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爸爸才是好爸爸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徐志频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徐志频  页数:245  

前言

人很奇怪,最常见却常视而不见,比如婴幼儿。有种观点,说西方到16世纪才发现人,到18世纪才发现妇女,到19世纪才发现儿童。中国更晚,到今天只怕才知道有儿童;至于婴幼儿,则对不住,还照老皇历,被奶奶姥姥放在摇篮里,就这么摇啊摇啊,直到摇得能走路,会说话。    如果说情形略有改观,则是近几年来,关于教子的书开始热门。这是好现象,关注有益成长。我从儿子出生后,开始真正留意婴幼儿。留心才知道,社会正流行“某爷爷育孙宝典”,“某某某胜过好老师”。翻过一些后,惊讶于这跟几年前“细节决定成败”出版后一样,什么“管理决定成败”,“执行决定成败”捕风捉影跟来。弄到最后,将读者搞糊涂,什么都决定成败,也就什么都决定不了成败。    有媒体今年问卷调查发现: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人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近年来,从国学热、选秀热、报班热、相亲热、养生热,到“张悟本现象”,一浪高过一浪,跟风随大流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谁都知道,跟风束缚思维、抑制个性、扼杀创造力,每个人到最后,逐渐模式化:内心浮躁、头脑粗浅、表情庸俗。这种怪象,正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几代成人教育失败,导致缺少主见,稀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结果。    我只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独立作家,一个试图通过透析历史、文化来影响社会与时代的知识分子,近年来用心写过好几本读者热爱过、追捧过、市场纷纷认可的书,笔下关注的、写到的多是些大人物、大事件、大历史。如此而已,无暇凑热闹。是儿子成长中的天性流露,一点一滴,一言一语,亦步亦趋,影响到我,打动了我,启发了我,改变了我,让我决定潜心下来研究,在深度上纵横拓广。文学本是人学,地球村内,哪里有重要过人的学问?研究人的学问,哪里还能重要过察习婴幼儿?    我当然又不敢自称“中国第一个发现婴幼儿的作家”。事实上,婴幼儿早被人发现了。两千多年前,孟子一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与道家老子观念中追求“赤子”“未孩”不谋而合,已成为主流声音中警醒成人向婴幼儿察习的开始。遗憾的是,后来儒家粗壮的“父为子纲”,将亚圣的话禁锢在摇篮里。鲜有人知道,禁锢后对中国人心造成的扭曲、损害,至今没有哪个大儒的学问可以等价换回。    到今天,这些损害依存,它成了我们继续要并且在付出的代价。作为一个关注社会与时代的作家,我意识到自己有义务付出时间成本来缩减这些代价。    当真正想着要告诉每一个家长怎么教子,给到一个可做模式的答案,我顿时发现这是个让人警惕的念头。我写书虽则不多,读书已不算很少,客观地说,一个作家自己对宇宙、.人生是否有独到的感悟,对社会、历史是否有犀利的穿透,对人性、人情是否有符合真理的洞察,直接决定所写内容的好坏。    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家长选择,只有好坏,不谈对错。凡是心存指导家长如何教子,甚至还设置规定对错,具体如何操作,本身就对家长与孩子构成不负责任的欺骗嫌疑。真正对宇宙人生通透,对社会人性通达的作者,内心都非常明白,自己从来也没有握住过人间的绝对真理,如同手中一直也没有一把上帝特赐的正义之剑。人性如此复杂,又如此的神奇美丽,谁也无能力对一切做出绝对的对错判断。规定儿童“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样才对,那样不对”的作者,除了存心欺骗读者,就是自己确实也还没搞懂。以自己的昏昏然,只能使读者更加昏昏然。    是以,我写本书,只是尽量站到今天人们可能有的,高度,将宇宙、人生中所探索出的自然法则,将社会、历史中总结出人心的规律,将人性、人情中那些正反好坏方面,都通过婴幼儿的成长所折射出的天性,将它挖掘过朱,透析上来,显影出来,以今天合时的价值观为立场,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有了这样对自然法则、社会规律、人性人情多维度的高端眺望,我相信任何一个聪明的家长,读后都有豁然开朗之感。当然,不是说作者多么高明,因为世界本身历历开明。回到生活中来,自然马上领悟到可以怎么去教育自家孩子。这样再教,心里踏实。    在现实中,我跟许多爸爸一样,想做个婴儿保姆都笨手笨脚。这应该不是耻辱,因为当代社会职业化分工如此细化,爸爸完全没必要堕落成“奶爸”。甚至连妈妈变成纯粹“奶妈”,我都以为是堕落与不负责任。似乎鲁迅说过:爱孩子是动物都会做的事。人要保有尊严与价值,关键得有教育。而教育也是最复杂、最难做好的事。    所以,我一心只关注婴幼儿的精神性成长。我想今天及未来的家长,都会明白,在今天这个物质不是匮乏而是严重过剩的时代,相对身体发育,精神性成长显得多么重要。尤其在中国社会转型成功后,它只会更加重要。试想一下:当新一代公民,都开始追求个人价值与自我实现时,按老皇历教育的儿女,可能小学毕业那年,价值观就已经落伍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再改变或追赶,木已成舟多么困难。只是他们不知道。因为爸爸妈妈当年看错了不负责任的某些坏书,或者错过了某些真正有价值的好书。今天的爸爸妈妈既然知道,就不应给儿女留下这种缺陷。    将分析历史大人物的眼睛投到今天的小朋友们跟前,我不以为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欲改变未来孩子命运,必先影响今天成人。历史属于过去,但每个人都只能活在当下,而未来的历史,又全靠今天的小朋友们将来去行动。让行动者思考,让思考者行动,作者可望做到。必须说,任何试图开出一把“包教百家”的药方,代替家长自己教育子女的图书,跟江湖骗子没有区别。作家可以给到读者望远镜,读者必须靠自己拿起显微镜。    如果说,本书不局限于只供正在教育子女的家长阅读,我以为正是这样。许多大人物都有看儿童连环画的爱好(如毛泽东就喜欢看《三国·演义》连环画),这一方面是调节思维,作为休息;同时重要的一点:儿童书籍,寥寥数语,简单明了,将事情来龙去脉,勾勒得一清二楚。大人物阅读它,能从中得到许多启迪,比方怎么将深奥哲学表达成文盲听得懂的常识。而且,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用最简洁明了的符号,来弄清楚宇宙万事的规律,把握万变背后的宗,这正是《周易》在做的事。目前似乎还没人说,《周易》是本肤浅的书。    我尝试将多种学科知识、文体融合起来写,它有工具书的价值。但事实已经超越了工具价值。这也是我始终坚持的定位:做一个相对纯粹的独立作家,做一个试图通过透析历史、文化来影响社会与时代的知识分子。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读者,如果想看一本了解人的书,这本书应该不会让人感到浪费时间。而如果你此时有缘捧读,正看到这里,请记住:下一页即将翻开的故事、观点、剖析,可能会接二连三打破你许多原有的价值观念。如果你在让你惊讶、疑惑、震撼的地方稍作停留,略略思考,不、久后的某一天,你又恍然发现,它还会让你多多少少得到新的收获,这也是本书又一种价值所在。    徐志频于长沙    2011年5月4日

内容概要

  《“懒”爸爸才是好爸爸:读懂天性才能教好孩子》立意于未来,以“公民价值观”为标尺,分“想、做、教、观”四卷。从“自然法则、天赋人性”着笔,以儿子生长为个案,以人类文化根源为底衬,通过对婴幼儿成长阶段特征细察,精当地描述、分析,探源人类天性的根与本,以此作为教育与引导的依据。故事与心得,思考与发现,逐层推进,洞察入微,全面关注儿童的精神成长,深度剖析出婴幼儿天性与成人社会的渊源,令人扩开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  《“懒”爸爸才是好爸爸:读懂天性才能教好孩子》行文幽默风趣、妙语如珠,联想类比的发挥,深入独到的思考,让人时时启发触动。全篇以公民教育理念为主线,在中国首倡做“门卫式爸爸”,开启未来中国全新家教观先声。  中国谚语说:妈妈是一所学校。英国著名学者哈伯特研究后得出惊人的论断:“一个好爸爸胜过一百个校长。”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好爸爸与好男人同为一体,属于一项伟大的事业。

作者简介

徐志频,男,著名作家,青年评论家,居长沙。历一线记者,深度报道、评论员,深度主编、内容总监、至总编辑。现为中国国际作家联合会会员,法制日报社《法人》杂志特约研究员,湖南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评论家,湘商文化核心人物。已出版《70后的碎梦》等图书8部,所著《湖南人怎么了?》畅销中国,2010年9月排行中国文化类图书畅销榜第二。新著《经营天下的湖南人》被荐为湘商学院(筹)指定教材,全国湖南商会指定重点专购人文读物。2010年,在湖南大学“中国文化论坛”作《湖南书生与实干精神》专题讲座,引发热烈反响。同年,湖大与北大联合主办的“新千年人文论坛”,作者为特邀主讲嘉宾。第三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代表全国湖南商会出席参加。2010年,全部著作被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图书馆收入永久馆藏。被读者称为“中国的巴尔扎克,湖南的历史书记”。

书籍目录

开卷/1 看,爸爸变脸了/1 第一卷/想 怎样才是合格父亲/14 儿童店里奇思怪想/23 呱呱坠地前的遐想/28 第二卷/做 名字与价值引导/36 抓住“用进废退”/43 如何“从动物到人”/48 爱也要顺其自然/56 珍惜微小的自由/61 游戏产生价值/65 性格、习惯与引导/69 半岁的成效/75 第三卷/教 节制地放任/80 模仿就是科学/83 强化自我与确证/87 从婴趣中发现价值/90 开发记忆的缘由/93 小心利用冒险/97 作为父母无价的爱/101 尊重“儿权”完善人格/104 家际关系,孩子模本/108 技术不应妨害天性/115 运动可以培养精神/121 破坏与探索的引导/125 自私与无私的选择/130 打骂帮骗还有什么/137 真情假意怎么办/142 以“半调皮”为参照/148 经验:顽皮变兴趣/154 可以倔强,但要纯粹/157 鼓励好奇,划定行为底线/162 营造自由学话的环境/168 真话与梦话各有意义/175 今天用什么价值观来影响/179 保留错误就是保护想象力/184 第四卷/观 童年环境,城市还是乡村/192 气质培养,贵族还是教养/197 文化根基,中国还是美国/204 自立之后,老师可以没有/213 毛泽东的学问来自图书馆/217 抑制个性,事实上很丑/219 收卷知道人,不折腾/222 后记 做“门卫式”爸爸/236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营养元素与智力 孩子即将到来,这成为全家兴师动众的大事。母亲与岳母同时赶来照顾,加上妻子,三个大人围着转。我也被她们转带进去。 今年里关心孩子的事情一多,听来不少真实的笑话。说某人在孩子六个月时,去医院做B超,结果发现是女孩。那人脸“刷”地跌下来,命令老婆说:明天起你就莫吃钙片啦!话一经传开,熟人笑出了泪花。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大学教师呢,重男轻女。 后来发现误会了,他不是重男轻女,因为老家在农村,自己有四兄弟,生的都是儿子,爷爷奶奶做梦都想要个孙女,还求之不得呢。原来他的想法,怀个女孩还吃钙片,骨架大,将来怕要五大三粗,难看得要死。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看人家生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几乎一夜之间;到自己才发现,女人怀胎十月,是个漫长岁月。 今年以来,妻子除了买书,将偌大一座图书馆有关生孩子的书,差不多都借光了。她不但自己看,还要求我看。我总结2008年,发现她新培养两大爱好:一是吃钙片,二是服DHA。 我刚好是个“钙片与DHA”怀疑论者,每次去学校看她服,就问:今天的“灵泛得乐”吃了没?“灵泛得乐”是长沙大兵的相声,笑话某人为了求得聪明,梦想吃上一种可以变聪明的药,大约相当于汉武帝求长生不死药。笑话归笑话,据说吃钙片可以使婴儿长得骨头粗壮;服DHA更是可以促进脑细胞发育,让人一出生就十分聪明。身边的“孕人”,不是在吃,就是正准备去吃。 后来查DHA资料,才知道它的学名叫二十二碳六烯酸,是细胞膜脂质结构中重要组成成分,存在于许多组织器官中,特别是在神经、视网膜组织器官中含量丰富,对脑细胞的形成、生长发育及神经细胞突触的延伸都起着重要作用。DHA对智力和视力发育,在营养的角度,有积极的作用。不是说服了它就可以让孩子变聪明,但缺了它,智力和视力发育就会跟不上。 “生长痛”的心理准备 孩子出生在即,光着身子到来,不能光着屁股出去,于是预备去买衣裤。今天第一次逛儿童店,惊讶地发现,世上最贵的东西,居然又是儿童用品。 走进儿童店,那么多价格咬手的用品,却依然挂得琳琅满目,映照出的,正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心:有点像今天城市父母畸形爱心联合大展出。 孟子说,人生而具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做爸爸妈妈的,可能还多了一心:补偿之心。 进儿童店才发现,关于儿童的成长,社会早已做了设置,一切都有流程。我有点纳闷,照这样毫无个性的流水作业线,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出意外,恐怕都要做温室里的花朵。 从世俗的成功来说,一切真正的人才,从来不是流水作业可以培养出来的。

后记

“门卫”理念的来源    《中国教育报》曾说过这样一则故事:《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作者李希贵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现在学院主楼的走廊里,在大教育家杜威雕像的旁边,挂着6幅很大的照片,全是人物肖像。作者开始以为是学院的历任院长,不想仔细一看介绍,却惊得使劲揉眼睛:怎么全是学院的校工们!更令他眼睛发直的是,其中一幅图片上,正是他所住的教师公寓的门卫、一个墨西哥籍的小伙子!    记者看到这里,也感到十分惊奇,由此发出感慨:试想,一位受到如此礼遇的门卫,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因为学校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他就是学校的“形象大使”,他会竭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维护学校的形象。学校拥有了这样的员工,其社会美誉度怎能不提高?    读者看了这个故事,可能都会有点诧异。事实是,门卫校工们受到如此待遇,又何必要去美国找?中国早有。开创北大的校长蔡元培第一天上班,顾颉刚事后这样回忆:1916年,蔡元培接到教育总长的任命,于12月22日到达北京。当时的《中华新报》报道:“蔡孑民先生于22日抵京。大风雪中,来此学界泰斗,如晦雾之时,忽睹一明星……”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如期到北大任职。那一天,北大喜气扬扬。他到校的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鞠了一个躬,这就使得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如此朴素、低调、平易,在校工和学生们看来,蔡校长像个看守校门的老头。    1917年,其时中国社会还等级重重,经济上的差别,社会地位的悬殊,普通人与教授判如云泥。据由斯诺著、汪衡翻译的《毛泽东自传》:“1919年夏,……李大钊给我工作做,叫我做图书馆佐理员,薪酬是每月8块大洋。”其时,李大钊为120块,胡适为200块,陈独秀为300块。    300块大洋放到今天是多少钱?有人粗略比较,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约合现在的人民币200元。这样算来,相当于6万月薪。以今天的标准,他们都属“富一代”,完全有本钱炫富,头上插根凤凰毛,冒充孤家寡人。但90年前的社会与今天不同,当时的经济差别,并不构成人格上的差别,他们开始意识到,不应凭自己知识或金钱上的不对等而欺压人。就是说,人与人在人格上平等的价值观,已经在那些拥有学识、尊严与地位的知识分子之间处处流淌,在北大校长与校工、学生们、门卫工人之间得以细节体现。    ……    怎样做成“门卫式”爸爸    正是因为人天性中每一种情欲,正的还是反的,好的还是坏的,都是人所必需的,所以爸爸不能取家长的姿态,强行在婴幼儿时期起,就将儿女的某些天陛扭曲、伤害、消除,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天性,让他们自然自由地发展。    不少成人在这方面因思维定式很难想得明白。我们看老子怎么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说的是事物矛盾与辩证关系。没有反,就没有了正,没有坏,就没有了好。试图从婴儿期起,就将人天性中的一切反与坏的天性扼杀,事实上等于从根本上抹掉了好与正。    正是因为人天性中的一切反与坏跟好与正彼此依赖,同时存在,而且还时刻在相互转化,所以,教育的意义,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按照符合道德判断的要求,克制人反与坏的天性,同时让反与坏转化成正与好。比方说:一块稗草与禾苗交错生长的稻田,最好的办法,一是研究让稗草也成为人可开发利用的新加工产品;二是给禾苗浇肥,让禾苗生长占据了全部地盘,稗草自然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这个比方正好说明教育的引导作用。如果要让稗草彻底绝根,那就将田用水泥封上。这是强行霸蛮的规定,而不是引导了。因为只要有一棵水稻,稗草种子何时又被风刮进来了,刮醒了。水稻与稗草从来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弄清楚了这些道理,就懂得姿态消极的含义。在孩子的成长中,呵护人的天性,让人的每一个天性,在现实中都朝着正的、好的方向发展、转化,这只有“门卫式”爸爸可以做到。    这时再总结一下,“门卫式”爸爸,方式灵活,散布本书,但总的原则,也很简单:就是作为爸爸,在孩子人身方面保卫安全,在孩子成长方面提供服务,在孩子管理方面姿态消极。实现了这三条,就做成了“门卫式”爸爸。这或许让许多爸爸有点沮丧,但应该看到,门卫事业虽然平凡,但业绩绝不简单,他可以与大教育家杜威相提并论,可以得到蔡元培校长的鞠躬与尊重。    当然,我们也都明白,“门卫式”爸爸作为一种新提的教育价值观,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思考、对现实带来的全新变化,已经远远超越了亲子教育。——这是又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只抛砖引玉,一切才刚刚开头。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中国最落后的教育,就是婴幼儿教育。    ——孙云晓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曾经淡出家庭教育的父爱教育面临着回归。父亲不再有权设计子女的未来,包办子女的一切,而是交由社会来决定,让子女作为个体自主抉择。父亲权威体系的解体,让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具有家庭决定权。父亲角色的变迁,并不意味着责任感的缩小,反而给新时期的父亲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家庭、‘社会中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    ——《广州日报》    在育儿过程中,孩子也对父亲“成长”产生影响。“初为人父”意味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重新构造。研究表明,育儿体验不仅刺激着父亲角色的加速确立,而且促进父亲个性的健康完善。在亲子沟通中,父亲的自我克制性、视野开阔性、生存感、自我能力感等也会显著变化。影响是互动的,孩子从婴幼儿、儿童发展为少年、青年,乃至成人,父亲角色都将陪伴孩子。    ——《家庭教育导报》

编辑推荐

《"懒"爸爸才是好爸爸:读懂天性才能教好孩子(亲子教育经典珍藏)》是目前市面上第一部全面关注婴幼儿精神性成长,深度剖析赤子天性与成人社会渊源。它文字生动活泼,内容深度思致,父母读了可以用来教育孩子,成人读了可以用来反观自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懒爸爸才是好爸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