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于泳红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06出版) 作者:于泳红 页数:206
内容概要
《价值冲突:转型时期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和评析了职业选择理论,包括经典职业选择理论与生涯发展观下的职业选择理论;第二章从职业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出发,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转型期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征;并在第三章中详细介绍了我针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择业行为所做的实证调研;在第四章中介绍了我针对中日大学生择业意识所作的实证调研和比较;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我从大学生生涯决策过程出发,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认知机制所做的实验研究;第七章则针对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建议。
作者简介
于泳红,心理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系讲师,早稻田大学博士后,从事职业心理学和经济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等多项纵向课题及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心理科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共计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职业选择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选择一、什么是职业二、职业的历史三、社会转型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第二节 经典职业选择理论一、经典职业选择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特征二、基于人格特质论的人一职匹配理论三、基于人格类型论的人一职匹配理论第三节 基于生涯发展观的职业选择理论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二、Ginzberg的职业发展理论三、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四、职业选择模式的社会文化观第四节 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与规划一、大学生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第二章 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第一节 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兴起一、职业价值观的起源二、学术界对职业价值观的一般认识三、职业价值观的特征四、职业价值观研究的基本取向第二节 职业价值观的结构一、传统职业价值观结构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层次模型第三节 职业价值观的演变一、影响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二、职业价值观的测量三、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第三章 转型时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第一节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背景一、客观就业环境二、主观择业意愿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一、调查概况二、调研工具三、统计结果第三节 转型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基本特点二、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基本特点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择业取向的关系分析第四章 大学生择业意识的中日调查第一节 日本私立大学学生择业意识调查一、研究背景二、调研方法三、统计结果四、日本大学生择业意识分析第二节 中日大学生择业意识的比较一、研究背景二、调研方法三、统计结果四、择业意识中日差异分析第五章 职业选择中的决策过程第一节 从“职业决策”到“生涯决策”一、“生涯决策”的提出二、现代生涯决策理论的特征三、生涯决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第二节 职业生涯决策研究的决策科学范式一、规范性生涯决策研究二、描述性生涯决策研究三、说明性生涯决策研究四、理论趋势第三节 生涯决策的认知加工实验研究一、实验前的准备二、职业生涯决策的外显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三、内隐认知对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研究四、情绪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研究第六章 职业生涯决策的整合模型第一节 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的提出一、理论背景二、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的理论要素三、生涯决策整合模型构建方法第二节 生涯决策过程与社会情境因素的关系研究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方法三、实验结果四、分析与讨论第三节 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的检验一、研究目的二、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四、分析与讨论第四节 职业生涯选择的整合观一、生涯决策的动态观二、生涯决策的有限理性观三、生涯决策的认知与环境交互观第七章 职业选择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第一节 大学生生涯决策困难及其干预一、生涯决策困难的提出二、正视生涯决策困难现象三、生涯决策困难的干预及应对第二节 从职业指导到生涯教育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二、各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现状三、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第三节 高校生涯教育模式的建立一、生涯教育的内涵和本质二、高校生涯教育的原则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改革四、大学职业生涯课程的设置五、大学生培养管理模式的调整参考文献附录
章节摘录
古代的工匠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实用技术,近代技术就是在工匠技术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在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直接刺激了资本家对技术的强烈需求。航海运动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又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由内到外做了充分的准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就直接促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的产生——工程师群体。 古代的工程其实专指军事工程,而后来从军事工程中分化出了水利工程。在16世纪或者更早一些,出现了土木工程。到了18世纪,土木与建筑成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土木工程主要是指道路、桥梁等建筑,建筑工程主要是指房屋建筑。工业革命后,由于高大的工厂、铁路、桥梁、大型展览馆等建筑的开工,引起了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革,与变革。铁和玻璃引进建筑,并把土木建筑工程建立在材料力学、结构力暴的数学基础上,改变了以往以传统经验为依据的状态。 大约在1760年前后,英格兰已把土木工程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工程师——被认为最早称自己为“工程师”的英国人J.Smeaton就是因为在一个重要案件的证词上署名为“土木工程师”而被人铭记。可见,土木工程师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获得了社会的认可。由此各行各业中工匠转变为工程师拉开了帷幕。 工业革命首先是从英国的毛纺织业开始的。为了应付激烈的竞争,并在国内外市场上争取优势地位,英国的毛纺织首先发生了一系列的技术变革:1733年发明了飞梭,1735年发明了利用快速旋转的纺筒与纺锤相配合的纺纱机,1765年发明了多轴紡纱机,1769年制造了水利纺织机,1779年发明了骡机,1785年发明了自动织布机。随着棉纺织工业的机械化与棉纺织工业有关的部门如毛纺织工业、呢絨业以及农业也纷纷采用机械,造纸业和印刷业等也紧随其后。但机械生产要比手工劳动需要强得多的动力,随着工作机的技术革命,机器生产与劳动力不足的尖锐矛盾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机械工程师的重要发明——蒸汽机也走向了历史舞台。
编辑推荐
《价值冲突:转型时期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和评析了职业选择理论,包括经典职业选择理论与生涯发展观下的职业选择理论;第二章从职业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出发,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转型期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征;并在第三章中详细介绍了我针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择业行为所做的实证调研;在第四章中介绍了我针对中日大学生择业意识所作的实证调研和比较;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我从大学生生涯决策过程出发,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认知机制所做的实验研究;第七章则针对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建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