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社会 作者:柴静 等 页数:270 字数:2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GE声音即将付梓,身为38位作者之一,有几点想法想与读者朋友们交 流。 其一,GE声音,意在通识。通识教育有各种别名,或日博雅教育,或 日全人教育,或日素质教育,可见通识教育也是世界的共识。这些名称中 ,我们以为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更好些。通识,从字面上看, 也可以理解为通门跨类,广闻博识。不唯思能通学,学亦能通思;不唯文 能通理,理亦能通文;才、学、识、技,各备其长;体、心、德、智,尽 情发展。这对于生活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中的中国内地同胞而言真的是太重 要了。我听过这样一个传说,北京某顶级重点大学,有一位报考中国哲学 博士学位的考生,面试时,导师问他:“读过哪种儒学经典?”回答:“ 读过《论语》。”又问:“读过哪种版本?”回答:“《于丹论语心得》 。”此言一出,导师晕了。我知道一本小小的《GE声音》不能解决通识教 育这样的大问题,但有点声响,总比无好。 其二,GE声音应该是真实的声音。这些声音,不见得都是美声,不见 得都正确。然而,它一定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一定是真实的情感表达。所 谓:“我说的都是我信的,我信的才是我说的。”过去的时代,一些同胞 特别好讲真理,其实真理哪有那许多,能够做到真实就很不容易了。真实 代表的乃是对文字的敬畏,对读者的尊重,同时也代表了书写人的自爱与 自尊。在这一点上,GE声音保证品质纯粹,不屑虚言。 其三,GE声音属于场外声音。现代人的一个脾气,是不但要知道幕前 ,尤其想知道幕后,大家喜欢的是全息性信息。GE声音写的往往是书后的 话,台下的话。虽非庙堂之声,却是心底之声;虽非高头讲章,却是性情 之言。不拒小言,不藐微辞,即使生活细事,也能有情有调;纵然风急雨 骤,不掩本性真情。 其四,GE声音理应是快乐声音。其实,博客的本性就是快乐。古人云 ,诗穷而后工;西人云,愤怒出诗人。然而,穷困不能出快乐,愤怒不能 出幸福。虽然真情写作,不会矫情,郁闷就郁闷了,悲情就悲情了。然而 ,现代文明的方向是愉悦,现代生活的主调是快乐,现代文字的主色是好 玩儿。如果说,旧时的文明,贵在以暴易暴,那么,今天的文明,就该用 快乐消解愚昧,用快乐颠覆阴暗,用快乐张扬光明。你没有游戏规则,没 法和你玩;你垄断游戏规则,干脆不和你玩儿了。我希望,各位读者朋友 可以在本书收入的各种情态文字的背后读出某种笑声。我们不掩饰自己的 深层快意,因为我们对自己很有信心。 其五,GE声音代表了多样化声音。声音不可一律,一律预示死亡。我 们欢喜众生众相,我们满:意众说纷纭,我们甚至有些高兴网友的众口难 调。言及此处,我想起奥巴马的一段话。奥氏所为,在我们中国内地颇有 些不同意见,但这段话,说得却好:“我认为,博客的危险在于,我们谈 话的对象仅仅是我们自己和与我们观点相同的人。这就意味着,在一段时 间内,我们自己的偏见不断被强化,我们不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意 见和不同的观点。我一直都在极力思考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用什么样的 方法使不同的博客作者能够相互交流,不同的观点能够相互交流,使博客 成为一种谈话或对话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我们相互喝彩的场所。” 奥氏斯语,深得我心。 2010年3月8日
内容概要
本书文章皆选自天涯网与北方工业大学素质教育与现代文化研究所合作开设的集群博客——GE-Voice(ge_voice.blog.tianya.cn)。此集群博客的缘起是在编辑《大学生GE阅读》一书时,汇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愿意有一个公共平台交流思想,发出声音。集群博客于2009年12月9日正式上线,时至今日,半年时间,点击量已突破300万次,影响不断扩大,广受好评。到目前为止,群博客共有61位成员,其中不仅有吴思、邵建、熊培云等著名公共知识分子,亦有于建嵘、何中华、黑马、陈锐等专家学者,还有诸如柴静、庄永志、王志刚等媒体精英,此外,王俊、曹瑞涛、郭洪体、王永忠与北方工业大学一众新锐学者们也都参与其中,共襄此事。 其中的文章不是高头讲章,也不是真理回响,但是,这是一群深爱中国的公民发出的真诚的声音。这些言语深具价值。
书籍目录
序教育天地 GE声音天涯集群博客正式上线 叩问大学精神 中国高等教育何去何从 人文学科、民主制度与大学 折腾、糊弄、衙门化——这种现状让我晕 学术如鸡蛋,谁下不是下 通识教育七科目 我的一个GE设计方案 忘了什么是关键 大学与监狱断想 北京大学的“三化三无”——凤凰网09年度十大评论观感 教授评级偃旗息鼓后的思考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公民社会 不可能的改善(最受感动的一次采访) 一百年前的“九零后”大学生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略谈记忆中的浙大生活 农村教育要有好老师好校长 有个性的学生,没个性的教育——由禅宗的教学法想到的 儿童教育之我见电影《孔子》 社稷亦为民而立 这样《孔子》可以吗 别拿自己当圣人,行吗——评《孔子很好,韩寒很二》 《孔子》的六大纠结 《孔子》与流泪 《孔子》中的叛徒 厚重不足形象单薄——我看《孔子》 儒家,孔子,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并非只是评说《孔子》的回声 孔子与圣诞节 从儒家“德”论看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化春节文化 失落的文明与失落的除夕春节 “年”真的渊源于怪兽吗 节日与消费——写在春节来临之际 春运,亲情的顽强史诗 春色惊心又一年——虎年春节杂记 归乡杂感 “春晚”杂议 今年的春晚小品中假话有点多世事思索 三种大国崛起 谁来解释改革 “民主的专制”与“多数的暴政” 如何走出施政和维权的暴力困境 清官价值的计算公式 当“德先生”面临“弗小姐” 因为无力,所以执着一我为什么写评论 如果真理不大写呢 别幻想教育人民,别忘记监督政府——凤凰卫视09年度十大评论文章 网民有力量,网民也无奈 让博客成为思想的试验场 不明真相的烟花 体制,还是人 “杯具”,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偷菜”,“偷”的是什么 官员批评《蜗居》的宪政学分析 “拼爹”的逻辑 农村征地何时休 南昌交通“治堵”功夫应在交通之外文化杂谈 钱学森与他的母校:一种隐痛 真正唯一的职业翻译家钱春绮先生(去了) 我不是陈虻的朋友 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先生还是艺士 读书以知世——云南大学2009级人文学院哲学系新生见面会上的讲话 谈“读书破万卷” 鲁迅解读俄罗斯精神 《身体的沦陷——帝国阉宦简史》书评 可怕的“视死如归” 《诗经》是不是也低俗 《电影传奇》:铭记文化创伤 《卖拐》,中国小品剧的拐点 曾轶可、韩寒都是危险的 莫言,你能蛙跳多远后记
章节摘录
大学精神的要旨在于其“大”,所谓“有容乃大”。当年蔡元培先生 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的治校理念是“兼容并包”。这 里的“大”,不仅是指能够宽容、包容,更重要的乃在于能够融科学人文 、荟旧学新知。蔡先生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蔡孑民先生言行录》)他还指出:“大学是包容各种学问的机关;我们固 然要研究各种科学;但不能就此满足,所以研究融贯科学的哲学;但也不 能就此满足,所以又研究根据科学而又超绝科学的玄学。”(《蔡孑民先生 言行录》)这就是“厚德载物”的精神,它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自觉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文精神的目的性追求,才能够为这种胸怀和境 界提供内在的理由和不竭的动力。大学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所担负的“载道 ”、“传道”之使命,正是其基本精神所决定的宿命。 然而,在现代性的语境下,工具理性所特有的方法论局限,使得大学 精神面临着被日益缩减的危险。诚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各门科学千差 万别。它们探讨对象的方式根本不同。这许多支离破碎的学科,在今天只 是被各大学科系的技术组织维系在一起,并且只是靠各学科的实际应用目 的而保持其意义。反之,各门科学的根株在其本质深处则已经死亡了。”(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是什么》)大学精神无疑是文明的产物,但经过现代 性的修饰之后,其人文内核越来越被日益技术化的体制所遮蔽。 现代管理的扩张,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教育之中。“将工业管理的模 式及不同的管理学论述引进到学校管理上”,这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必然命 运。它已经为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所充分证明。而“学校引入管理学的原 则及技巧,不但对施教者与办学者带来深远影响,就连教学工作的性质及 内容也要重新定位,这些深层问题,在一片管理热中,鲜被考虑”(沃勒斯 坦等:《学科·知识·权力》)。把一切统统缩减为一个技术甚至技巧问题 ,恰恰是现代性的要求,也是其表现。现代规训技巧说到底乃是韦伯所谓 的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科层制”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它充分体现了福柯关 于知识与权力同构的逻辑。当年清华大学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潘光旦先 生就曾深有感慨地指出:“学校里庞大的行政机构,好几百的职员,至少 有一半是用在填表格,做报销,写呈文的案牍工作上的。”(潘光旦:《政 治信仰与教学自由》)现代技术和技巧的价值中立性质,决定了它一旦变成 目的本身,就必然排斥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追求。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 本末倒置,这一现代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 更深刻的在于,现代理性对必然性的过度推崇,瓦解了人们做出选择 的可能性空间,从而消解了人的道德责任。这一事实决定了人们在现代性 的语境中难以充当价值主体。这是人文精神失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 在所谓普遍理性之光的烛照下,加上市场社会这一现实土壤的塑造,进化 论的逻辑大兴。它把人们“抛人了”一种生存竞争的格局之中。当年赫胥 黎所揭示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之间的对立,以及马尔萨斯人口论作为市民社 会条件下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启示,都证明了生存 竞争的非道德性质。人的利益被诱发和强化,使人们越来越疏离了对善的 渴求。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兴盛,极大地妨碍了人们对终极价值的追求 和对意义世界的捍卫。它直接导致了现代大学精神的迷失和忘却。陈寅恪 先生说得好:“今人误谓中国过重虚理,专谋以功利机械之事输入,而不 图精神之救药,势必至人欲横流,道义沦丧。即求其输诚爱国,且不能得 。西国前史,陈迹昭著,可为比鉴也。”(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 然而,人终究是一种意义的存在物。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人作为一 种特殊的“在者”,乃是“此在”。而“此在”总是从它的存在中领会自 己本身。科学研究也是人作为此在的一种可能的在的方式,但不是这个在 者的最切近的在的方式(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对于人及其存在而 言,真正具有始源性的是对存在意义的追问,这种追问本身就是人的存在 方式。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人越来越疏远了“大地”,存在之“ 谜”从而被遮蔽和搁置了。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人被从大地连根拔起。 人的本体论式的存在首先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存在方式的问题 。现代性对人的存在方式的重构使得那种本然的和始源性的存在方式变得 隐晦不明。 大师的“缺席”和“难产”,是今天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真正的尴尬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是衡量大学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尴 尬不过是人文精神匮乏的一个必然后果。陈寅恪先生当年曾就留学生存在 的偏颇深刻地指出:“今则凡留学生,皆学工程实业,其希幕富贵,不肯 用力学问之意则一。而不知实业以科学为根本,不揣其本,而治其末,充 其极只成下等之工匠。……而救国经世,尤必以精神之学问(谓形而上之学 )为根基。”(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此可谓一针见血之言。大师之 所以是大师,就在于他的境界之超拔、知识之渊博、修养之深厚、人格之 卓绝……都是划时代的。这一切离开了人文精神长时间的涵养和熏陶,是 不可能被孕育出来的。记得黑格尔就曾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 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中没有神一样。有大学却没有大学精神,其情形不 是同样如此吗?我们呼唤大师,首要的是应促成大学精神的复兴和回归。 而这就不能回避对现代性及其文化后果进行一种认真而严肃的批判性反省 。 王夫之说过一段充满忧患意识的话:“天下不可一日废者,道也。天 下废之,而存之者在我。故君子一日不可废者,学也。……一日行之习之 而天地之心昭垂于一日,一人闻之信之,而人禽之辨立达于一人。”(王夫 之:《读通鉴论·卷九》)这固然反映了儒家的拯救情结,但今日大学不正 担当着“我”的使命和责任么?问题是,大学精神本身的拯救要靠谁呢? P8-10
编辑推荐
《GE声音:我们不谈真理》的编撰缘起于素质教育与现代文化研究所同天涯网合作开设的集群博客“GE-Voice”(ge_voice.blog.tianya.cn)。博客群自2009年底开通以来,在短短数月内就汇集了400余篇博文,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取得了高达300万次的点击量。作者中,不乏吴思、于建嵘、邵建、熊培云、黑马等重量级学者,以及柴静、庄永志、王志刚等媒体人物。 该书由这些文章中的74篇精选而成,共分为“教育天地”、“电影《孔子》”、“春节文化”、“世事探索”和“文化杂谈”五个栏目。“尊重事实”、“尊重逻辑”、“尊重理性”为全书标举的宗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