中
  跟着西西看房子
 巴塞罗那 绑架巴塞罗那
  建筑嘉年华
  换季随想
  开往菲格雷斯的列车
辑二:京都的石头
代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唯独目睹寒山寺的工事时,很不能安静。朋友说,寒山寺太有钱了,才会这样搞法。我往工人群里走,去看那一堆堆废柴残砖破瓦,纹路宛然,不知道哪一片曾经被张继抚摸过?仔细一看,有些破损痕迹还是新的,私心里是想捡一片回家珍藏,把个人欲念抹去,便咒骂起了这样的修整法。尤其登上佛塔,望见工人正在铺步道花砖,与这庙寺静穆庄严的气氛格格不入,心里更涌起了嫌恶。其实哪里还有静穆庄严?观光客如钱塘江潮或许是必要之恶,但自高处往四界望去,却发现屋檐都让透明塑料管给圈起了轮廓,塑料管里有小灯泡。当天色变暗,这里也露出像豫园商圈朝观光客招手的姿态吗?或是淡水河边林立的宾馆餐馆?如果再有一套伴唱机,两碟大肠头五花肉,三瓶啤酒,四个伙伴,就可以打麻将唱起陈小云的《舞女》了吧——打扮得妖娆模样,陪人客摇来摇去,红红的霓虹灯闪闪烁烁……回台湾后,寒山寺仍旧挂在我心上,像午夜蚊子声一般挥之不去。总得想个办法吧。打了几通电话求援与咨询,都落了空,遂写好以上文字,贴到寒山寺的官方网站。约莫两星期后,寺方有了回应:“台湾朋友的建议,我们已经郑重递交给方丈室和市政府有关部门。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王盛弘仿如晚明小品作家那样的,在日式庭园里闲坐,细数枯山水与垒石的修辞学。  ——张曼娟一个旅人心中放出的光,可以照亮一座城市。《十三座城市》正是这样一本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书。  ——台北教育大学台文所所长/向阳黑泽明的电影《梦》里,有一个小男孩由于偷窥了狐妖的婚礼,必须走到彩虹底下去寻找狐狸居住之处寻求原谅。王盛弘自己也像是个好奇的小男孩,被美丽的景象吸引而不惜冒犯伦常;然而,他的书写本身未尝不是彩虹底下的狐妖,诱惑着和他一样的男孩们……  ——诗人/鲸向海

编辑推荐

《十三座城市》:那些在此地在彼地,我们被定义被叮嘱被催促被逼迫必得履行而非旅行的琐琐碎碎,因为在路上,得以暂时放下,喘一口气……台湾著名评论家南方朔强力推荐,视觉设计新锐聂永真倾情设计,舒国治之后我们看什么……时报文学奖得主王盛弘带给你不一样的行旅感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十三座城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第一次接触这个作者是弟弟买的一本《慢慢走》,翻了几页挺喜欢的,买的这本依旧没失望,不错哦
  •   书不错 我感觉完全是作者的一本旅游随想,或者是对各地印象的总结小册子。对旅游帮助不大甚至说是没有,如何真有时间和兴趣,静下心来审度一下作者的审美情怀,也是可以的----但我不是很喜欢
  •   文字清新,观光客的自我定位比其他着重自助旅行类的书更具人文色彩,缓慢的节奏闲时阅读很是舒服。关于日本城市的篇幅较多,可能还是台湾受日本影响较大~
  •     
      
      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格写字的人
      特别是曾经在很多杂志上发表过作品之后
      但是我也常常思考
      为什么在那两三年之后
      我没有再写任何东西呢
      我想我是缺少风格
      比如我特别喜欢的梁文道,他的风格虽然是一副公共知识分子的表情
      有人骂有人爱
      但总比没有风格、随波逐流要好很多
      
      王盛弘是有自己的风格的
      实际上在台湾
      非常多的作家有着自己的风格,甚至是标签
      王盛弘因为其性取向
      因此他的风格更受到我的关注和喜爱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
      王盛弘的风格是日式的
      虽然没有日本语言的韵律
      但是却有着日本人文的风骨
      淡淡的表层
      浓郁的里层
      交融合一
      的确别有一种厚度
      哈哈,我可以说很Q很弹牙么?
      
      开始阅读王盛弘的作品
      源于他的《一只男人》
      (貌似没有出简体版)
      我热爱同志文学
      因为我期盼着寻找一种归属感
      但我愈发明晰的感受到
      所谓的归宿感
      只有自己给自己
      
      做一个旅人
      或者行者
      在这个纷繁复杂却艳丽斑斓的世界上
      在曾经繁茂如今荒芜的感情世界里
      实际上我们都是旅人
      生活的流淌、时间的流淌
      让我们都成为旅人
      你想说“NO”?
      SORRY
      你没有这个机会,更没有这个能力
      
      我不要随波逐流
      我不要人云亦云
      我就是这样一个旅人
      王盛弘更是一个有风格的旅人
      也许我们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相遇
      
      
      
      
  •     让我下定购读王盛弘《慢慢走》和《十三座城市》的决心的,是南方朔先生的推荐序《一个有风格的作家的诞生》。南方朔先生说,目下,像希罗多德、玄奘法师和马可•波罗这样大开大阖的文明开创型旅行家不会再出现了,但新的旅行形态则不断出现:或将旅行当作“自我精神修炼之旅”,当作“生命历程”;或将旅行作为理解与沟通过程的“深度旅游”;再有就是将每一个地方当成是重重叠叠的文本,去它的缝隙间寻找意义的“漫游”。带着这样的观念来读王盛弘的这两本书,会发现他的旅行当然是一种“漫游”,但当他在旅行的缝隙间寻找某种趣味的时候,这样的旅程无疑也是一种“生命历程”体验,而在陌生的异乡的行行重行行,其实又怎能缺少得了理解与沟通?
         在《十三座城市》中,王盛弘记述了他游历上海、苏州、香港、京都、东京、首尔、巴厘岛、爱丁堡、约克、伦敦、巴黎和巴塞罗那的见闻,与一般的游记不同,王盛弘将自己整个地投身于异乡,与之发生纠缠、碰撞、摩擦,他的眼睛像是一块高感光度的底片,咔察咔察地记录下了他捕捉的主观影像,这正可视为他与异域和异地文化纠缠、碰撞、摩擦而留下的痕迹和缝隙的显影。他的游记,因此多少和世界著名旅行作家如简•莫里斯一般,极少对风景和奇观的描摹,对消费享受的体验,更多的是对街景和世相人情的捕捉,他们的文章,其实是对别一种文明、别一种生活方式的记录。因此,尽管他们的旅行时间可能和一般游客并无不同,走马观花,但他们却有超越普通游客、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第一眼能力,这样的眼力,融漫游者的即兴、社会学家的观察、人类学家的视野、哲学家的超然以及作家的感性于一体,能够在瞬间犀利敏锐地地捕捉到异乡异地的文化面貌,也即南方朔所说的文明的基底。
         在《寒山寺》一文中,王盛弘对古寺的灵光神韵不置一词,留意的却是国内旅游城市大兴土木的现象;游上海,他瞩目的不是什么浦东、外滩和南京路的壮丽景观,令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反倒是在机场就听到猛按急按的喇叭声,从中看到这个大城市的面目和节奏,他的精准观察,其敏锐性不亚于何伟在《寻路中国》中对中国各种各样的喇叭声的不同含义的关注。很难想象,写苏州和上海的游记只字不提两地的风景和文化景观观,而只留意到这些琐碎的细节。作者之所以写下来,显然因为他从中瞥见了内地的城市发展的极具时代特色的一幕。
         也是在这样的第一眼的观照之下,香港的璀璨夜色具有了特定的含义:那根本是港人压力的反映。他说,“超长的工时、超局促的空间、超竞争的资本主义现实,每个人都累积了大量的压力,当夜幕低垂,压力释放而成电力,哗地把整个香港燃烧了起来。”“压力”正是他穿透香港的高度物质物欲表象的关键字眼,透过它,他看到的不再是繁华靡丽的消费大都会香港,而是皇后广场地下通道里聚集联欢的菲律宾女佣、夜晚闹市酒吧看球赛喝啤酒的普通人群,他们的大呼小叫,便如同暂时卸下了重轭喘一口气。在他敏锐的眼光下,香港展现出表象之下的微尘暗影。伦敦、巴黎、爱丁堡、巴塞罗那、东京和京都……在他观照之下,都呈现出幽微或奇异的一面。
        王盛弘称自己是“隔着一扇浏亮玻璃窗”来看城市,看见的“其实是以客观世界为布景的主观映像”。所谓的主观映像,最终而言反映的是旅人的旅行观:王盛弘标榜的是“慢慢走”,因此,旅程就算和普通观光客一样走马观花,他的节奏却是快中有慢,慢中细品,由此品出不同于别人的风景。
        
        《慢慢走》、《十三座城市》,王盛弘著,龙门书局
      
      
  •      旅行的心理有一部分很有可能是对目前的处境感到不满。如果十分知足于自己的生活,也不厌倦于一成不变的日子,旅游也就没有那么必要了。难道魔幻般的旅行文学其实是对无聊的日常的反动???好吧,,我要造反!
      
       另外,也许我有数字情结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