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共同体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郑琦、 王名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郑琦  页数:210  

内容概要

  单位制解体后社区层面的共同体生成的需求日益凸现。在人u流动和个人自由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居住环境呈现出共同体的属性,以缓和日益尖锐和复杂的社会矛盾。《论公民共同体:共同体生成与政府培育作用研究》选择以城市社区为对象,准确描述了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轨迹与现实状态,围绕共同体生成中政府的作用提出了激励-约束理论模型,并成功地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给予论证得出了一系列有新意的结论。  《论公民共同体:共同体生成与政府培育作用研究》对政府有效地评价所选择的政策工具,推动城市社区建设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社区工作者清晰地认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轨迹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对学者研究中国城市公民社会的兴起以及探讨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郑琦,女,1982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2005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得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其间,于2008-2009学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访学一年。现任职于中共中央党校。曾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个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和书籍报刊上发表各类学术文章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言1.1 问题的提出1.2 选题背景及意义1.3 研究概述1.4 论文结构安排第2章 共同体与政府培育:概念与理论2.1 基本概念2.2 关于中国城市社区共同体研究的文献综述2.3 理论综述一:共同体生成路径2.4 理论综述二:政府对共同体的作用2.5 本章小结第3章 共同体生成路径的历史选择3.1 生成路径:政府培育主导3.2 路径依赖:共同体演化过程3.3 本章小结第4章 激励与约束:政府培育作用的制度分析模型4.1 制度分析框架下问题的再定义4.2 政府培育激励共同体生成的理论演绎4.3 政府培育约束共同体生成的理论演绎4.4 本章小结第5章 政府培育激励共同体生成的实证分析5.1 政府培育的测量5.2 共同体的测量5.3 其他相关变量5.4 激励作用的实证检验5.5 本章小结第6章 政府培育约束共同体生成的实证分析6.1 政府培育与组织自治性的相关关系6.2 选择性培育6.3 培育效果弱化6.4 本章小结第7章 个案研究7.1 个案研究设计7.2 政府高度培育的服务协调类组织:小红帽志愿者协会7.3 政府中度培育的文体活动类组织:春之声合唱团7.4 基本无政府培育的居民维权类组织:新干线业主委员会7.5 小结第8章 结论与讨论8.1 主要结论8.2 理论贡献与创新8.3 后续研究的讨论参考文献附录A北京市朝阳区访谈者列表附录B问卷调查的方法附录c朝阳区社区社会组织问卷附录D社区居民调查问卷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通过“小红帽”志愿者协会的系列活动,社区居民的联系加强了,居民之间的信任、互助与合作也增强了。认领了文体活动岗的居民在各社区组建了大量的文体队伍,如,合唱团、舞蹈队、腰鼓队等,在他们的组织下,大量的居民开始参与到社区的文体活动中来。大山子社区的29名党员认领了扶贫帮困岗,与社区内24名特困户老人结对子,为他们购物、测量血压、料理家务。更多的居民采用邻里守望互助的方式,在自愿的前提下结成对子,发生事情时互相帮助。通过小红帽的活动,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近了,联系密切了,还催生了“顺风车”、“互助门铃”等多种形式的互助活动和“邻里节”等社区综合活动,使社区居民从彼此之间互不联系,而逐渐转变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此外,由于小红帽的系列活动,居民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的关系也近了,对社区公共事务更加关心了,社区归属感、认同感普遍提升,社区参与度明显提高。居民在协会活动中有困难就找居委会和党组织帮助,居委会和党组织在处理社区难事、大事时也找协会商量和帮忙,协会成为了沟通居民与居委会之间的桥梁。由于联系紧密了,居民们在参与社区活动和管理的过程中主体性越来越强,于是给政府提意见的群众少了、给社区提合理化建议的群众多了;围住领导反映问题的人少了、主动帮助社区做工作的人多了。开展小红帽活动以来,收到合理化建议几千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000余件,解决纠纷1000多起。

编辑推荐

《论公民共同体:共同体生成与政府培育作用研究》是清华大学NGO博士论丛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公民共同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