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陈硕颖 页数:230
内容概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经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呈现出一种新的形态——网络经济。传统生产组织方式的主要特征是最终产品生产者的垂直控制,而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则以信息通信网络为技术支撑,围绕产品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形成标准控制下的模块生产与组合。
作者简介
陈硕颖,女,1981年12月生于浙江杭州,2009年7月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近两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外理论动态》《教学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福建论坛》《国际经贸探索》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方向: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模块化:顺应资本灵活积累诉求的产业组织新趋向
1.2 模块化生产网络:一个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历经十年仍未完成的课题
1.3 创建自主的模块化生产网络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5 本书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模块化生产网络理论
2.2 企业网络理论
2.3 全球价值链理论
2.4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2.5 一个简要评论
第三章 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演变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兴起
3.1 网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形态
3.1.1 划分经济形态的依据及网络经济的诞生
3.1.2 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
3.2 经济学思维范式的转换
3.2.1 传统经济学的“机械论”世界观
3.2.2 现代科学的“系统论”世界观
3.3 模块化生产网络——网络经济时代的生产组织方式
3.3.1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技术本质:处理复杂系统的方法
3.3.2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经济本质:中心一外围国际分工体系的当代版本
第四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二重属性
4.1 模块化生产网络中分工的二重性
4.1.1 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组织间分工的基础和源泉
4.1.2 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组织内分工的意义和作用
4.2 模块化生产网络演进的二重路径
4.2.1 产品建构变化趋势的二重性
4.2.2 知识转化方向的二重性
4.2.3 企业组织演进趋势的二重性
4.3 模块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
4.3.1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二重性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4.3.2 中国企业的出路和对策
第五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治理结构
5.1 模块化生产网络组织的层级性
5.1.1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中心和层级
5.1.2 供应商分层的趋势加剧
5.1.3 组织层级性在空间布局和治理结构上的反映
5.2 模块化生产网络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
5.2.1 网络旗舰必须遵循的网络合作的逻辑
5.2.2 网络旗舰内两类目标相互冲突的任务单元
5.2.3 组织内部任务单元信息关联的类型
5.2.4 各个层级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
5.3 模块化生产网络组织之间的治理结构
5.3.1 模块化生产网络分工的二重性决定了网络成员之间的混合治理结构
5.3.2 网络旗舰对一级供应商的非股权控制
5.3.3 一级供应商与底层供应商以及底层供应商之间的治理结构
5.4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融资治理结构
5.4.1 模块创新和风险投资
5.4.2 网络成熟期的融资治理结构
第六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定价机制
6.1 双边市场的界定与特征
6.1.1 双边市场的界定
6.1.2 双边市场的特征
6.2 模块化生产网络中双边市场的形成
6.2.1 计算产业的案例
6.2.2 通信产业的案例
6.3 双边市场的定价理论与竞争动态
6.3.1 双边市场的定价模型
6.3.2 双边市场的竞争动态
第七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发展对劳资关系的影响
7.1 模块化生产网络背景下劳动力的新景观
7.1.1 劳动力分化为核心群体与边缘群体
7.1.2 资方对核心劳动力与边缘劳动力的管理方式
7.2 劳动力分化的社会经济影响
7.2.1 资本权力的集中
7.2.2 工会力量的衰退
7.2.3 收入差距的扩大
7.3 劳资关系嬗变对当代工人运动的含义
7.3.1 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淡化
7.3.2 劳工政党发展的困境
7.3.3 重新检视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
第八章 模块化对中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启示
8.1 整合供应链,延长产业链
8.1.1 生产流程模块化引发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离与再融合
8.1.2 模块化分工割裂中国的产业关联,缩短中国的产业链
8.1.3 中国企业升级产业环节,延长产业链时所面临的困境
8.1.4 培育自主品牌是整合供应链与延长产业链的关键
8.2 加强区域协调,优化产业布局
8.2.1 现阶段中国追随日韩传统产业政策所遇到的问题
8.2.2 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集中与集聚规律
8.2.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必须调整我国的宏观区域格局
8.2.4 组建强有力的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协调机构
8.3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